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T13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T22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T24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
开始时间8:00 结束时间8:40
学科数学学段
第三学
段7-9年
级
年级八年级
案例名称一次函数的图象
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八年级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
电子白板,ppt,实物投影的资源整合,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学校配备全套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课件播放提供硬件保障。
教学背景分析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北京版八年级(下)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的第五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
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为探索一次函数性质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等有关的知识,对利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已有所认识,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的信息,但对函数与图象的联系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会求一次函数图像与两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及所围成三角形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一次函数图象的作图过程,提高动手作图能力;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
教学重点: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理解一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
技术
应用
时
间
安
排
知识检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下列函数的
图象。
x
y
2
1
=2
2
1
+
=x
y
2
3+
-
=x
y x
y3
-
=
画图
填空
回顾函数
图象的画
法
5
分
钟
2._____点确定一条直线。
展示目标(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会求一次函数图像与两个坐标轴
的交点坐标,及所围成三角形面积。
展示明确PPT
1
分
钟
知识探究1、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
线,这条直线通常又称为直线y=kx+b
(k≠0).
特别地,正比例函数y=kx(k≠0)是经过原
点(0,0)的一条直线.
想一想:可以怎样快捷地画出一次函数的图
象呢?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
x
y
4
3
-
=
的图象。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2-2
y x
=图象。
总结一次
函数图象
是一条直
线,两点法
可以画出
图象。
(先
自主完成,
再小组讨
论)
独立完成
巡视、引
导
明确答案
巡视指导
明确答案
PPT
PPT
10
分
钟
5
y
x
-4-3-2-1
-4
-3
-2
-1
4
3
2
14
3
2
1
y
x
-4-3-2-1
-4
-3
-2
-1
4
3
2
14
3
2
1
例3. 已知一次函数2-2y x =的图象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 , (1)求出点A 和点B 的坐标; (2)求出三角形AOB 的面积。
理解图象与x 轴和y 轴交点的意义,从而想办法求出坐标
会求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PPT
分钟 9 分 钟
课堂练习
1.下列函数中,图象经过原点的为 ( )
A 、
15+=x y B 、15--=x y C 、
5x
y -
= D 、
51
-=
x y 2.下列各点中,在函数41y x =+的图象
上的是( )
A 、(2, 9)
B 、 (5, 1)
C 、(-1, -5)
D 、 (-0.5, 3)
3.直线4-2y x =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函数
223
-=
x y 图像。
独立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
PPT
7分钟
A y
x
-4-3-2-1-4
-3-2
-1432
1
4
3
21
x y B O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总结 聆听 PPT
1分钟 课堂检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
3+1y x =-的图象.
独立完成
考察学生掌握情况,进一步强化
学案
2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
1.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 2.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予以指导和评价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文字、图片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
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开阔开阔思维,形成答案。
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让本课的讲解更加直观高效。
这种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总结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可以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以具体函数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得出图象的规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当代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
为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问题层层递进,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给他们的思维提供方向和原动力。
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解决问题,这样设计我自己认为有利于一堂课的条理清晰,过程鲜明,目的是想让学生们有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空间,有与老师交流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现
y
x
-4-3-2-1-4
-3-2
-1432
1
4
3
21
规律,体验成功。
当然有时想得到,但现实中又很难办到,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上好一堂课真不容易,现实与理想总是还差那么一段距离,学生的活动开展得不是很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数学语言不很精练,驾驭课堂,把握学生心理和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都还有待加强,普通话也不标准等等,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