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弗莱指出,审美感情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感情,即有形式的某种关系可引起特定的情感。
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是对这种形式的反应,而不是对人物或事件形象再现效果的反应。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就是体现在能构造出自然表面以下的永恒的、真正的形式结构。
而所谓的形式结构则是指由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体积、线条、色彩等所组成的综合情感表达的意味。
后印象派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他们认为艺术所表现的不是客观的自然界,而是艺术家的主观心灵,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后印象派的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他们关注的不是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
野兽派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中也体现着对这种形式结构的追求。
马蒂斯从塞尚绘画中领悟到内在结构的价值,从梵高绘画中领会了线条和色彩是表达感情的手段,高更使他明白平面性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超越传统绘画带给他的束缚。
可以说后印象派画家塑造了马蒂斯,改变了他的绘画风格,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内在的结构
塞尚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认为艺术不是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在他看来,绘画毫无社会功利可言,只是形、色、节奏、空间在画面上如何构成,是“为构成而构成”的。
塞尚绘画形式结构的产生是来源于客观物象,是画家根据自己的感觉对客观物象作了形式上的提炼的结果。
从《花房中塞尚夫人》《苹果与桔子》等作品我们能看出他对画面结构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马蒂斯对塞尚十分崇拜。
他说,在他大胆从事探索的紧要关头,塞尚的《三浴女》如同黑暗中的一颗明星,给了他信念和毅力。
马蒂斯从塞尚的画中领悟到,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艺术不应关注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
从其作品《钢琴课》可以看出马蒂斯对画面内在结构的探索。
画中表现的是在拥有大窗户面对着庭院的室内,马蒂斯的儿子正在弹钢琴。
作品几何形态的分割较为严谨,画面通过纵、横、斜轴组成严密内在结构,钢琴上的节拍器与窗外草坪的三角形,窗框的矩形与右上角的油画,形成几何对比,窗上的曲线扶手和乐谱台上的花纹,与画中的孩子、上方油画及左下角的青铜小品,遥相呼应,一切都融合得恰到好处。
毫无疑问,内在结构形式是这幅画的的实质。
二、单纯的线条、强烈的色彩
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绘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用单纯的线条、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狂热的感情。
但他不同于印象派,印象派捕捉对象外表的美,梵高爱的是对象的本质。
梵高的线条和色彩既是造型手段也是表达感情的手段。
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梵高作品里得到了高度的结合,在人像中如此,在风景、静物绘画中也如此。
梵高的作品几乎都表现出作者的心脏在跳动。
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件表现性的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
”
梵高那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线条表达狂热感情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马蒂斯,使他在画面上大胆地追求更多的感情因素,开始强调线的造型功能,追求线条的表现性,尤其是采用强烈自由奔放的纯色作画。
正如他所言:“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
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
”线条和色彩在马蒂斯艺术中有着难以言喻的作用,《舞蹈》中人物的舞姿动感十足,激情满怀。
色彩极其简约,天是蓝色的,地是绿色的,人是橘红色的。
整个画面是由这三种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组成,画面形色简约,线色浑然一体。
画中的线条和色彩并不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仿,而是对大自然高度和谐的赞美,是他内心情感的直接体现。
三、平面化的视觉画面
平面性是绘画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是绘画艺术特有的条件,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
野兽派实现了通过色彩平面来构成作品。
1905年夏天,马蒂斯在参观高更南海绘画的藏品时醒悟:在他一切的探索中,平涂法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越过凹凸、透视、明暗等光线作用下的物体固有色扩散等一些老问题。
从那时起,他意识到绘画的本质在于它的非自然性,并因此走上色彩的单纯化、平面化道路。
《红色的和谐》是马蒂斯平面性绘画的代表作。
画中一个女子将一盘水果放在桌子上。
这个情节似乎可有可无,画家只是把这室内的景物作为构图的一种依据,使平涂的色彩纳入秩序的构图中,从而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内容,正如他所说,“我用色彩进行创作,我要像作曲家组合他们的和音那样来组合那些平涂色彩。
”这幅作品说明,马蒂斯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而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
四、结语
马蒂斯吸收了后印象派画家塞尚、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与传统艺术彻底决裂。
他追求鲜艳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开创了具有独特形式与强烈色彩的野兽派时期,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后印象派到野兽派——解析马蒂斯绘画的形式结构
刘 健 西安财经学院
摘 要:后印象派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一观念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洁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情感世界,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后印象派画家对马蒂斯绘画影响的分析,介绍了形色简约的马蒂斯艺术的形式结构。
关键词:后印象派 马蒂斯 线条 色彩 形式结构
参考文献:
[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M].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王端廷.塞尚的隐居与中国文人的出世[J].荣宝斋,2010年第2期.北方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