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药学文献阅读作业 新药特地唑胺介绍

临床药学文献阅读作业 新药特地唑胺介绍

新型抗菌药特地唑胺磷酸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Sivextro(特地唑胺磷酸酯,Tedizolid Phosphate)

第二代恶唑烷酮类抗生素


2014年6月经FDA批准用于急性细菌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ABSSSI)
利奈唑胺是第二个FDA批准用于治疗由MRSA等菌引起的复 杂细菌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cSSSIs)的药物


两组各有一人死亡, 但认为死因与受试药 物无关
10
文献三
结论

在治疗结束后1-2 周对患者进行随访,得到的ABSSSI有效率如 下:
• •
特地唑胺组:88 %(292/332); 利奈唑胺组:88 %(293/334)

安全性:
• • • •
特地唑胺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奈唑胺 特地唑胺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少于利奈唑胺 特地唑胺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少于利奈唑胺 特地唑胺引起的由于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的病例数少于利奈唑胺
15
文献三 698人中选出 666人随机分组
332人:特地唑胺 200mg, qd, ivgtt ,共6天
334人:利奈唑胺 600mg, bid, ivgtt ,共10天
CE-PTA:290人
CE-PTA:280人
已注射2次或以上次数的患者,如达到如 下要求2条或以上者,可选择更换口服剂 型继续治疗,或继续使用注射剂治疗 • 皮损面积、大小未增长 • 体温低于37.7度 • 局部症状、体征无恶化 • 局部症状、体征有好转
2.
3.
23
谢谢
金黄色葡萄球菌: 90.3%, 其中,MRSA: 80.7%
符合评价标准并分离 出G(+)菌(ME):133
10
文献一
5
文献一
有效率
105.00% 100.00% 95.00% 90.00% 85.00% 80.00% 75.00% MITT 200mg 300mg CE 400mg ME
有效性(有效率)
Day 11
7-14 days after treatment
18-25 days after treatment
10
文献三
安全性
• •
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当 胃肠道反应特地唑胺 组(16%)少于利奈 唑胺组(20%) 由于不良反应退出试 验:
特地唑胺:1人(< 1%),腹部不适
利奈唑胺:4人(1%), 视力减退、恶心、呕 吐、疼痛、过敏、发 热、头痛、躁动不安
10
文献二
三期临床试验 非劣效性试验 数据来自北美、拉美、欧 洲的81个研究中心,共 667例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
非劣效性试验: 显示试验药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 不劣于阳性对照药的试验。
Prokocimer, P., et al., Tedizolid phosphate vs linezolid for treatment of acute bacterial skin and skin structure infections: the ESTABLISH-1 randomized trial. Jama, 2013. 309(6): p. 559-69.
10
文献二
结论

在治疗结束后1-2 周对患者进行随访,得到的ABSSSI有效率 如下:
• •
特地唑胺组:94.6%(164/279); 利奈唑胺组:95.4%(267/280)

安全性:
• • •
特地唑胺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奈唑胺 特地唑胺但引起的并发感染发生率高与利奈唑胺 特地唑胺引起的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与利奈唑胺几乎相同
10
文献一
不良反应发生率:
• 200 mg: 66.7 % • 300 mg: 69.8 % • 400 mg: 71.0 %
18.60%
最常见不良反应
11.70%
11.20%
10.10%
Hale Waihona Puke 恶心腹泻头痛
呕吐
10
文献一
结论
• • • •
特地唑胺治疗cSSSIs效果良好 三种剂量进行治疗,疗效相当,与皮损的类型或大小无关 剂量越高,不良发应发生率越高 经综合比较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进一步实验的剂量为 200mg,每日一次
特地唑胺
[类别 名 称]29 %
[类别 名 称]30 %
利奈唑胺
[类别 名 称]41 %
外伤 29%
侵犯 性皮 肤脓 肿 29%
蜂窝 织炎/ 丹毒 42%
10
文献二
有效率
120.00% 特地唑胺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48-72h EOT CE-EOT PTE CE-PTE 利奈唑胺
https:///drugs/informationondrugs/ucm423844.htm
2
文献一
二期临床实验 18-75岁 2009年9月
Prokocimer, P., et al., Phase 2,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se-ranging study evaluating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and efficacy of oral torezolid phosphate i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skin and skin structure infections.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1. 55(2): p. 58392. 3
• •
多中心,皮损测量方式会有差异 受试人群大多来源于社区,与院内AESSSI患者相比,并发症少很 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22
参考文献
1.
Prokocimer, P., et al., Phase 2,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se-ranging study evaluating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and efficacy of oral torezolid phosphate i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skin and skin structure infections.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1. 55(2): p. 583-92. Prokocimer, P., et al., Tedizolid phosphate vs linezolid for treatment of acute bacterial skin and skin structure infections: the ESTABLISH-1 randomized trial. Jama, 2013. 309(6): p. 559-69. Moran, G.J., et al., Tedizolid for 6 days versus linezolid for 10 days for acute bacterial skin and skin-structure infections (ESTABLISH-2):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Infect Dis, 2014. 14(8): p. 696-705.
有效性
特地唑胺与利奈 唑胺的药效相 当,符合非劣性 试验的要求
Day11
Day 11
7-14 days after the EOT
10
文献二
安全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胃肠道反应 并发感染 神经系统反应 特地唑胺 利奈唑胺
文献一
[类别名 称] (76.6 %)
[类别名 称] (17.6 %)
给药剂量
原定192人,终 定188人(MITT) 口服5-7天
[类别名 称] (76.6 %)
• 200mg:63人 • 300mg:63人 • 400mg:62人
分离出G(+) 菌病例:154
符合评价标 准(CE):164
不符评价标准原因: • 提前要求退出 • 合并用药 • 并发医学事件 • 检出G(-)细菌感染

结论:特地唑胺可作为有效的利奈唑胺替代药
10
文献三
三期临床试验 非劣性试验 数据9个国家的58个中 心,共666例 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
Moran, G.J., et al., Tedizolid for 6 days versus linezolid for 10 days for acute bacterial skin and skin-structure infections (ESTABLISH-2):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Infect Dis, 2014. 14(8): p. 696-705.
更换之口服药平均天数(p=0.99): 特地唑胺,1.7天; 利奈唑胺,1.8天
接受两天或更多天数注射人数百分比
(p=0.44): 特地唑胺,72%; 利奈唑胺,69%
10
文献三
Baseline
10
文献三
不同症状经治疗后疗效比较
10
文献三
治疗效果图表标题
100% 98% 96% 94% 92% 90% 88% 86% 84% 82% 48-72h Day7 End of treatment Post therapy asssessment Late follow 特地唑胺 利奈唑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