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通两平台”建设方案

“三通两平台”建设方案

一、“三通两平台”介绍
一、“三通两平台”建设背景
“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份纲领性文件的背景下,教育部为了推进落实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杜占元部长深入解析了规划,并总结提炼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核心目标,并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和强调。

二、“三通两平台”现状分析
1、概念解析
“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的总结和提炼,在4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听取教育部的专题汇报上正式提出的,国务委员刘延东于今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正式提出推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三通两平台”内涵: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目标是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本质是信息化的硬环境建设。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目标是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

页脚内容1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空间就是学生和教师有一个基本的学习空间,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互动学习。

(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平台是一个集合了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的资源云服务平台,为了达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目的而建立。

(五)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平台即目前学校中规模使用的信息化平台,一般包括:办公、门户、教务等业务的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资源共享的作用。

建设重点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五级包括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建设重点是中央和省两级。

2、政策支撑
“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是由下列的一系列文件所支撑的,可以通过下面先后出台的文件、纲领看出此工程建设的力度。

党和国家层面: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

中央部委层面:
页脚内容2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012年5月28日,教育部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杜占元部长深入解析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三通两平台”的核心建设目标。

2012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要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多管齐下加快推进学校接入宽带,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要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重点建设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集中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等短缺课程,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

”“要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


3、市场预期
“三通两平台”建设包含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硬件、软件、网络、资源等方面,“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投资经费具体数字虽未出现在《。

十年发展规划》中,但从相关渠道了解到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经费达到教育投入经费8%””的数字曾被提及,若以此为参考,再以纲要中
提及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12年达到4%”以及上年的GDP粗略计算,估计每年至少将有近两千亿的市场。

下面对“三通两平台”作一个粗略的分析和预估:
页脚内容3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之前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初步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建设。

校校通针对发达地区主要是校园网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针对不发达地区主要是网络的新建和扩充。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

在近一到两年之内,重点是在于三个课堂的建设上面,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

班班通建设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其本质是教学资源共享和互补。

从内容上将带动数字内容提供商的发展,大量的教育资源将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共享,从而实现虚拟教育资源的公平分布。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基本目标是通过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使每个教师、高校学生、职教学生和初高中学生基本实现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和环境。

建设模式:“企业建立平台学校使用,有条件的省以企业建设为主、学校应用为主体,政府加强规范和引导,给予政策支持。


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初步建设较为完善的资源服务平台模式。

基本做法是大的设施由企业提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主要开发云平台上的资源和服务的模式。

2012年完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基本框架顶层设计,争取今年下半年开通服务。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主要针对的是软件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了省、市、县、学校资源共享平台的市场,同时海量的数据会带动大量存储设备的增长。

五、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是建设和完善相关数据标准,集成建设中央级和省级数据库。

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五级包括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建设重点是中央和省两级。

二、“三通两平台”建设内容
一、建设特点总结
页脚内容4
1、三通两台一般是以区、县级为单位进行建设,如:南县三通两平台项目(省内样板)、双峰县三通两平台项目,项目额度基本会上千万,一般分期建设。

2、项目决策人为县、市教育局局长、副局长,电教站站长,县、市委分管领导也能施加影响。

3、“三通两平台”基本都是由当地财政出钱,有少数会打包成PPP形式(如湘潭市4.5亿三通两平台PPP项目)。

有一些上市公司愿意垫资进行建设,如天闻(北京)数媒公司、湖南华瀚公司等。

二、建设所需设备
“三通两平台”建设所需设备基本分三大块:前端设备(各学校班级)、中端传输(运营商、光纤网路)、后端平台(区、县教育局机房内的软硬件)。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前端设备(各学校班级):
原则上建设范围包括:区县范围内的中小学的每个班级。

实现有两种方式:短焦投影仪+电脑+钢制讲台(投入小);壁挂一体机+推拉黑板(投入大)。

如某县城区教室的配置:组合式黑板+教学一体机+短焦投影仪+钢制讲桌+电子白板(预算2万元/套左右);组合式黑板+65’交互式智能平板电视一体机+数影仪+壁挂音箱(预算2.5万元/套左右).
(2)中端传输(运营商、光纤网路):
各个学校和教育局机房之间的链路,通常通过租用运营商的链路方式,也有的学校需要全新的铺设光纤。

(3)后端平台(区、县教育局机房内的软硬件):
页脚内容5
在教育局这端,需要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
1、标准机房:装修部分:防静电地板、保温棉、铝塑板吊顶、墙面刷防尘防潮漆(有的要求贴彩钢板)、玻璃隔断门;机房动环部分:精密空调、UPS、新风系统、机房监控、机房消防、机房门禁、动环监控。

2、网络设备:包括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与下级各学校之间对接。

防火墙、出口网关、上网行为管理器、路由器、核心交换机、加入交换机等。

3、平台设备:用于运行平台软件,存储数据。

包括:服务器(机架式/刀片)、磁盘阵列、KVM等。

4、平台软件:包括“两平台”软件及其他的面向所辖中小学的各式软件。

三、各产品生产厂商
1、前端教室
组合式黑板:蓝贝斯特、
投影仪:松下、索尼、NEC、明基、丽讯、
一体机:希沃、鸿合、灵创、
钢制讲台:鑫洋华、
电子白板;鸿合、
视频展台:鸿合、玉宇
页脚内容6
音箱:湖山、佳比、ITC、
中控:玉宇、
2、后端教育局:
网络产品:华为、H3C、锐捷、思科、深信服、天融信、蓝盾、绿盟、服务器/磁盘阵列:IBM、HP、戴尔、华为、联想、浪潮、曙光、EMC、UPS:山特、科士达、艾默生、APC、
教育平台软件:杭州方正、湖南青果、北京天时博
页脚内容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