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国年表_课件

六国年表_课件


2.一词多义
①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 出现
②《诗》《书》所以复见者 见到,看见
③未得与项羽相见 见面
(1)见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拜见
⑤慈父见背 用于动词前,可译为“我”

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表被动
① ②今 虽秦 有杂 槁戎 暴翟之晒俗干,先暴戾 (2)暴③忠义暴于朝廷 显露
(4)表.六国时事 名词用作动词,列表叙述
(5)周东.徙洛邑 名词作状语,向东
(6)矫称蜂.出
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
(7)先.暴戾,后.仁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
以……为后
(8)秦始小国僻.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地处偏远 (9)务在强.兵并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强大 (10)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 为动用法,为……担忧
哲思短章
做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
生命与肉体显然不是一回事,生命的质量肯定 不能用肉体的状况来评判。肉体只是一个躯壳, 是生命的载体,它的确是脆弱的,很容易破损。 但是,寄寓在这个躯壳之中,又超越于这个躯 壳,我们更有一个不易破损的内在生命,这个 内在生命的通俗名称叫做精神或者灵魂。就其 本性来说,灵魂是一个单纯的整体,而不像肉 体那样由许多局部的器官组成。
(3)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 古义:____________为__什__么__一__定__要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必
4.词类活用
(1)大夫世禄. 名词用作动词,享受俸禄
(2)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 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3)传曰“法.后王”,何也 名词用作动词,取法,效法
④暴霜露,斩荆棘 冒着
残暴
①秦襄公始封为诸侯 开始 ②秦始小国僻远 起初 (3)始③千呼万唤始出来 才 ④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曾经
①威重于诸侯

