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六国年表

史记·六国年表


秦既得意① ,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② 尤 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③者, 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④ ,以故灭。 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 文略不具⑤ 。然战国之权变⑥亦有可颇采 者,何必上古。

①得意:指统一天下。 ②诸侯史记:即各国国史。 ③复见:重新流传于世。 ④独藏周室:这是司马迁的一种主观推测。 实际上,列国国史由本国史官负责编录并 保管。诸侯和周王室之间虽然在图书方面 确实存在着交流活动,但各国国史是否都 集中在周王室收藏,难以断言。 ⑤不具:不完整。 ⑥权变:指变通的办法,应急的对策。可 颇采者:可以大量采用的。
(四)阅读与研究
1、从上往下看,了解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的大 小事情。 2、从左往右看,了解一段时间内各国的事情。 3、单线看,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4、综合看,由始至终,由序文到表文看,战国风 云就在眼前。 5、对照看,与本纪、世家、列传、书兼观并读
二、原文串讲
太史公读《秦记》 ① ,至犬戎败幽王② ,周东徙③洛 邑,秦襄公④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⑤ ,僭端 ⑥见矣。礼⑦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 川。”今秦杂戎翟⑧之俗,先⑨暴戾,後仁义,位在籓 臣而胪於郊祀⑩ ,君子惧焉。
(三)《六国年表》的内容
《六国年表》上起周元王元年(前476),下至秦二世 卒年(前207),首尾270年。 太史公‚因《秦记》,踵《春秋》‛‚表六国时事‛, 欲观秦并吞天下之迹。 《六国年表》以秦为主,表列秦于六国之上。此时周 王室虽已衰微,但尚未灭亡,故仍列秦于表首。 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司马迁说,不要因为秦国后来 的短祚就否定了它的一切,必须看到它在中国历史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世异变,成功大‛。 由此,司马迁提出‚法后王‛,就是要效法秦的顺应 变化以促使国家统一而获得历史前进的政策主张。在 汉朝把秦一概骂倒的否定声中,司马迁的识见,犹如 一之成孰①”。 夫作事者②必於东南,收功实者③常於西 北。故禹兴於西羌④ ,汤起於亳⑤ ,周之 王也以丰镐伐殷⑥ ,秦之帝用雍州兴⑦ , 汉之兴自蜀汉⑧ 。


①成孰:即成熟。 ②作事者:开创事业的人; ③收功实者:获取胜利果实的人。 ④禹兴于西羌:有一种传说说禹诞生在石纽,石纽 地属西羌。所以司马迁在这里说:禹兴于西羌。 ⑤汤起于亳:亳是商人早期的国都,具体地点计有 多处,至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里可能指西亳, 即河南偃师县。成汤居亳而灭夏,故云汤起于亳。 ⑥王:名词用如动词,建立王朝之义。以,因为。 ⑦帝:名词用如动词,完成帝业之义。用,由于。 ⑧汉之兴自蜀汉:刘邦在项羽分封中被封为汉中王, 于是采用萧何、张良的建议,先就王位,并烧毁栈 道表示无意东还。以后则积蓄力量,一步一步击败 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所以司马迁说:汉之兴自 蜀汉。
三国①终之卒分晋,田和②亦灭齐而有之, 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彊兵并敌③ ,谋诈 ④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⑤蠭出,誓 盟不信⑥ ,虽置质剖符⑦犹不能约束也。
①三国:指韩、赵、魏。公元前453年,三家联 合灭掉晋国智氏,分别建立起三个封建政权。事 过五十年,周王室正式承认它们为诸侯。 ②田和:田常的玄孙,田齐政权的建立者。公元 前386年,田和取得诸侯资格与地位。 ③并敌,兼并对方。 ④谋诈:指权谋诈术。從橫短長:即合纵连横。 ⑤矫称:谓各种谎言骗局。蜂出:象群蜂一样出 笼。 ⑥誓盟:誓辞盟约。不信:毫无诚意。 ⑦置质剖符:互派人质,剖符为凭。
3、大家论“表”
•‚表‛以时间为线索,直观、系统、简 明地表述历史事件,可与纪、传、书、志 等史体参照互补。 •自从司马迁创立‚表‛这种史体之后, 对‚表‛的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以刘知几为代表,认为《史记》所 创立的表‚无用‛ 还有一种看法则可以郑樵为代表,认为 ‚表‛是史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史记》一书,功在十表‛。
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① ,成功大。传 ②曰“法後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 相类③ ,议卑④而易行也。学者牵於所闻 ⑤ ,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 ⑥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⑦无异。 悲夫!
