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2014年历史学科高考练习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答案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
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不易受史家主观因素影响的是A.事件的前因后果B.事件发生的时地C.事件的历史意义D.事件的是非评价2.《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用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这些条款体现了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D.注重维护公共利益3.“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这一主张体现了A.墨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儒家思想4.“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苏格拉底受审时的这几句辩辞,表明他高度重视A.公民生存权利的重要性B.思想言论自由原则的重要性C.雅典司法公正的重要性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的重要性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下列体现这一主张的政策是A.刺史制度B.推恩令C.削藩策D.分封制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公)元960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
火药之发明……”作者高度评价的这个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以下是古代每一阶段选官的主要标准,按顺序与之对应的是A.世卿世禄才能道德门阀地位B.世卿世禄门阀地位才能道德C.门阀地位世卿世禄才能道德D.才能道德门阀地位世卿世禄8.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称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核心是出现了人的哲学意识,成为人类历史的一种飞跃性进展。
以下属于轴心时代的标志性成果是①古巴比伦的成文法典②古印度的佛教智慧③古希腊的哲学思想④西方基督教兴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9.所谓中国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涵盖范围是以下哪些地区①朝鲜半岛②日本③越南④吐蕃⑤南诏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10.“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的这句话A.肯定了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C.人文主义藐视宗教活动的思想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11.“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一史书记载兴起的是A.宋B.元C.明D.清12.某学者说“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由此可见他的政治倾向是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13.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欧洲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14.小王计划写一篇小论文,借阅了《利玛窦中国札记》《苏州府志》《唐伯虎集》等书籍,下列最可能是这篇论文的主题的是A.《唐代苏州的风俗》B.《元代的海外贸易》C.《明清江南的文人生活》D.《晚清西学的输入》15.经历大革命的法国思想家曾说:“那种绝对的、无限的权利,不管落到什么人手里,不管是君主,还是自称是人民的代表,结果你将发现它同样都是罪恶。
”这里“自称是人民的代表”的人,最可能是指A.罗伯斯庇尔B.卢梭C.拿破仑D.路易·菲力普16.查理一世在受审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之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17.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此图说明了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18.《重读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运动D.辛亥革命19.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这一评价运用的史观是A.全球史观B.社会史观C.革命史观D.天命史观20.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以世袭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成就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版籍奉还,废藩置县B.废除等级,四民平等C.移风易俗,文明开化D.地税改革,土地私有21.1904年,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此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这表明近代中国A.收回了领海主权B.加强了海军建设C.提高了捕鱼利益D.维护了海洋权益22.某学者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
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23.1901年初,清政府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
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预备立宪D.清末新政24.右图为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25.下图是某一阶段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F1为阻力,F2为动力,动力大于阻力,此种情况出现于A.甲午战争期间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26.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27.抗战爆发后,“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变成了“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
这从根本上表明A.民族意识的觉醒,保家卫国的需要B.民众为生活所迫,当兵是必然选择C.国民党积极抗战,感染了中国人民D.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深得民心28.“美国在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方面提供任何帮助都是合乎逻辑的,不这样做的话,就不会有政治稳定和令人满意的和平。
”美国为世界恢复健康提供的帮助是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北大西洋公约D.经济互助会29.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
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A.英法美B.英美苏C.中苏美D.美中苏30.历史地图是表达历史知识的手段,又是获取历史知识的信息源,研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右图新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在A.B.C.D.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他在西西里任总督时的种种决策违反了一切法律,一切判决先例和所有的公理。
……弗里斯仗着自己的财富,打击自由的根基,公然蔑视人类!难道这恶人可以逃脱惩罚吗?诸位元老,这绝对不可以!如果这样做,你们就挖去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给共和国招来混乱、杀戮和毁灭!”西塞罗《对弗里斯的控告》说明了A.西塞罗认为弗里斯扼杀了正义B.西塞罗认为弗里斯妨害公民民主C.西塞罗认为弗里斯违反了一切法律所有的公理D.西塞罗认为弗里斯践踏了罗马法律保护公民权利的基本原则32.明朝科技著作记载:“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北。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这反映出明朝A.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B.纺织业呈现区域化趋势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城镇经济呈现繁荣景象33.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B.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C.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国势力压制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4.“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给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如帆船,如风车和水车。
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纯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
”这一表述主要阐明A.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B.科学理论对工业发明的重要作用C.机器的发明主要源自经验D.近代以前人们就发明了机器35.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
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
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欧洲为中心,但欧洲霸权受到美国的冲击B.国联由英法控制C.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D.德国军备受到凡尔赛和约的严格限制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社会转型(12分)愚意自夏禹家天下以后有记录可徵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
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型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A、B与C是也。
从A转B,发生于商鞅与秦皇之间。
从B转C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