76内蒙古中医药
重症肺炎合并多脏器衰竭1例
李秀兰* 吴巴特尔* 常晓英* 牛少强* 陈 娟**
关键词:重症肺炎;多脏器衰竭;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6)01-0076-01
1 病历摘要
何某,男,49岁,病历号:122325,主因“发热、胸憋、烦躁、四肢厥冷14小时”来我院就诊,门诊查体温38℃,胸片考虑肺部感染,右侧肋膈角模糊。
血钾2.87mmol/L,血常规:白细胞1.4×109/ L,NE% 68.5%,红细胞2.14×1012/L,血红蛋白 83g/L,血小板 62×109/L;C反应蛋白219mg/L。
于 2011年6月1日入院,入院时患者发热烦躁,咳痰胶粘不易咳出,胸憋气促,胸部胀痛,头晕乏力,无力站立,汗出肢冷,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腹痛腹泻黄软便5次,量中等,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细数。
查体:体温37.6℃,呼吸 46次/分,心率 124次/分, 血压 70/30mmHg。
桶状胸,呼吸浅快,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及广泛哮鸣音,右肺叩诊呈浊音。
腹部无压痛,肠鸣音5次/h。
立即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吸氧,多巴胺升压,并补液扩容治疗、15分钟后血压升至90/50mmHg,血氧饱和度波动在82%-87%,同时急查各项化验,查动脉血气分析:酸碱度7.35, 二氧化碳分压33.6 mmHg,氧分压42.1mmHg, 血氧饱和度72%.心肌酶: 乳酸脱氢酶257U/L,a-羟丁酸脱氢酶-224U/L,肌酸激酶同工酶31 U/L,血清肌钙蛋白T:阳性。
肝肾功: 谷草转氨酶 146U/L,谷丙转氨酶98U/L,直接胆红素 13.5umol/L,白蛋白 25.2g/L,谷氨酰转肽酶 66U/L,胆碱酯酶 1285 U/L,尿素氮13.28mmol/L,肌酐 143umol/L,尿酸 458umol/ L。
血钾3.33mmol/L。
胸部CT示:双肺大部实变,胸腔积液。
明确诊断为:1、重症肺炎 2、多脏器功能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 、心肌损伤 、肾功能衰竭 、肝功能损伤、应激性胃溃疡。
中医诊断:厥脱 — 热毒内迫 气阴两脱 。
治疗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抗感染,甲强龙抗炎平喘,氨溴索二羟丙茶碱化痰、止咳平喘等治疗,8小时后体温持续升高达39.2℃,血氧饱和度65%`74%,心率138~140次/分,呼吸32~44次/分,血压110/80mmHg,患者高热烦躁口干口渴,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证属湿热充斥三焦,热盛伤阴,治则清热利湿兼顾气阴,方用甘露消毒丹与白虎加参汤和方,生石膏90g先煎,知母15g,沙参10g,太子参30g,藿香15g,白豆蔻15g,砂仁15g,后下、茵陈15g,滑石10g,石菖蒲15g,芦根15g,黄芩10g,瓜蒌10g,薄荷10g后下,日1付。
患者住院1周,反复发热38.5~40℃,呼吸浅促症状加重,渐进出现循衣摸床、搓空理线,喉中痰鸣,2014年6月8日,痰培养结果回报: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并出现假丝酵母菌感染,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大流量吸氧状态﹚:酸碱度7.46, 二氧化碳分压61.2 mmHg,氧分压42.1mmHg, 氧饱和度91%。
胸部CT示:与前片比较双肺实变影无变化,胸腔积液增加,腹腔内肝脾外缘可见积液。
进一步增加诊断Ⅱ型呼吸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依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为莫西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康唑注射液控制感染,其他解痉平喘药继续应用。
2014年6月12日,患者意识障碍加重,不认识家人、喜笑无常、举止猥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辨证:痰火扰心,治则:降火逐痰,方用礞石滚痰丸,金礞石3g先煎,黄芩15g,酒大黄15g,沉香2g后下,日1付,鼻饲加灌肠。
1天后患者精神好转,神志渐清,气促好转。
2014年6月15日患者神志正常,对答切题,发热尽退,呼吸困难消失,查动脉血气分析:酸碱度7.49, 二氧化碳分压38.9 mmHg,氧分压89.9mmHg, 氧饱和度SO295.9%。
胸部CT示:双肺炎症明显吸收,胸腔积液明显减少,腹腔内积液消失。
停无创呼吸机及心电监护,抗生素降级为左氧氟沙星。
2014年6月18日复查痰涂片、痰培养均阴性,心肌酶、肝肾功能检查各值正常,血常规血红蛋白 85g/L如前,白细胞血小板均已正常,6月20日,患者病情平稳好转出院。
2 讨论
大约80%~90%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常诱发呼吸衰竭,且患者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抑制及呼吸肌疲劳、无力咳嗽等[1],此患者发病时间短,起病急而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患者入院后前8天采用了中西医综合治疗,患者休克及时被纠正,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并出现假丝酵母菌感染,复查胸CT感染加重,依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并三联合用,患者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出现感染中毒性脑病,于6月12日,更改中医治疗思路,患者体质虽然进一步下降,但湿热痰浊的邪实证候更加明确,抓住患者神识异常、发热、痰胶着难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特点,急则治其标,直接降火逐痰,采用礞石滚痰丸方。
金礞石味咸软坚,归肺肝经,《本草纲目》云[2]: "治积痰惊痫,咳嗽喘急",《本草备要》云: "能平肝下气,为治惊利痰之圣药",本方利用其下气坠痰,平肝定惊作用为君药,辅以之大黄、黄芩、沉香泻火通便降逆,此方价格极廉,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本例病例总结抓住整体辨证最重要,本患者大实有羸状,入院时头晕、乏力、汗出、肢冷均为邪气太强正不胜邪所致,入院后邪气仍盛,正气日衰,渐出痰蒙清窍症状,中医正是抓住这个靶点,切入此病机,大胆应用礞石滚痰丸取得了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潘侃达,等.纤支镜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60例重症肺部感染 [J].中外医学研究, 2010,2(8):23-24.
[2]洪广祥,等.论下法与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J].中医药通报,2008,2(7):11-12.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肺病3科 北京(102400)
**中国核工业北京401医院内1科 北京(102413)
2015年12月20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