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急腹症的术前护理
外科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部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严峻复杂,变化多,必须早期诊断、紧急处理或手术等特点。
常易与内科及妇产科急腹症发生混淆,需要做好鉴别,以免延误病情。
我院普外科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共收治了625例急腹症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收治的625例急腹症患者中,急性阑尾炎324例,胃十二指肠穿孔64例,肠梗阻36例,急性胆囊炎胆管炎102例,急性胰腺炎57例,腹部外伤42例。
2 护理要点
2.1 评估病情: 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入院时的面色、表情、步态及姿势,准确快速地测量患者的脉搏及血压,初步推断病情的紧急程度。
同时马上通知医生。
2.2 安抚患者情绪:大多数急腹症的患者都存在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不良的心理,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
因此,在接诊时,护理人员应态度和气,主动关怀患者,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使其产生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2.3 严密观察病情
2.3.1 紧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紧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
搏、血压、呼吸变化,做好病情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根据病情需要,建立静脉通路及使用监护设备,必要时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情况。
2.3.2 紧密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紧密观察患者疼痛部位、范围、性质以及程度的变化,同时应注意观察分析患者的伴随症状(呕吐、腹胀、发热、黄疸、排气排便改变等)。
如有异常,马上通知医生,并及时给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3.3 及时执行医嘱:遵医嘱协助患者做好术前的各种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报告医生,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确定手术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3.4 观察:对于老年人、小儿及危重患者应加强观察与询问,以免遗漏问题,延误病情。
2.4 体位护理:舒适的体位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稳定患者的情绪。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一般情况应给予半卧位,有大出血者应给予平卧位,休克患者给予休克中凹卧位。
必要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2.5 术前准备
2.5.1 禁食水及胃肠减压:急腹症的患者,入院后一般都需要暂禁饮食,为后续治疗及手术做好准备。
遵医嘱给予患者放置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可有效地减轻胃肠胀气,对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可减少消化液外溢,减轻胃肠功能负担。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放置胃肠减压的技巧,在实际操作中,应快速有效地完成护
理操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5.2 皮肤准备:用肥皂水清洗手术区域皮肤后,用备皮刀逆毛发方向剃除毛发,范围应大于预定切口范围至少20CM,动作轻柔,幸免刮伤皮肤。
备皮后,协助患者更换病号服。
2.5.3 留置尿管:对病情危重、手术时间可能较长等患者遵医嘱留置尿管。
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尿管的作用,幸免患者自行拔除而引起不良后果
2.5.4 术前操作:遵医嘱做好配血、输液或输血、皮肤过敏试验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5.5 疼痛护理:急腹症患者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禁止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对于已经决定手术的患者,可以遵医嘱适当使用止痛药,减轻其痛苦。
2.5.6 安全转运:对于危重患者应做好安全转运的准备工作,包括氧气袋、监护仪、微量泵等。
2.5.7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之前,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给予安慰,尤其是急症需抢救的患者,在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说明尽快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同时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尽量使患者以较为平和的心境迎接手术。
2.6 护理记录:各项护理措施应及时准确地做好记录,并标
注日期、时间及签注操XX的全名。
3 结论
外科急腹症病情严峻复杂,变化多,进展快,有一定的死亡率,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通常诊断明确者,需紧急手术治疗。
临时难以明确诊断者,应积极对症处理,紧密观察病情变化,不可轻率应用止痛药、灌肠和使用泻药。
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具体情况,认真做好病情观察评估、术前准备以及心理护理等,以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快的诊断及处理,减少救治时间,正确及时的术前护理措施对评估患者病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