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肢骨X线解剖讲解(非常经典)..

下肢骨X线解剖讲解(非常经典)..

下肢骨X线解剖讲解(非常经典)骨盆X线解剖(图文)图1 骨盆正位片(1)髋骨的X线解剖常规投照正位(图1)。

在X线像上,构成髋骨的三个部分融合于髋臼,可清晰分辨。

髂骨翼的内侧1/4影像与骶骨影像重叠,外侧3/4因有髂窝而较透亮。

髂嵴阴影较致密,边缘不光滑,外侧可见髂前上棘影,髂后上棘则重叠于骶骨影内。

弓状线及骨盆腔内侧壁形成复合影像,外侧可见弧形的髋臼阴影。

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泪滴),泪滴线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

髋臼内下方的透亮影为闭孔。

闭孔影的上界是耻骨上支、外侧界是坐骨体的下份,坐骨结节阴影与其重叠。

坐骨棘的阴影呈三角形突向盆腔。

(2)骨盆的X线解剖骨盆一般投照前后位,检查骶、尾骨时可加照侧位,检查骶髂关节时应加照45°斜位,产科骨盆测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方法。

骨盆前后位片上,骶骨中线应通过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关节间隙下半部分可以显示,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双线影。

界线的影像在女性呈卵圆形,在男性略呈鸡心形。

髂嵴连线影正好通过第4、5腰椎间隙。

由髂嵴影向外可追踪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骨颈外上缘的连线称髂颈线,用以判定髋关节是否正常。

正位片上,可以测量耻骨下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

女性骨盆径线的测量,可以采用正位(见图1)和侧位。

正位片上,界线影像最远点连线为入口横径,正常为12.3cm;两侧坐骨棘连线为中骨盆横径,正常为10.5cm;两侧坐骨结节间距为小骨盆出口横径,正常为11.8cm。

侧位片上,耻骨联合后缘上端到骶骨岬连线为小骨盆入口前后径,正常为11.6cm;耻骨联合后缘下端和坐骨棘中点的连线延长到骶骨的前缘,为中骨盆前后径,正常12.2cm;耻骨联合后下缘到骶尾关节的连线,为小骨盆出口前后径,正常11.8cm。

(3)髋关节的X线解剖常规拍摄正位(见图1)和侧位X线片。

正位线片上,因髋臼三骨之间以“Y”形软骨相连,融合之前,表现为横行带状透亮影,其宽窄随着年龄变化而改变。

年龄越小此透亮带越宽;年龄越大,透亮带变窄,15~17岁左右消失。

股骨头大部套在髋臼内,表面光滑,为致密的细弧线。

头的中心偏后下部有一小凹陷,是股骨头凹,有时可投影到股骨头弧线内侧,显示为小环形透亮圈。

侧位片上,中央的凹窝是髋臼,呈半圆形的致密线.腕关节及手X线解剖(图文)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图1 手骨及腕关节X线像腕骨的X线解剖常规X线片包括腕部后前位及侧位片。

后前位(图2)片上,桡骨下端膨大,它向外下方伸出的尖部为桡骨的茎突。

下端远侧的致密边缘是腕关节面,与它相对的腕骨是手舟骨和月骨,其间相隔的透亮带是桡腕关节间隙的外侧半。

尺骨下端的膨大是尺骨头,伸向内下方的突起是茎突。

尺骨头的远侧与三角骨相对,两者之间有较宽的透亮区,是桡腕关节间隙的内侧半和桡尺远侧关节的关节间隙。

因分隔这两个关节的关节盘不显影,所以关节间隙显得特别宽阔。

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形成一凸向近侧的弧形带状影,与桡、尺骨的远侧面相对。

豌豆骨呈圆形,与三角骨重叠。

大、小多角骨的近侧缘与手舟骨相对,远侧缘分别与第1、2掌骨底相对。

头状骨与第3掌骨底相对,钩骨与第4、5掌骨底相对。

钩骨钩呈致密的圆圈影重叠于钩骨的影像内。

侧位片上,与桡腕关节对应的为手舟骨和月骨,月骨的远侧面呈弧形,与头状骨对应。

图2手骨及关节正位X线像掌骨、指骨的X线解剖常规摄后前位,掌骨底略呈方形阴影,掌骨头阴影呈球形。

远节指骨末端呈膨大的阴影。

肘关节及前臂骨X线解剖(图文)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图1 肘关节正侧位X线肘关节的X线解剖肘关节常规X线片包括伸肘前后位及屈肘90°的侧位(图1)。

