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范文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范文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范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1本节教材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学生经验“分物嬉戏”“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平均分”有了肯定的相识,从本节起先把“平均分”转换为列除法算式表示,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生以娴熟驾驭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阅历。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起先接触除法有肯定困难,所以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来体会除法的意义1.结合“分香蕉”的详细情境与阅历,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相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说明平均分的详细过程,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4.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驾驭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说明平均分的详细过程。

微课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香蕉图片12张小棒12根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师:香蕉熟了,小猴欢欢早早就去果园摘香蕉。

我们一起数数它摘了多少根香蕉。

生数师摆。

师:欢欢是一只懂得共享的猴子,它要把12根香蕉分给好挚友们,可以怎么分?生:可以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生:每人分的一样多。

师:12根香蕉平均分给几位好挚友,可以怎样分?(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动手操作,体会除法的意义。

1.理解除法的第一种意义师:请用你手中的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学生分小棒活动,老师巡察指导。

师:谁情愿把你分的结果介绍给大家?请一生展示并介绍。

师:有什么方法能够更快更好地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呢?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师:请大家用画图的方法把你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分的结果并收起小棒。

师:谁情愿把你分的结果介绍给大家?学生展示汇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根。

2.引入微课,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板书:12)平均分成2份(板书:2),每份6根(板书:6),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

师:它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观看下面的视频。

(2)学生仔细观看微课,学习除法算式的意义。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学到了什么?生1:我知道这个符号叫做除号,它表示分解的意思。

师:你听得真仔细!生2:我知道怎样写除号。

师:你能带领大家一起写一写除号吗?生2:可以。

先写横线,横线要写的平,直,短;再写上点和下点,要写成两个实心圆点。

生齐书空。

师:你真是一位优秀的小老师!生3:我知道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你能说说很黑板上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生3:能。

在这个算式中,12叫做被除数,2叫做除数,6叫做商。

师依据孩子叙述板书。

师: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自由回答,师小结。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表示香蕉的总数,是被分解的;“÷”表示平均分,2表示分的份数,6表示每份的个数。

12÷2=6(根)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师:像这样的运算叫做除法,这样的算式叫做除法算式。

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2等于6.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师:谁能读读这个算式?师指名读算式,强调“除以”。

(3)生依据自己的分法列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师:你能用除法算式把你的分法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

生汇报展示,读一读,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3.理解除法的其次种意义。

师:同学们真棒,我要为每个人点赞!我们换个角度视察,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份,我们也可以这样说:12根香蕉,每6根分一份,可以分2份。

师:请大家视察自己的分法,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12根香蕉,每根分1份,分了份。

生自由回答,同桌沟通。

生边展示边说。

师:12根香蕉(板书:12),每6根分1份(板书:6),可以分成2份(板书:2份),像这样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12÷6=2(份))指名读算式。

师:在这个算式中,1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生个别回答。

师:你能把你的`分法用这样的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尝试把自己的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生展示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驾驭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老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敬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加学习活动供应了时间和空间。

)4.小结:咱们班同学真是太棒了,不但有这么多种分法,而且相识一种新的运算——除法,还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的分法,老师要为你们竖起大拇指。

以后我们遇到平均分的问题,比如求每份是多少或求分成了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三、实践操作,拓展思维。

师:小猴欢欢看到大家的表现,想向你们发起挑战,敢接受吗?生:敢!师:挑战起先!1.我会说。

(1)20÷5=4读作()(2)在16÷2=8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被除数是18,除数是3,商是6,这个算式是()。

2.我会分(分一分,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3.分南瓜。

一共有()个南瓜。

(1)把南瓜平均装在6个筐里,每筐有( )个。

列式:(2)每筐装8个南瓜,须要( )个筐。

列式:(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集好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枯燥的数字更具情趣,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学问。

)四、总结回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相识了除法,你知道哪些关于除法的学问呢?同学们,乘法、除法都是我们的好挚友,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我们会常常遇到它们,所以我们要学好它们,打下坚固的基础。

(设计意图:学生自我归纳和整理,刚好梳理新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2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用除法表示并说明等分的过程;驾驭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验“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在活动中培育学生仔细倾听的实力、动手操作实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三、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四、教学课时数:1课时五、教学打算:课件、20根小木棒六、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纳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始终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允)师:说得好!那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1、我会填:二六()()十二六三()()十八3×()=12 ()×5=15 6×()=30 ()×4=16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感到傲慢。

但平均分的学问你驾驭得如何呢?请看其次题:2、☆☆☆☆☆☆(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得()个。

(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

(生:可以分给2个人。

)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爱吃什么吗?(香蕉)师:猴子兄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特别棒,所以,猴子妈妈买了它们最喜爱的香蕉回来嘉奖给它俩。

可猴妈妈想:要是把这些香蕉分给猴兄弟分得不公允,这两个淘气鬼准会闹翻天了。

所以,猴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小挚友来帮帮忙,你情愿吗?师:好,今日我们来学习“分香蕉”三、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活动一:1、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视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当怎么分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木棒代表香蕉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小组分小木棒活动,老师巡察指导)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

)2、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你能否用一个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自由写出来,老师巡察)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2÷2=6(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试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老师赐予补充)师:刚才,××同学教我们用这个算式表示了平均分,同学们,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试读)老师领读: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师:你会读了吗?试着先写一写,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这是一道除法算式,是我们今日相识的新挚友。

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如乘数、乘号和积;在除法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生试说)师:你们看看课本怎么给他们取名字的?生: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2称为除数,6称为商(板书)师:哪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学生试着回答,老师小结补充)小结:被除数12,表示有12根香蕉,÷表示平均分,除数2表示平均分成2份,商6表示每份分得6根。

师:现在你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吗?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体验感悟。

师:这时,猴兄弟俩最好一个挚友来了。

猴妈妈建议它俩拿香蕉出来三人平均分着吃,应当怎样分呢?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除法算式是12÷3=4(根)师:这里的12、÷、3、4又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生:表示有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4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活动二:师:才智老人看到我们班的小挚友这么聪慧,也想考考大家:如果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须要几个盘子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用你手中的小木棒来分一分。

师:你知道吗,这道题也是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4=3(个)(板书)你会读吗?谁敢来试试?师: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相识吗?生:相识!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4称为除数,3称为商。

师:12、4、3又分别表示什么?生:表示有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须要3个盘子。

师:还可以怎么理解?生:表示12根香蕉里包含有3份的4根香蕉。

师:说得特别好!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洪亮的掌声送给他!师:假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可以怎么分?请你在小组中商议一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除法算式是12÷4=3(根)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2根,除法算式是12÷6=2(根)生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除法算式是12÷12=1(根)生4:有12根香蕉每2根装一盘,须要6个盘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