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英语)命题大纲
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英语)简章,结合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实际与发展趋势,制定大赛命题大纲。
一、命题原则
1.知识技能考查与综合素质评价并重
本大赛既重视考查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技能,也要重视透过知识和技能考查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语言观念、教育观念和英语教学中所体现的科学发展观;既要重视考查教师语言知识的扎实、完整,以及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的熟练,又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正确、灵活运用;既要重视微型课、公开课的当堂效果,也要重视考查其后续效果。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试题中的政策、理论题目必须抓住课程改革和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不求偏、难、全,重在考查教师用正确的理念解决日常教学,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所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考查教师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官话、套话,鼓励灵活运用和创新能力。
理论阐述题部分倡导在不违背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搞一言堂和本本主义。
在微型课和公开课的教学中更应注重考查教师运用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效,另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学考查教师对基本理念的理解与运用,反对形式主义,以科学、高效为评价教学的最重要标准。
3.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并举
本大赛在命题和评分标准的制定中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的原则,继承我国传统外语教学方法中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理念和做
法,不以新与旧作为取舍的标准。
同时鼓励学习、借鉴国外语言教学研究之精华,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消化、运用。
4.全国统一标准与不同地区差异兼顾
为体现技能大赛对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性,大赛试题和评审必须坚持统一标准,但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命题中要根据地区特点增加选择性,在评定等级中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符合外语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鼓励教学方法的地方化和多样化。
5.不同组别试题和评分标准共性与特性相统一
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的赛题在命题原则上既要体现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共性,又要考虑到不同组别的差异。
如小学组赛题要突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组突出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侧重听说技能;高中组在重视双基教学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但各组别的赛题都必须高度重视双基教学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为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英语打好基础。
为鼓励教师加强业务进修,促进教师继续教育,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以拉开差距,择优选取,但不能脱离各组别教师的实际情况。
不出偏题、怪题,重点考查参赛教师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及实际运用能力和基本素质。
二、赛题类别
1. 初赛赛题类别
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卷,三卷均含三部分内容:政策与文件、英语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技能。
(1)政策、文件
考查教师对国家英语教育政策,特别是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理念的理解。
命题中应抓住重点、简明扼要。
(2)英语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考查所教年段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侧重于考查知识掌握的准确性、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和综合使用的灵活性。
所考查的内容70%在中小学英语教材范围以内或接近教材内容,其余30%为适度拔高题。
赛题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的比例为4:6。
(3)典型案例
这部分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论文的方式,主要考查教师运用正确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听力测试安排在复赛中,主要考查获取简要信息的能力和日常交际应答。
听力测试的分值为30分。
复赛和决赛包括口试,内容是对微型课和公开课用英语做说明,并接受评委的提问,分值为20分。
(4)教学技能
考查外语教学法及相关理论的具体运用,包括教学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手段运用、控制课堂、与学生交流、沟通,以及指导学法等技能。
此块赛题共40分。
初赛的考查方式是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案例分析。
复赛以微型课形式考查。
决赛以完整的公开课形式考查,分值为60分。
本部分评分标准另附。
2. 决赛题签也分为三个类别: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1)决赛题签要求
决赛题以实际操作为中心,系融教学基本技能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一体的教学题目;它分为三组: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三组都采用题签,要求相同而教材、内容、类型不同。
每一位参赛者抽取一张考签,提前半天抽签定内容,然后进行10分钟的说课并答辩。
小学教师从小学组抽取题签,初中教师从初中组抽取题签,高中教师从高中组抽取题签。
(2)决赛题签的内容
每一题签都先从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教材中随机选定一种作为命题依据,再从所选课本中指定某一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作为参赛者进行说课的依据。
每一题签都要直接、间接地考查以下内容的全部或部分:教学观点(教育观、学生主体观、创新观、实践观等)的表现,教学重点的取舍,教学内容前后左右的联系,教学效益的覆盖面,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语言、教学行为和应变能力。
三、赛卷结构
1. 初赛
2. 决赛
注:微型课及公开课评分标准另附。
四、赛前选读参考书目
以《2009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大赛材料汇编(英语科)》为主,参考以下材料:
(一)文件
1.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1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民日报,1999年6月17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9月1日起实行
4.教育部2000年修订的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试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教育部教基[2001]2号文件颁发的关于开设小学英语的《指导意见》和《基本要求》,《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4
6.教育部制订,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二)国内专著(以作者姓氏笔画为序)
8.文秋芳,《中国英语教育名家自选集》,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9.刘道义,《中国英语教育名家自选集》,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10.张正东,《中国英语教育名家自选集》,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11.桂诗春,《中国英语教育名家自选集》,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12.戴炜栋,《中国英语教育名家自选集》,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13.胡壮麟,《中国英语教育名家自选集》,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1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5.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
16.张正东、杜培俸,《外语教育实验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
17.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18.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9.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8.9
20.王蔷,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2.11
21.龚亚夫,罗少茜,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丛书任务型语言教学》(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
22.魏立明,《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
(三)期刊
23.《中小学外语教学》,北师大主办
24.《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大主办
25.《英语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四)国外专著
26. Lyle F. Bachman,Adrian S. Palmer 《语言测试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
27. Lyle F. Bachman,《语言测试要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
28. Lyle F. Bachman,Andrew D. Cohen,《Interfaces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译者:韩宝成2002年3月
29.《How to Teach English》、《How to Teach Listening》、《How to Teach Speaking》、《How to Teach Vocabulary》、《How to Teach Grammar》、《How to Teach Writing》、《How to Teach Pronunciation》、《How to Teach For Exams》,Pearson Longman
30. William Littlewood,《交际语言教学论》(剑桥英语教师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10月
31. 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