正位像肱桡关节间隙清晰,呈下凹的浅弧形;肱尺关节间隙有尺骨滑车切迹重叠而变暗,呈上凹的弧形,故而正位片上肘关节间隙呈波浪状。

屈肘侧位片,肱尺关节间隙清晰,呈半环形,前为冠突,后为鹰嘴。

肱桡关节掌侧清晰,背侧部分和尺骨冠突相重叠。

此时通过桡骨纵轴线的延长线也穿过肱骨小头中心。

伸肘正位片上,肱骨、尺骨长轴线形成向外165°~170°的夹角,此为生理性前臂外翻角,男性一般大于女性。

若小于l65°叫肘外翻,大于190°叫肘内翻,如果是180°则叫直肘(图1-1),均属异常表现。

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在内下方的夹角谓之提携角,正常范围5°~20°之间,女大于男。

图1-1肘部畸形示意图前臂骨的X线解剖常规摄前后位、侧位片。

前后位片上(图2),两骨并行,尺骨在内侧,桡骨在外侧。

桡骨上端的桡骨头呈圆盘状,桡骨颈下方的内侧缘显示三角致密影为桡骨粗隆影。

尺骨上端大而不规则,主要参与构成肘关节。

尺骨下端变细,尺骨头内后侧有尺骨茎突影。

前臂侧位片,尺、桡骨上、下两端都显示部分重叠,但骨干分开,桡骨干后缘和尺骨前缘之间显示长梭形空白区,为透亮的骨间膜。

图2 前臂骨正侧位X线像肱骨X线解剖(图文)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常规X线片是前后位及侧位,一般来说,摄肱骨上端X线片应包括肩关节(图1),下端应包括肘关节。

肱骨干中段最细,骨密质最厚,前内侧缘有滋养管透亮线。

肱骨干中、上部外侧缘骨质增厚隆起,表面不整齐,为三角肌粗隆,其下缘可见桡神经沟的影像。

肱骨下端向两侧明显增宽,可见内、外上髁、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影像。

肱骨下端中央密度减低,为冠突窝和鹰嘴窝重叠所致。

图1 肱骨正位片肩关节X线解剖(图文)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图1 肩关节正位X线像(1)锁骨的X线解剖在后前位X线片上(图1),长管状的锁骨,重叠在肺尖部,把胸骨和肩胛骨联接起来。

(2)肩胛骨的X线解剖在后前位X线片上(图1),肩胛骨呈倒置的三角形,覆盖于第2到第7肋区,透过锁骨、肋骨和肺野,可见其内侧缘垂直下行。

肩胛骨下角圆钝致密,外侧缘由下角向外上方延伸,呈宽厚致密影。

关节盂的前后缘呈浅弧形致密线,连成长椭圆形关节面。

肩胛骨位置改变时,关节盂影的形状随之变化。

肩胛骨上缘只显示其内侧部分,呈略微上斜的致密线横行到上角。

(3)胸锁关节的X线解剖在胸部后前位片上,可见胸骨的锁切迹和锁骨的内侧端。

胸锁关节与纵隔及胸椎影相重,显示不清,但仍可分辨胸、锁两骨之间的斜行透亮带,即胸锁关节间隙,关节盘则不显影。

(4)肩锁关节的X线解剖在肩关节正位片上(见图1),肩锁关节间隙明显。

正常情况下,锁骨外侧端影像高出肩峰影的上缘。

(5)肩关节的X线解剖在肩关节正位片上(见图1),肱骨头为半球状膨大阴影,关节盂呈纵向环状线影,二者重叠形成梭形的致密影。

肱骨头的关节面与关节盂前缘之间的灰色弧形带是清晰显示的肩关节间隙,正常成年人肩关节间隙宽约4mm,它基本重叠在关节盂影像内。

肱骨头外侧的是大结节,小结节重叠在肱骨影内。

肩峰与肱骨头间距为6~14mm,若小于5mm,说明有肩袖(见上肢肌)损伤。

胸廓X线解剖(图文)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1)胸廓的正位X线解剖正位胸片上(图1),主要的影像解剖特点有:①胸骨和纵隔及胸椎重叠,不易分辨。

