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1广播电视新闻声音,图像具有直接性特点,对采访的材料直接采用和组合编辑,写作过程有文字写作和现场出同期声和现场声音,以及播音员的播报和串联2广播电视采访与传统采访的区别采访时文字符号,声音,图像采集;写作上,按照时间顺序和人们视听规律,少用倒金字塔采访素材可感性强,采访器材技术性高:采访素材可信度高,采访内容接受收成本低3新时代接着采访活动的特点:一是利用新技术,极速新闻采访节奏二发挥各自优势,把采访报道向深度和广度拓展4采访活动的历史最早的采访实践是商周时期的采风,采诗等原始采访活动东晋时期出现“采访”一词语,干宝的《搜神记》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报纸:唐朝的邸报公元11世纪的宋代出现的民办报纸:小报15世纪末期威尼斯出现出现从事手抄新闻活动的人,16世纪职业记者在威尼斯诞生1923年美国的卢斯哈登创办《时代》周刊,标志新闻杂志的诞生1920年11月2日,美国在匹兹堡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KDKA1936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在英国的伦敦市的亚历山大宫开播通讯社的独立于新闻事业标志着职业记者发展的新阶段,1835年第一家通讯社在巴黎诞生:哈瓦斯通讯社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定义新闻工作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广播电视技术手段,为惊醒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进行的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包含两个因素:一是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二是一种利用广播电视技术手段几星的特殊的调查研究的工作,是将新闻性,针对性,典型性相结合的调查研究6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一般单位新闻采访的不同的三个方面:一录制和拍摄,。

(就是用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录取声音画面等现场素材)二记者同步播报或者出镜。

(记者通过提问,访谈,交流等方式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三声画外的采访。

(记者进行文字背景材料等非声音和形象素材的采集活动)7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其他点差研究的不同特点新闻性,政策性,全局性,广泛性,时效性,连续性。

公开性,创造性8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需要准备的材料(1)宏观材料(新闻事件的概括性材料,包含采访对象的概貌,事件发生的概况和相关数据),(2)骨干材料,(新闻事实的各种要素和基本内容)(3)背景材料,(新闻发生的环境和条件,新闻人物的社会关系等背景材料)(4)典型画面(声音)和细节(距迎头代表性,说明事物特点,揭示事物本质的有感染力说服力的声画,细微却又深刻的细节)9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一丛采访的形式上分:直面采访,集体采访,现场观察,同步采访,路边随访,蹲点采访,查阅资料,书面采访,参加会议,改写,普尔式采访,代访二丛采访性质上分驻外采访,突击采访,交叉采访,跨专业采访,易地采访,立体采访,巡回采访,记者招待会,跟踪采访。

体验采访,预约采访,新闻统计调查三丛采访的技术手段分录音采访,话筒采访,电话采访,出镜采访,磁带采访,卫星电视,采访,网络采访,演播室采访,隐性采访10直面采访定义:一对一采访,是记者采用的最普遍的基本采访方式,,就是记者选好采访对象进行交谈获得新闻素材,特点记者可以深入具体问一个问题,难点对问题的把握集体采访:记者有意组织邀请多个采访对象,获集体参与采访活动的访问,包括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现场观察:也叫视觉采访,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发挥视觉功能,对细微事物进行观察;同步采访;记者在新闻现场,录音盒录像设备以记者的采访视线为转移,报道一记者在现场的采访为主线,记者的完整的采访活动是整个节目的主体脉络,要求记者又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路边随访:收集公众对特定的事物的意见的采访方式,适用公共话题蹲点采访:也叫蹲点调查,记者选择一个地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进行的较长时间的采访活动。

适用时间不紧,报道量大,涉及面广的题材,要求耐心毅力,深入现场和时刻保持紧张状态’驻外记者:派国外的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记者要从驻地的实际出发,写作才写反应当地实际,又具有驻地的普遍意义的新闻。

要求记者又较高的专业水平,外交能力,口语水平和了解驻地的风俗和政策交叉采访:同一时限,对2个或以上的新闻事件进行交替的采访活动,记者要统筹安排,充分利用的单位的各种便利;跨行业采访:有两种情况一是记者采访任务涉及到另一个行业,二是记者发现了飞本行业的重要新闻,记者对专业既要专,也要博。

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之外的地方去采访,避免在同一地方新闻敏感降低,漏发新闻的缺点,可以开阔视野,帮助当地记者发现新闻,优势互补巡回采访:也叫专线采访,和旅行采访,记者沿着预定的路线进行采访,考察活动,要求:(1)选择的具有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显著特色和重大意义的路线,(2)采访前有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记者现场观察,就地取材,进行系列报道(3)记者要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身体素质记者招待会:有叫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者在同一时空向不同的新闻单位发布共同的信息,并接受记者询问的一种群体采访活动。

特点:新闻源主动找记者的,众多记者同堂采访,这是信源控制新闻渠道的一种表现。

追踪采访,顺着新闻事件的过程进行尾随报道,适用有一定时间的新闻事件,流动性的群体活动,新闻人物的多地点的活动,涉及范围广的新闻事件等体验采访,采访者和当事者双重身份进新闻现场,和亲自感受现实生活的采访活动分、的相关的事,体验新闻事实和采访对象的我情感生活的采访。