①世异变: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地改变 对策。 ②传:指传世的典籍。 ③俗变相类:当代民俗的变化也同后王那 个时期差不多。 ④议卑:道理浅显明白。 ⑤牵于所闻:局限于平常听到的那点东西。 ⑥举:.都、全。 ⑦耳食:用耳朵来吃东西,比喻不辨是非 曲直。
•郑玄 云:‚表,明也,谓事微而不著者须表以 明之,故曰表也‛ •顾炎武曰:‚表所由立,昉于周之谱牒,与纪 传相为出入‛(《日知录》卷二六); •牛运震曰:‚史之有年表,犹《地理志》之有 图经,族谱之有世系也,昔人推之,以为史家之 本源冠冕。盖事繁变众,则年月必不能详;世积 人多,则传载必不能备。年表者,所以较年月于 列眉,画事迹于指掌,而补纪传书志所不及也‛ (《史记评注》卷三)
①太史公:司马迁的自称。因他担任太史令,故有此称。秦纪: 秦国国史的名称。秦国从秦文公十三年(前753)开始设立史官 负责记事。 ②犬戎:活动在西部的少数部族。幽王:西周末代国王。犬戎败 幽王,指骊山之难而言。 ③东徙:往东迁都的意思。此句是说平王东迁。 ④秦襄公:秦国的开国君主。他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被首次封 为诸侯,名义上辖有西周京师故地,史称“襄公立国”。 ⑤作西畤:营建位于西方的祭天场所。西,实际指今甘肃天水地 区清水一带。用:介词,来。 ⑥僭端:越位犯上的苗头。見:通“现”,显现出来。 ⑦禮:指礼经、礼书,即《礼记•王制》篇。 ⑧杂:夹杂、糅杂。戎翟:泛指西北部族。翟,狄。 ⑨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先,把……放在首位。暴戾:凶 暴乖戾。 ⑩胪于郊祀:意谓在祭祀规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郊祀,指天子 在国都南郊或北郊祭天或祭地的大礼。
三、注释
①《索隐》注:六国,魏、韩、赵、楚、燕、齐,并秦凡七国, 号曰‚七雄‛。 ②《索隐》注:即秦国之史记也,故下云‚秦烧诗书,诸侯史记 尤甚。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是也。 ③《索隐》案:胪字训陈也,出尔雅文。以言秦是诸侯而陈天子 郊祀,实僭也,犹季氏旅于泰山然。《正义》‚胪?‛作‚胪‛, 音旅,祭名。又旅,陈也。 ④《集解》皇甫谧曰:‚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 生自西羌’是也。‛《正义》:禹生于茂州汶川县,皆西羌。 ⑤《集解》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 ⑥《索隐》以言人君制法,当随时代之异而变易其政,则其成功 大。 ⑦《正义》:易,以豉反。后王,近代之王。法与己连接世俗之 变及相类也,故议卑浅而易识行耳。 ⑧《索隐》:举犹皆也。 ⑨《索隐》案:言俗学浅识,举而笑秦,此犹耳食不能知味也。 ⑩《索隐》案:此表起周元王元年,春秋迄元王八年。
及文公逾陇① ,攘②夷狄,尊陈宝③ ,营 岐雍之间④ ,而穆公⑤脩政,东竟至河⑥ , 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①文公:襄公之子。陇:陇山。踰陇是说秦文公在即位后第 三年就率兵七百东猎,由西部越过陇山到达汧(音尖)山和 渭水会合的地方,即陕西眉县附近,在这里筑城定居。 ②攘:驱逐。此句是说经过十二年的充分准备,秦文公发兵 攻打西周末年占据丰岐之地而一直未曾离去的戎狄,结果大 获全胜。 ③陈宝:有两解:一说形状象野鸡的天然怪石;一说天上落 下来的陨石。其发现地点都在陈仓,故称陈宝。文公十九年, 在陈仓山上修建陈宝祠,定期祭祀。尊陈宝,即敬祀陈宝之 意。 ④营岐雍之间:意谓开发岐山到雍地这片地区。岐,岐山, 即周原一带。雍,地名,即今陕西凤翔县南部一带。 ⑤穆公:秦国第九位国君。他在位期间,整顿内政,积极向 中原地区发展。在韩原会战中,生擒晋惠公,取得晋国河西 八城,这就是所谓“东竟至河”。竟,通“境”,即国境。 ⑥中国,指中原地区;伯:通“霸”,霸主。侔:势均力敌、 地位相等的意思。此句是说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四、参考译文