②肋骨前后段遮盖了大约40%的肺野,二者呈重叠着的交叉影。

③肋软骨未钙化时,肋骨前端显示为游离端,肋软骨钙化时方显影。

④肋骨后段虽细但厚,影像致密,上缘锐利清晰。

(2)胸廓的侧位X线解剖侧位胸片上,主要的影像解剖特点有:①前部可见胸骨柄、胸骨体及剑突。

柄、体相连处为胸骨角。

②后部见胸椎侧位像,上部呈与肩胛骨等的重叠影像,下部因膈对比而清晰。

③胸椎和胸骨两侧肋骨重叠显影,肋骨后部超出胸椎后缘。

(3)胸廓的斜位X线解剖斜位胸片最适于显示胸骨斜位像,其影像解剖特点有:①胸骨柄上宽下窄,外上可见胸锁关节。

②胸骨体呈纵行宽片状,边缘有第3~7肋骨相连。

图1胸廓正位X线像脊柱椎体X线解剖(图文)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1)脊柱正位X线解剖脊柱正位X线片上,脊柱位于躯干中央,呈纵形柱状,由椎骨连结而成,自上向下椎骨由小逐渐增大。

主要的影像解剖特点(图1-22,23)有:①椎体呈方形或长方形,边缘的骨密质表现为致密细线影,椎体内有纵横排列的骨小梁影像。

②相邻的上、下椎体间显示为无结构的透亮间隙,即椎间隙。

椎间隙代表椎间盘,上、下缘基本平行。

邻近的椎间隙宽度大致接近,但胸部椎间隙最小,腰部椎间隙最大。

③椎体的两侧缘见横突影伸向外方,左、右横突一般对称。

④椎弓根呈椭圆形或圆形,其边缘为密度较高的阴影,多重叠在椎体影的外侧部。

椎弓根间距从第2颈椎向下逐渐加大,在第5~6颈椎处最大。

第7颈椎到第3胸椎处急剧变小,向下到第10胸椎处为脊柱中最窄的部分。

从第11胸椎到第1骶椎又逐渐变大,以后又变小。

⑤颈椎棘突呈分叉的阴影,胸椎棘突则排列成纵行的致密阴影,由于棘突的倾斜度不同,其末端阴影所处的位置也不一致,而腰椎棘突为类似水滴状的影像。

骶骨为三角形阴影,正中线呈条状边缘不规则致密阴影,为骶正中嵴。

骶正中嵴外侧有骶前、后孔形成的互相重叠密度减低影。

图1-22颈、胸椎正位X线像图1-23胸、腰椎正位X线像(2)脊柱侧位X线解剖脊柱侧位X线片上,可见四个生理弯曲。

主要影像解剖特点(图1-24,25)有:①椎体位于脊柱的前部,近似四方形,前后径略大于高径。

前缘和后缘均为平滑的曲线,上缘和下缘并不在一个平面,一般椎体的后缘高于前缘约5~8mm,尤其第12胸椎体和第1腰椎体,后缘高于前缘达8~l0mm,均属正常表现。

②椎间隙显影清晰,正常范围2~6mm。

胸椎间隙较窄,腰椎间隙较宽,第4~5腰椎间隙最宽,其前部可宽达15mm。

椎间隙前后部并不等宽,随脊柱生理弯曲有一定的变化,同时也与年龄有关,50岁以上的人,椎间隙要比青壮年窄一些。

③相邻的椎骨上、下切迹之间的透亮空隙为椎间孔。

椎间孔的前缘是椎体和椎间盘的后缘,椎间孔的后缘止于关节突的前缘。

椎间孔的形状一般呈长椭圆形。

胸、腰椎的椎间孔在侧位片上可见,是双侧重叠的影像。

④侧位显示最清楚的是棘突。

颈椎棘突长短大小不一,胸椎棘突呈叠瓦状,腰椎棘突矢状位呈宽板状,垂直向后。

⑤各椎骨的椎体后缘连线和棘突前缘连线之间,从上到下呈弯曲的柱状低密度影为椎管侧位影像,内有脊髓。

因脊髓密度低,故不显影。

图1-24 颈椎侧位X线像图1-25 腰椎侧位X线像骨关节X线影像解剖学特点(图文)1.骨的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年龄变化关系(1)骨质的影像特点骨质含有较多的钙质,X线不易穿过,所以在影像中呈现轮廓清晰的高密度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