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人教统编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人教统编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请用正楷或者行楷将下面的诗句抄写在方格内。

(4分)2.给加点字注音,(1)馈. 赠 (2)风雪载.途 (3)j í 取 (4)花团锦cù 3.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2)题须填写作品名。

(9分)(1)宁为百夫长, 。

(杨炯《从军行》)(2) , 对影成三人。

(李白《 》)(3)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4)千里莺啼绿映红, 。

(杜牧《江南春》)(5)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 ,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8)而那过去了的,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4.根据下面提供的汉字,运用对联知识补全下联。

(2分)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诗经》)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庄子》)【材料二】梧桐的“果毛”是一种过敏原,容易诱发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2017年起,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与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合作,针对全市58条主干道4-6月份开展梧桐飘絮预报。

自从使用悬铃散抑制剂以来,南京部分路段的梧桐果球数量已经减少60%左右。

未来几年,“毛毛雨”有望缓解。

(扬子晚报网 2017年4月12日)▲6.有时,遇见一个人或遭遇一件事情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命运是否能印证这个说法?请任选一例加以分析。

(3分)二、阅读与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4分)夏初雨后寻愚溪(唐)柳宗元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①,啸歌静炎燠②。

【注释】①营营:指追求奔逐。

②燠:yù,热。

7.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愚溪,绕溪、引杖、、解带、、啸歌,迎接炎夏。

(仿照示例填空,每空两字。

)(2分)8.这首诗也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它与《小石潭记》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4分)芍药芍药与牡丹媲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药以“花相”,冤哉!予.以公道论之。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牡丹正位于香国,芍药自难并驱。

虽别尊卑,亦当在五等诸侯之列,岂王之下,相之上,遂无一位一座,可备酬功之用者哉?历翻种植之书,非云“花似牡丹而狭”,则曰“子似牡丹而小”。

由是观之,前人评品之法,或由皮相而得之。

噫,人之贵贱美恶,可以长短肥瘦论乎?予于秦之巩昌①,携牡丹、芍药各数十种而归,牡丹活者颇少,幸此花无恙,不虚负戴之劳。

岂人为知己死者,花反为知己生乎?牡丹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

物生有候,葭动②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③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

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

处以南面即生,俾④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⑤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注释】①巩昌:府名,今属甘肃省。

②动:萌发。

③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

④俾:使。

⑤肮脏:读音kǎng zǎng,意为不屈不厄。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予.以公道之(2)及.睹《事物纪原》(3)得贬固.宜(4)苟.非其时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署牡丹以.“花王”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B. 花似牡丹而.狭学而.不思则罔(《论语》)C. 或由皮相而得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 牡丹得王于.群花,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岂人为知己死者,花反为知己生乎?12.对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药以‘花相’”的说法,作者李渔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3分)嘘契诃夫伊凡·叶果罗维奇·克拉斯努兴,一个第四流的报纸文章作家,夜深回到家,皱紧眉头,神色严肃,不知怎的,显得心事重重。

他在他的房间里闲走一阵,然后停住脚,揪乱头发,用莱阿替斯①准备为妹妹报仇的那种口气说:“一个人已经精疲力尽,精神劳累,心里又郁积着愁闷,可是对不起,你得坐下来写东西!这就叫生活!一个作家明明心情忧郁,偏偏要强颜欢笑给读者凑趣;或者明明心里畅快,却不得不按照编辑部的命令大流眼泪。

