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2 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 (2)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2 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 (2)

《2.2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l、你知道什么叫汽化?知道汽化有和两种方式。

2、蒸发。

蒸发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蒸发的实例?
【课堂学习】
【问题1】、自然界中,物质不同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吗?你举出一些液态转化成气态的实例(举三个实例) 7
一、汽化:物质由变为。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问题2】:根据小学已有的知识,你对蒸发了解多少?
活动2.3观察蒸发现象(P36,页)
观察的现象:1)
2)
二、、蒸发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

根据蒸发的定义,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些蒸发的实例
三、总结以上现象得到
蒸发的特点:
1)发生在
2)在温度下都能发生。

3)发生的较少 (剧烈或缓慢)
4)蒸发时需要 (吸热或放热),使液体和周围的温度。

四、蒸发吸热——致冷作用‘
【问题3】请举出利用蒸发吸热的实例
例:请解释干湿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问题4l猜想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例1:试分析火洲里的坎儿井为何没有干涸的原因。

练一练:分析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子长成针形,对它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课堂学习】
1、某同学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室外放了两只等量酒精的相同的烧杯,其中一只放在烈火日下,另一只放在附近的树荫下,一段时间后,比较两只烧杯中剩余酒精的多少,他这样做是为了验证( )
A、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B、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C、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D、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气流快慢的关系
2、将一瓶开口的酒精,置于30℃的环境中,若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用温度计去测量酒精的温度,则温度计上的示数:( )
A、一定是30℃
B、一定低于 c、一定高于 D、可能是30℃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的是( )
A、把洒在地上的水扫开,蒸发加快。

B、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有40℃和20℃的水,甲容器中的水面下降要快一些。

c、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同温度的水和酒精,一段时期后,发现酒精容器中的
液面下降得要快一些
D、擦干手上的水,吹风时会加快蒸发
4、江心州农村有一种没有上釉的陶制茶壶,夏天盛茶水后,壶身常会渗出一些小水珠。

但壶内
的茶水喝起来特别凉,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