太史公研读《秦记》,看到上面记载犬戎部族击败杀死周 幽王,周王室往东迁都到洛邑,秦襄公开始被封为诸侯, 就建造西畤来事奉天帝,这表明秦国越位犯上的苗头已经 显现出来了。《礼经》上说:“天子才有权祭祀天地,诸 侯只能祭祀本国封区内的名山大川。”当时秦国夹杂着西 戎北狄的民风习俗,把凶暴乖戾摆在前面,将仁德道义放 在后头,地位处在捍卫王室的臣属行列,却在祭祀规格上 同天子平起平坐,君子对此感到后怕。 到秦文公越过陇山,驱逐戎狄,祭祀陈宝,开发了岐山到 雍地这片地区,而秦穆公修明政治,把东部国境扩展到黄 河西岸,就与齐桓公、晋文公这些中原霸主势均力敌了。 此后,家臣执掌国政,大夫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六卿独揽 晋国的大权,无论征伐还是会盟,威势都在诸侯之上。到 田常杀掉齐简公而自任齐相,诸侯却无动于衷不予讨伐, 这标志着海内已经围绕怎样保持本国的军事实力来争斗了。
余於是因秦记① ,踵春秋之後,起周元王 ② ,表③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 年,著④诸所闻兴坏之端⑤ 。後有君子, 以览观焉。
①因:根据、依凭。 ②周元王:东周第十四代国王,名姬仁, 在位七年。其元年为公元前475年。 ③表:名词用如动词,列表编排的意思。 ④著:突出显示。 ⑤兴坏之端:兴盛衰败的头绪。
(二)《六国年表》的编写形式
1、标题 题六国,实记七国。以《秦记》编成,所以不在言秦。 以周为首,是奉周为正统。 2、结构 序和表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序文是表文的高 度概括,表文是序文的具体展开。 3、表格 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综述战国史实的的表格。 4、记事 春秋诸侯进入战国犹存者,归入七雄中最后灭掉它的 国家,如:卫附于魏国、郑附于韩国、鲁蔡附于楚国, 宋附于齐国。
是後陪臣①执政,大夫世禄② ,六卿③擅 晋权,征伐会盟,威重於诸侯。及田常④ 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⑤ ,海内 争於战功⑥矣。
①陪臣:诸侯对于王室,大夫对于诸侯,家臣对 于大夫,皆属陪臣,这里指家臣。鲁定公五年,阳 虎囚禁季桓子,即所谓陪臣执国命。 ②世禄:意谓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权。 ③六卿:指晋国担任要职的六大家族势力。 ④田常:姜齐大臣。又称陈恒、田成子。简公:姜 齐国君。公元前481 年,田常发动军事政变,杀掉 齐简公,立平公当傀儡,自任齐相,总揽政权,开 启了田氏代齐的先声。 ⑤晏然:无动于衷。弗讨:不进行武力讨伐。 ⑥战功:指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田常杀简公,属 于叛逆行为,作为齐国盟友的诸侯列国,按规定应 该进行武力讨伐,而诸侯却若无其事,这表明各国 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保存本国实力上来了。所以司 马迁说:海内争于战功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