新闻统计调查:记者和研究者依据报道主题和内容需要,采用各种统计调查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对有关人口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的调查方法等数据资料的过程,这是统计新闻和精确新闻的第一步,是新闻传播实例研究的起步阶段。

隐性采访:(1)定义:匿名采访,微服私访,暗访,指记者不向采访对象公开自己身份,不告知采访目的,通过模拟某个社会角色或者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接近新闻源,通过一些特殊技术手段获得新闻事实的采访方式;(重点看133页)11 新闻线索含义: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要信息和信号,有助记者发现选择,并尽快通过写作和技术手段向受众传达的客观的报道。

含义包括的三个方面:新闻要素不全;是一种信号并只反映表象和转瞬即逝;是一个由头,切入点。

特征:(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一种能量,是记者进入新闻事件的关口,触发新闻敏感(3)不是事实的本质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政务渠道(新政策出台,重大政治事件需要表明政府立场,主管部门提供),社会渠道(通讯员,受众),会议渠道。

传播渠道和日常渠道12采访的三个依据:新闻线索,新闻敏感和新闻价值新闻敏感定义(主要内涵):记者随时随地发现新闻线索,并能预先洞察其新闻价值一种的特殊的新闻能力,是记者的职业特征,也叫新闻眼,新闻鼻。

新闻敏感的特征:突至性,偶然性。

创造性新闻敏感触发形式:点面形式,两点对接式,积累升华式,深层开掘式新闻敏感的培养:(1)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们要有政治敏锐性;(2)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养成全天候的全方位的职业精神(4)积极抓取新闻线索(5)提高分析能力1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一有平视的创作视角,二有真诚的表现手段,三偶互动的交流环境14采访的准备:(1全面了解采访对象,(2不要问能查阅的信息,(3找好切入点,营造愉快的气氛(4请别人或自己了解,询问15采访注意的问题:(1了解相关政策,论述法规(2走访有关专家,请教有关知识(3同类型采访对象选典型(4了解相关背景材料(5准备采访提纲(6调查纲目事先给采访对象过目16观察采访遵循的原则:观察要细致入微;有宏观视角;用身心体会;身临其境观察;观察中量化分析17观察采访的方法和技巧:选最有特色的表现主题;选具有新闻价值的细节;注重观察人物活动的特征;全景观察,宏观透视18 观察采访要求的能力:善于思考,感知能力,辨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驾驭能力19辨析能力含义:一种捕捉新闻背后的新闻的能力,作为记者要求在对周围的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辨析能力,记者用特有的职业眼光去观察,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其新闻价值的能力,判断能力:观察采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边观察边断判断,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随时将观察到的东西变成文字和画面,着体现记者的成熟的程度,也是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分为事实判断力和价值判断力`重点第四章20提问的意义:是突出新闻来源真实感的最佳手段;获得新闻价值的信息的主要手段;提高采访效率的有效途径,21提问的艺术:1提问的氛围(1)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2)身状态是先决条件,(3)对象进行因人而异的细节设计,(4)访对象的情感的纽带(以采访对象的个人爱好,和记者采访表白入手)2提问的场合和契机3节奏的把握,(先易后难,和好将采访对象引入话题,有力双方关系的缓和)22提问的方法方式: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方式(解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方法:正问法,反问法,追问法,设问法,侧面法,错问法23提问注意事项:不提先入为主的问题,不提毫无意义的问题,笼统的问题,不要触及隐私24采访提纲:(采访目的,采访线索,采访主题,采访对象,采访问题)25隐私采访概念同上,特征:1访者身份的意图和手段的隐匿性2 被采访者对于采访的不知情,3采访者对采访事件的亲历性4获取新闻事实的原真性26采访类型:侦察型,验证性,体验性。

27 遵循的原则:1在宪法允许应该范围内活动2介入事件要适度3丛公众的根本利益出发4要正确引导舆论28注意事项:1记者隐真实的身份要有一定的限制2采访者隐去真实身份不得主动介入和过分介入,3 制作节目时对获得材料的是不是非用不可4注意采访的道德和法律问题29电话采访:用电话向采访对象采集新闻,适用于!收集重大事件的反应2突发事件的动态的快速报道,3向专家学者的咨询4对传闻的核实5约定采访对象,约定采访时间和地点电话连线,电视直播中,新闻主持人通过电话与身在外地的现场记者或者相关人士的现场连线,利用音频像电视观众传播信息的报道形式。

电视连线报道:通过电话,微波,光纤,卫星等传输技术手段,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有新闻主持人与现场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等共同参与的对接报道。

30现场采访报道定义: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做出的图像报道。

拓展:现场采访报道的注意问题1新闻现场的选择2进入现场的记者身份3捕捉现场细节4与摄像配合电视新闻的根本突破是电子新闻采摄手段ENGDe运用,实现了摄录同步31电视记者的作用:1导入现场2播报导语,3解疑释惑4揭示主题5穿针引线32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1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2广阔的知识背景3冥界的思维判断能力(展示思路,主题思路,表格式思路,记者行动线索思路)4得体的体态语言5客观冷静的报道情绪33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1优势:快速及时,先声夺人;广泛渗透;声情并茂,感人力强2劣势:转瞬即逝不留痕迹;按时传播,选择性差;声频世界容量有限;34广播新闻;广义指的是电台各种的新闻体裁和节目类型;狭义指的是广播波消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