②海内争于战功矣 用
(4)于③比于戎翟 跟,同
④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⑤学者牵于所闻 被
① ②及 谋田 诈常 用杀 而简 从公 衡而 短相 长齐 之国 说起表顺表承并列 (5)而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
【角度二】
【示例】 政治经济方面,山东六国由于固有贵 族势力的强大,没能完成深彻的社会变革,民 众为国热情不高。战略战术方面,战国前期魏 国四面出击,虚耗国力;战国中期齐国穷兵黩 武,丧师辱国,三晋诸国反复无常,朝秦暮楚, 战国末期赵国君臣不睦,临阵换帅。这些都给 秦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古语云:天与不取, 反受其咎。山东六国挥霍了太多的机会,天下 最终就归属了秦国。
5.文言句式 (1)东方物所始生,2)威重于诸侯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 (3)誓盟不信___被__动__句_____ (4)学者牵于所闻___被__动__句_____
6.文白对照
主旨归纳
《六国年表》以秦史为纲,勾连六国史实,将 六国日渐衰微、秦国日益强大的过程对比排列, 一目了然地告诉人们国家兴衰存亡的根由,让 后人从历史中得到启示。作者在文中对秦朝作 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了其暴政的残酷, 但也肯定了其顺应潮流统一天下的历史功绩。
提示
如何看待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文本审美 【角度一】 秦人兼容并包的文化
秦人取得统一天下的胜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开放性的文化吸收。
【角度二】 山东各国的失误
山东各国的失败有其自身的原因。保守落后, 旧有的世卿世禄制无法与秦国的新型人才体制 进行竞争。
2.写作迁移
【角度一】
【示例】 春秋之际,秦国地处中原文化和戎狄 文化的交汇处,特定的地理环境铸就了秦文化 兼容并包的鲜明特征,其不仅积极吸收了周朝 的宗法制、礼乐制等作为自身主体,而且还在 不断与戎族的交往与斗争中,融入了戎族的功 利主义因素和君民一体的朴实作风,正是这种 开放性的文化,使得秦人从来不排斥任何形式 的外来文明,总是能够以开拓者的姿态将各诸 侯国各阶层民众的智慧化为己用,为自身注入 无穷的精神动力。
正因为表文的存在,弥补了纪传体以写人为主、 叙事脉络不足的缺陷,可以横向比较,了解各 国同时在发生着什么。
如何阅读《六国年表》这类年表?
提示 ①往左选择看。例如秦献公十七年至二 十三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一国在特定 阶段内发生的大小事件。
②由上往下截取看。例如周显王四十三年至四 十八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各国在同一 时期内发生的大小事件。
(2)田常,即“陈成子”。春秋时齐国丞相。名 恒,或作常。采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之法争取 民众。公元前481年杀齐简公,立平公,任相国, 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从此田氏专国政。
2.写作背景
秦统一天下后,采取“焚书坑儒”的残酷政策, 钳制人民的思想。大量的史书被无情地销毁, 历史在这里几乎成为空白,仅存的《秦记》又 不够清楚完备,六国的历史不为人所知,六国 可以为后人借鉴的一些经验教训也逐渐淡出人 们的视野。当时,一些学者不能以实事求是的 态度评价历史。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司马迁 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挽救历史、还历史 以完整面目为己任,挺身而出,不辞辛苦,广 泛地搜集资料,去芜存精,将六国史料整理成 《六国年表》,上承《春秋》,端正当时人们 的一些错误认识,以启后人。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3.古今异义 (1)学.者.牵于所闻 古义:____________有__学__问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 古义:______________达__到__目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修身名句 1.天下有大勇,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留侯论》
修身名句 1.天下有大勇,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留侯论》
赏读:世上真正有大勇气概的人,面临突然出 现的情况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受到侮辱也不愤 怒。
2.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文清公读书录·器量》
2.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文清公读书录·器量》
赏读:只有自己心胸开阔,才能对人宽容;只 有自己具有忠厚之德,才能承载得起人生事业。
3.惟起居饮食日顺其常,福莫大焉。 ——《西畴老人常言》
3.惟起居饮食日顺其常,福莫大焉。
——《西畴老人常言》
赏读:人只要每天有规律地起居饮食,这就是 莫大的幸福了。
重点突破
结合《六国年表》的独特之处,分析“表”在 《史记》中的作用。
提示 《六国年表》作为“十表”之一,与其 他体例不同之处是:从结构上看,它由两部分 组成:一、序文;二、表文。而表文,它以时 间为经,蝉联而下,形成一条历史发展的纵线; 以国别为纬,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社会空间的 横线。纵横交织,旁行斜上,组成了一个综述 战国史实的完整而又简明的表格网络。
3.文体知识
关于“表”
表,是司马迁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 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的表格,以年代远 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六 国年表》谱列了自周元王元年(前476年)至秦二 世三年(前207年)共269年间周朝和战国七雄的 世系。
预习作业
1.通假字 (1)今秦杂戎翟之俗 ___翟_____同____狄____,_我___国__古__代__北__方__的__一__个__民__族__ (2)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 ___竟_____同____境____,_边__境__,__疆_ 界 (3)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___从_____同___纵_____,__合__纵__;__; ___衡_____同___横_____,__连__横____ (4)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 ___宾_____同___摈_____,__排__斥____
③单线看,也就是从头至尾专读一表,如秦表 或齐表。这样可以梳理出该国从建立到灭亡的 环节和链条。
④综合看,就是由始至终,由序文到表文通盘 阅读。这样可以从宏观上鸟瞰全局,从微观上 把握事态,揽战国总体形势于掌上,收七雄风 云际会于眼底。在《六国年表·序》中,司马迁
简明扼要地勾画出了秦国历史的发展线索,又 提纲挈领地揭示了春秋到战国的演变过程和阶 段性特点。
知识卡片
1.人物名片
(1)秦襄公(?~前766),西周末秦国君主。公元 前777~前766年在位。时周幽王宠褒姒,废太 子申,立褒姒子为太子,又屡次欺骗诸侯,大 失人心,于前771年为西戎、犬戎所攻杀。襄公 率兵救周有功,复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次年, 他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
外部的机械力量能够让人的肢体断裂,但不能 切割下哪怕一小块人的灵魂。自然界的病菌能 够损坏人的器官,但没有任何路径可以侵蚀人 的灵魂。总之,一切能够致残肉体的因素,都 不能致残我们的内在生命。正因为如此,一个 人无论躯体怎样残缺,仍可使自己的内在生命 保持完好无损。
原来,上帝只在一个不太重要的领域里掷骰子, 在现象世界拨弄芸芸众生的命运。在本体世界, 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赋予了一个不可分割 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生命。同样, 在现象世界,我们的肉体受千百种外部因素的 支配,我们自己做不了主人。可是,在本体世 界,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 遇如何,都能够以尊严的方式活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