他灵魂里的这种痛苦的矛盾,为什么就没有人来描写一下?”他一面说,一面挥着拳头,转动眼珠……然后他走进寝室去,叫醒他妻子。

“娜嘉,”他说,“我要坐下来写文章了……劳驾,别让人家来搅扰我。

要是孩子哭喊,或厨娘打鼾,我就写不下去了……还有,替我烧点茶……再煎块肉排什么的……你知道,没有茶喝,我写不下去……只有茶,才能给我写作的精力。

”的神情,在写字他回到自己的房间,脱掉上衣,坎肩儿,靴子。

他脱得很慢,然后,现出委屈..台旁边坐下。

他把身子往圈椅的椅背上一靠,闭上眼睛,考虑他已经想出来的题材。

他听见他妻子穿着拖鞋提哩踏拉地走动,劈出刨花来烧茶炊。

不久茶炊的滚沸声和煎肉的咝咝声,传到他这儿来。

他妻子仍旧在劈刨花,还弄得火炉的门和风箱哗啦哗啦的响。

忽然间,伊凡猛一扭动,睁大惊吓的眼睛,嗅空气。

“天呐!炉子冒烟啦!这个讨厌的女人存心要毒死我!”他嘟哝着,皱起脸来做出一脸的苦相。

“”他跑进厨房,大闹一通。

过后不久,等到他妻子战战兢兢地踮起脚尖,给他送来一杯茶,他跟先前一样坐在安乐椅上,闭着眼睛,专心想他的文章。

他没动弹,拿两个手指头轻轻叩着他的脑门子,假装没觉得他妻子走过来……他的脸现出委屈的神气。

在下笔写题目以前,他按太阳穴,他扭动,他把腿从椅子底下抽出来,仿佛腿痛似的;要不然就懒洋洋地闭上眼睛,仿佛一只躺在沙发上的猫一样。

末了,他勉勉强强往墨水瓶那边伸出手去,脸上的表情就跟他在签署死刑执行令似的,他这才写下了题目……“妈,给我点水喝!”他听见他儿子的声音。

“嘘!”母亲说。

“爸爸在写文章呐!嘘!”爸爸写得飞快,飞快,既不涂改,也不停顿,几乎来不及翻篇。

摆放在书桌上的那些名作家的半身像似乎在想:“嘿!老兄,你可真行啊!”“嘘!”笔尖叫道。

“嘘!”那些作家说。

忽然,伊凡挺直腰,放下笔,听……他听见一种匀称单调的低语……那是尼古拉,隔壁房间的房客,在念祷告。

“我说呀!”伊凡叫道。

“劳驾,您不能小声祷告吗?您妨碍我写作啦!”“对不起,先生……”尼古拉胆怯地回答。

写满了五页,伊凡伸个懒腰,瞧一瞧表。

“天,已经三点钟啦,”他叨唠着。

“别人全睡着了,我呢……唯独我非工作不可!”昏昏沉沉,筋疲力尽,他的头往一边偏倒,他上寝室去叫醒他妻子,用有气无力的声调说:“娜嘉,再给我烧点茶吧!我……觉着浑身没劲了。

”他写到四点钟才罢手,要不是文章已经写完,真会一口气写到六点钟。

他就这样远远地避开别人的窥探,在自己的小窝里对那些不得不受他支配的人称王称霸。

这个暴君在这儿,在家里,跟我们在编辑部里常见到的那个低声下气、沉默寡言、毫无才华的小人物相比,是何等的不同!“我累极了,恐怕反倒会睡不着觉了……”他一面上床,一面说。

“我们的工作,这种倒楣的、没好处的苦工,弄得人的灵魂比肉体还要疲乏……我不如吃点澳化钾②的好……天知道,要不是为这一家子人,我早就丢掉这差使了……按编辑部的命令写文章真是要命!”他睡到中午十二点钟或一点钟,睡得又酣畅又踏实。

……啊!要是他是名作家,或成了名作家,要是他做了编辑,哪怕是副编辑呢,那他会睡得多么舒服,他会做什么样的梦,他会怎样伸懒腰啊!“他写了整整一夜!”他妻子脸上现出惊吓的表情,低声说。

“嘘!”谁也不敢说话,不敢走动,不敢弄出一点声音来。

他的睡眠是一种神圣的事,谁要是侵犯它,那个罪人就会为自己的过失大吃苦头!“嘘!”这个声音在这所房子里飘荡。

“嘘!”(选自《契诃夫小说》,安徽文艺出版社。

有删改。

)【注释】①莱阿替斯: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人物。

②澳化钾:一种镇静剂。

13.概括说说伊凡在写作过程中依次遭遇了哪些打扰。

(3分)14.从全文来看,对于写作,伊凡为什么深感“委屈”?(3分)15.阅读文章,根据要求答题。

(4分)(1)“我要坐下来写文章了……劳驾,别让人家来搅扰我。

要是孩子哭喊,或厨娘打鼾,我就写不下去了……还有,替我烧点茶……再煎块肉排什么的……你知道,没有茶喝,我写不下去……只有茶,才能给我写作的精力。

”(几处省略号在文中有何作用?)(2)根据上下文,合理想象,为第六段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1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七段划线的句子表现了伊凡在为报纸写文章时神圣与庄重的态度。

B.文中情节设置时有多处的伏笔和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密、紧凑,环环相扣。

C.结尾处的“嘘”,表现大家对发出声响的恐惧之心并自觉保持一致,不敢发声。

D.小说刻画了伊凡夜间创作过程,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暴君”形象。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14分)说朋友之道冯英子“朋友”这个名称,在我们这个国家里是古已有之的,古代的“五伦”中间,就有“朋友”这一伦。

据后汉的郑玄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看来朋与友之间,还有一点儿区别。

不过时移世迁,现在我们讲的朋友,大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已经有些“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味道了。

交朋友要讲一个“信”字。

《论语》讲到“吾日三省吾身”时,第二条就是“”,这个“信”,就是诚实、不欺之解。

朋友能成为诤友,就要能诚实、不欺,知无不言,言无不直。

因为诤者,争也。

能够在朋友面前以言相争,争出一个是非,希望朋友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始称得上诤友。

可是要所有的朋友诚实、不欺,也非易事。

因为人的地位不断变化,友谊也常常随之升降。

刘邦在泅水做亭长的时候,当然同萧何、樊哙之流很有一点儿友谊,但一旦身登九五,他还是相信叔孙通的办法,要大讲“君臣之义”了。

陈余、张耳,落魄时患难与共,休戚相关,总算够得上朋友了吧。

但后来却变成你死我活的对头冤家。

一面信誓旦旦,一面翻脸不认人,“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为云覆手雨”,你得意时锦上添花,你倒霉时落井下石,渐渐变成了后来的朋友之道。

无怪乎《今古奇观》中描写的那位楚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老早就有“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之叹了。

有人讲了一句“贫贱之交的反映。

不可忘”,史家就大书特书,好像从沙子中淘出了黄金一样,也正是这种情况....我以为倘要真正“信于朋友”,使朋友成为诤友,第一条是大家要有点儿雅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