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 “落后就要挨打”,但任何事物 都有正反两面
2、新思想的起因
3、魏源编著的 《海国图志》
学生要了解《海国图志》的 主要内容和作用,特别是要理解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育学生:国家和个人都要 学会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 否则将被淘汰出局。
课堂辩析
现有西方个别人说“鸦片战争”是一场维护商业的 “学以致用”、“事实胜于雄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
教师要告诉学生:鸦片战争是英
引导探索 (4 分钟)
3、中英《南京 条约》对中国的影 响
国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也是中 华民族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 正义战争。中国在这场正义战争 中战败受辱的原因主要有经济落 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等。教 师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中国近 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丧失独 立自主地位”、“卷进世界资本主 义的漩涡”给予记忆和理解
2、鸦片走私对中 国社会的危害性 二、虎门销烟 1、林则徐的禁烟 措施
2、虎门销烟经 过、意义
1)、虎门销烟经 过
2 )、 虎 门 销 烟 意义
课件显示:吸食鸦片图和 19 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图,分析鸦 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 提问:为何当今仍有吸毒现象?
A、教师提问学生:林则徐采 取哪些禁烟措施?先引导学生小 组讨论后归纳:第一,收缴并禁 止鸦片走私;第二,配制戒烟措 施;第三,允许中英正当贸易。
纳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给予
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逐步培养 直接原因:(A)保护鸦片走 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私;(B)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
市场和原料产地。间接原因:中
国政府禁烟、销烟运动,给英国
侵略者以借口。
观摩发现 (2 分钟)
解读文本 (4 分钟)
模拟体验 (6 分钟)
“点击” 主题(1 分 钟)
变“教材”为“学材”。知 识必须由学生主动构建才能获 得。
让学生设计中英《南京条约》 学习知识,要培养学生的创
自主创新 (5 分钟)
2、重点介绍中 英《南京条约》主
要内容
的主要内容表或图,并让学生探 新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凸” 究如何记忆主要内容。教师提示: 出对重点的把握,让大量的“繁、 抓关键词“割、赔、商、税”。根 难、偏、旧”的知识点“瘦”下 据教科书中的“活动建议”,学生 去。同时要引导学生管好“我的 可在课堂上做学习历史的卡片 历史档案”
2、三维目标(依据历史课标确定)
认知目标:了解、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 要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
能力运用: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史实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主线: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爱我中华激情,强化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 感。
3、锁定重难点
1)重点:虎门销烟的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正反两方面)。
4、“教”与“学”
1)解读+创设情景+质疑探究+课堂辩(讨)论+选择性作业。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包括历史影视、图片资料)。
5、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爱国主 义)的了解仅限于影视,有一定的认知,但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根椐这个年级 段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来说,教师在课堂当中应以史为据,充分发挥引导 的作用,引领学生神入课堂。
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注意一 大堆“细节”,北师大版本中没 有对“双半”进行阐述,但引用 了“卷进”二字,该如何理解? 教师可适当结合本单元“导言” 略作补充。
解读文本 (5 分钟)
四、魏源及《海 国图志》
1、 简介魏源
引导学生理解:正是鸦片战 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促 使爱国知识分子的觉醒,新思想 萌发。教师指出魏源是新思想的 杰出代表。
(4 分钟) 战争,请你用史实驳斥 (学生先分组讨论、归结并由小 辩”,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促进,
组发言人回答) 。
共同发展
激情演译 播放音乐课件 (3 分钟)
学生齐声高歌:《万里长城永
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
不倒》,结束。
歌唱中再次得到感染和升华
一、主题活动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课件出示)
“教材仅是个例子”,学习历史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要在创 设的活动中进行。让学生透视历 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
三、 中英《南京
鸦片战争经过:教师引导学
条约》
生阅读课文中插图将其分为三个
观察发现 (4 分钟)
1、介绍鸦片战 争的经过。
阶段:第一阶段,从 1840 年 6 月 至 8 月;第二阶段,1841 年 1 月 至 5 月;第三阶段,1841 年 8 月 至 1842 年 8 月。
B、教师让 2~3 个学生有感 情的大声朗读:“若鸦片一日不 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 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A:先让学生阅读文本、观察 课本插图“销烟池遗址”。
B:情景设置:拟以“探究. 发现”电视台栏目记者身份,就 虎门销烟现场,向观众作口述性 新闻报道(要求学生语言精炼、 充满情感)。
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真 正原因。在探讨过程中,鼓励学 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支持这一观 点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 指出“虎门销烟”是英国对华发 动战争的借口。鸦片战争是中国 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
让学生直观鸦片的巨大危 害,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并 进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 教育。
合作学习,学生可兼顾文本 “必读”和“阅读”材料。
读中感悟,领略历史人物风 采;真切体验,走进历史人物心 灵。
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逻辑思维、交流合作能力,在感 受历史中,培养学生民族自信 心、自尊心、自豪感。2、创设 情景,实现情感目标。加强对本 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教师要关 注学生的活跃和深刻。
推荐作业 1、 (1 分钟) 2、
请你为主题活动设计标语、口号(各不少于两 条)。 以鸦片战争为史实,撰写“拒毒”小论文(要 求:150字左右)。
必须做到“以史为鉴”,教师要 引导学生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
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用最佳方法,记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可 采用图表、卡片、谐音、提纲、浓缩等记忆方法)。
附一: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简洁明快;显现知识点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二、虎门销烟 三、中英《南京条约》 四、魏源及《海国图志》
1、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2、鸦片危害
1、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2、虎门销烟经过、意义
1、鸦片战争经过 2、《条约》主要内容及 1、简介魏源 2、简介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3、《海国图志》主要内容
时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 1、“温故而知新”;为“讲”、
的经济形态(教师可从主权独立、 “学”新知作好铺垫
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等方面补充) B、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
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选择虎门 销烟”
2、设问伏笔:旨在激发学 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好奇心,由质 疑走向探究,让课堂向深处舒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归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选自北师大课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列强 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课题地位、作用、意义
“鸦片战争”在八年级上册中居于首章首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的切 入点和开端,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对“鸦片战 争”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发展、脉络,对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及培 养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流程表
程序导入新课 (2 分钟)
历史“链 接”(2 分
钟)
剖析课题 (3 分钟)
课件播放:精选 《鸦片战争》影视 片段
师生共同分析: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 会背景
一、鸦片战争的背 景、起因。
1、起因:直接原 因和间接原因
提问学生影视中反映的史实
创设形象情景,引领学生走
进历史 A、请 1~2 个学生归纳清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