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杜牧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把握这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
3.体会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意解读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引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
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
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了那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了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这前两句是写其兴
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
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劫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县西。
)
名句识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考点演示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
唐文宗大和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生感慨,便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虏弦开( ) (2)菰米( )
(3)莓苔( ) (4)一骑( )
2.填空。
(1)莫厌潇湘少人处,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山顶千门次第开。
(3)____________________,卷土重来未可知。
(4)杜牧,字牧之,他在晚唐诗坛与__________齐名,人称“__________”。
他是唐代绝句大家,又是晚唐著名散文家,____________是他的散文名篇。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金河秋半虏弦开。
虏弦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山顶千门次第开。
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胜败兵家事不期。
不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江东子弟多才俊。
才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翻译下列诗句。
(1)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一、结构图示
《早雁》
⎩⎪
⎨
⎪⎧
⎭⎪
⎬
⎪⎫
首联:惊飞四散失所溃逃
颔联:飞途孤鸣失群孤苦
颈联:明春难返战续难回
尾联:告雁忍苦痛苦不堪
错误!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题乌江亭》
二、要点赏析
1.阅读《早雁》,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描写的是早秋时节在“胡骑”入侵情境下离散的大雁,它们四散飘飞,哀鸣阵阵,流离失所,寄身江南。
第二联描写大雁飞过皇宫时的“孤影”与叫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早雁”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借“早雁”这一形象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阅读《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回答下列问题:
(1)“一骑红尘妃子笑”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