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应用和客观的方法。
• 例如,发热、肺炎的X光诊断、血常规白细 胞计数,血便或皮疹等。
四、建立病例定义
在定义病例时,有或没有实验室数据的均
可接受。不过有些病例将会丢失,有些非
病例却被统计进来。
例如,在一次甲肝流行时,首先要获得的
就是黄疸史、发热和肝功能异常,然后再
进一步作病例定义。
四、建立病例定义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天
描述性分析(二): 地点分布
• 描述流行病学的第二个要素是地区,地区 特性可提示卫生事件的地区范围,并有助 于建立有关暴露地点的假设。 • 在暴发或流行现场调查中,地区资料包括 居住地(例如通过人口调查追踪)、工作地点、 学校、娱乐场所、旅行地点或其他有关资 料。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更深入描述在这 些地区活动的特殊资料,例如在建筑物内 部或办公室活动的详细情况,并需了解有 关人员在这些地方停留的时间。
– 最后,它可以明确卫生事件所危害的人群,并 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及对卫生事件其它方 面可供检验的假设。
描述性分析(一):时间分布
• 在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时,必须始终考虑
到时间要素。暴发或流行的估计要求将特定时
间的病例数与同期的预期病例数比较。因此考
虑时间的时候,需要明确提出有关的时段或时
期,弄清暴露和卫生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做
好时间资料的来源及资料的处理。
描述性分析(一):时间分布
• 在适当的间隔时间(X轴)内,描述所发生
的病例数(Y轴),用直方图表示,这种直
方图称为流行曲线。
• 流行曲线可用于描述暴发可能的传播途径、
流行的大致时间,比简单的病例线图要清
楚得多。
描述性分析(一):时间分布
• 通常从一个简单的疾病发病时间图表中可
更特异和准确的信息,以决定如何防治疾
病。
七、建立并验证假设
• 假设是利用上述步骤所获得的信息来说明 或推测暴发或流行的来源,假设必须建立 在研究设计之前,通常会考虑多种假设。 • 一个假设中应包括以下几项因素: • ①危险因素来源; • ②传播的方式和载体; • ③引起疾病的特殊暴露因素; • ④高危人群。
• 现场调查早期建议使用“较为宽松”的病 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
• 下面几点可以帮助你在疾病定义时决定疾 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①临床症状明显和不明显的比例是多少; – ②是否有些很重要且很明显的或临床上能提示 某病的症状或体征存在; – ③哪种微生物学或化学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方 法最简单、实用并可靠;
征。如果发现一个特别的特征,通常会对
查找危险人群提供一个线索,甚至找出一
个特异的暴露因素。有些疾病首先侵犯一
定的年龄组或种族;有时患某种疾病的人 与职业明显相关。
描述性分析:( 三)人群分布
• 想收集所有与人群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和
暴露因素是不可能的。不过,对疾病宿主、
传播途径、高危人群认识越多,你将获得
11
12
13
点源传播
5
8
天
人-人传播
天
7
4
6
3
5
4
2
3
2
1
1
0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Βιβλιοθήκη 202122
23
天
天
连续源传播
间隔源传播
常见的流行病学曲线类型
10
9
病例数
点源传播
8
7
八、采取控制措施
• 应根据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疾病
的特征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预防控制的
主要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减少与暴露因
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和保护易感/高
危人群,最终达到控制、终止暴发或流行
的目的。
八、采取控制措施
• 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和控制处理应同时进
行,即在现场调查开始不仅要收集和分析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和方法
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3月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的暴发 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 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 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 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目的
五、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对于那些没有被报告的病例,可以利用多种信 息渠道,如通过与特定医师、医院、实验室、 学校、工厂直接接触或者应用一些宣传媒体发 现。有时为发现病例还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 例如医师询问调查、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病 原体分离和培养、血清学调查等。 发现并核实病例后,可以将收集到的病例信息 列成一览表,以便进一步计算病例数量和相关 的信息。
四、建立病例定义
– ④是否接触过病人或高危人群;初次调查后到 以后的随访、检查或血清学检查是否能再次找 到病人;
– ⑤如果某病需长时间的随访,除目前调查组人 员外,其他人员诊断病例是否简便易行; – ⑥在初次调查中是否所有的病人必须作出明确 诊断,或者只针对住院或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 无沦你使用哪种标准,对所有被调查对象必须 运用同一种病例诊断标准并保证没有偏倚。
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 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 理人员。
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 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 确各自的职责。
一、组织准备
•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 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
– 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 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 – 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 – 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 – 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 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
• 通过调查分析建立假设的难度是很大的,
必须仔细审核资料,综合分析临床、实验
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致病的暴露
因子。
• 必须从病人的既往暴露史找出可能致病的
因子。
七、建立并验证假设
• 如果病人和非病人既往暴露史无明显差异,
则要建立另一种新的假设。
• 这就要求具有想象力、耐力,有时还要反
复调查多次后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
– 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 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 – 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作出适当的定 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 题。
二、核实诊断
• 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
出判断。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 一个较为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是发现暴发 或流行的前提条件。
七、建立并验证假设
• 假设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 ①合理性;
• ②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
实验室和临床特点); • ③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七、建立并验证假设
• 建立假设的过程中应注意:
• ①注意现场的观察;
• ②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
• ③请教相关领域和专业的专家。
七、建立并验证假设
1974年在衣阿华州某市痢疾暴发时
使用的“标点地图”。早期分析表明病
例没有居住聚集性。所以追溯可能的传 染源和传播途径时,饮水史没提供有用
的线索。但是,后来发现许多病例的发
生与在密西西比河旁的一个露营公园附 近游泳有关。如图所示,在疾病流行的
3天中,有22个培养阳性的病人在河水
中游过泳,明显提示暴露于同源。最后 流行病学医师证实,此次发病是由于接 触密西西比河水引起。由于公园附近的 河水被位于上游5公里处的城市污水处 理厂严重污染,并且从露营公园河边的 水样中培养分离出宋内氏痢疾杆菌。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天
人-人传播
10 9
病例数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天
连续源传播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天
间隔源传播
• ①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 ②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 流行; • ③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 ④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 ⑤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 监测系统提供依据; • ⑥培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步骤和方法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
六、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
• 是流行病学工作者面临的最基本和最重要 的任务之一 ,其目的是阐明哪些疾病正在 流行,在何时、何地、何种人群中流行。 通过描述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 首先,它为探索卫生事件提供了系统的方法, 并确保阐明卫生事件及其基本因素;
– 其次,这一方法用通俗易懂的基本术语提供了 有关卫生事件的详细特征;
是认识疾病传染源、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