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虚劳与慢性疲劳综合征血痹(一)血痹成因及轻证的证治[原文]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1)[提要] 本条论述血痹的病因及轻证的治法。
1.病因病机:气血不足,外感风邪,阳气痹阻,血行涩滞。
2.治则:通阳行痹。
3.治法:针引阳气,通阳行痹。
(二)血痹重证的证治[原文]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2)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血痹重证的证治。
①.病机:气血营卫不足,外感风邪,阳气痹阻,血行涩滞,肌肤失养。
②.主症:身体麻木不仁。
③.治则:益气和营,通阳行痹。
④.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⑤.血痹与风痹的鉴别:血痹以麻木为主,风痹以疼痛为主。
虚劳虚劳病是由于过度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患的总称,其范围相当广泛,本篇所论包括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以及虚劳兼风和虚劳挟瘀等证型,但重点是阴阳两虚;治法方面虽有补气、益血、温阳、滋阴之别,而重点在于调补脾肾。
一、虚劳辨证1.阴血亏虚证[原文]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4)[提要] 本条论述阴血亏虚的虚劳脉证。
阴血亏虚的虚劳脉证:面色淡白无华,口渴,气喘,心悸,脉浮大无力。
2.气血亏虚证[原文]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暝,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提要] 本条论述气血两虚的虚劳脉证。
气血两虚的虚劳脉证:短气,里急,少腹满,小便不利,面白,目瞑,衄血,脉沉弦无力。
3.虚劳与季节的关系[原文]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6)[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脉证及虚劳与季节的关系。
虚劳的脉证:手足烦热,前阴寒冷,滑精,两腿酸软消瘦,不能行动,脉浮大。
虚劳与季节的关系:虚劳阴虚内热症状往往春夏加重,秋冬减轻。
4.肾虚无子证[原文]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7)[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无子的脉证。
虚劳无子脉证:精清如水,冰冷如铁,脉浮弱而涩。
5.虚劳盗汗证[原文]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9)[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盗汗的脉象。
虚劳盗汗的脉象为脉细弱。
6.辨三种不同的虚劳证[原文]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10)[提要] 本条论述三种虚劳病的辨证。
精气内衰证:其特点是脉大无力而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虚寒证:其特点是脉大无力而肠鸣。
虚热证:其特点是脉大无力而见瘰疬。
7.脾肾阳虚证[原文]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11)[提要] 本条论述脾肾阳气虚衰的虚劳脉证。
脾肾阳衰的虚劳脉证:疾行则喝喝而喘,手足逆冷,腹满便溏,饮食不化,脉沉迟无力。
8.精血亏损证[原文]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12)[提要] 本条论述精血亏损虚劳的脉象。
精血亏损的虚劳脉象为革脉。
二、虚劳脉象[原文]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3)[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病的脉象纲要。
虚劳的主脉:脉大和脉极虚。
分别代表阴虚(阴虚阳浮,脉大无力)、阳虚(精气内伤,阳气亏虚,无力推动)两种虚劳病的基本类型。
三、虚劳证型1.阴阳两虚证(1)阴损及阳证[原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8)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阴阳两虚的遗精证治。
[原文]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12)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腹痛证治。
[原文]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馀依上法。
(14)[提要] 本条论述阴阳两虚,气虚偏甚的虚劳腹痛证治。
2.阳虚证[原文]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15)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提要] 本条论述肾阳不足的虚劳证治。
3.阴虚证[原文]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17)酸枣仁汤方: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窮二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阴虚失眠的证治。
4.虚劳兼风证[原文]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6)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芎窮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兼风证的证治。
1.病因病机:气血阴阳不足,外感风邪。
2.主症:分两类:一为气血两虚症状,如面色苍白、食少纳呆、气短喘急、头晕目眩、腰背酸痛、妇女不孕;一为风邪为患所表现的症状,如骨节疼烦、腰背强痛、头痛等症。
3.治则:补益气血,祛风散邪。
4.方剂:薯蓣丸。
(四物、四君子;山药、大枣、阿胶、干姜、神曲、豆卷;麦冬、杏仁;柴胡、桔梗、白蔹、防风、桂枝)5.虚劳挟瘀证[原文]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
(18)大黄蜇虫丸方:大黄十分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蜇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虻虫半升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合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干血的证治。
四、仲景治疗虚劳病特点从脏腑而言,仲景尤其重视脾肾两脏,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是真阴真阳所寄之处;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营卫生化之源,故补益脾肾,是虚劳的治本之法。
所谓“先天之治法阴阳,后天之治本血气”。
从证型上,重视阴阳两虚。
治疗虚劳病的方剂共七首,有三首是论阴阳两虚证。
从性味上,侧重甘温扶阳本篇除附方外,治疗虚劳病的方剂共七首。
虚劳阳虚者,症见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治宜八味肾气丸温补肾阳;虚劳阴虚者,症见心烦、失眠,治宜酸枣仁汤养阴清热,除烦安神;虚劳阴阳两虚者,可分别选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治疗。
其中肾阴亏虚,阴损及阳的失精,宜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固涩精液;脾胃阳虚,阳损及阴的腹痛,宜用小建中汤甘温健中,调和阴阳;若气虚明显者,宜用黄芪建中汤健中益气;虚劳兼风者,治宜薯蓣丸扶正祛邪;虚劳挟瘀者,治宜大黄蛰虫丸去瘀生新。
上述诸方,多数属甘温之剂,可见仲景治疗虚劳侧重甘温扶阳。
总结: 病因病机——营卫气血不足,复感外邪,阳气痹阻,血行涩滞主症——肌肤麻木不仁轻证——针引阳气重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脉象总纲——脉大、脉极虚阳虚腰痛——肾气丸阴虚失眠——酸枣仁汤 阴损及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阴阳两虚 中焦阳虚,阳损及阴——小建中汤 阴阳两虚,气虚偏甚——黄芪建中汤虚劳兼风——薯蓣丸虚劳挟瘀——大黄 虫丸其他1、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5)百合地黄汤方: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中病,勿更服。
大便當如漆。
[提要] 本条论述百合病的正治法。
1.病机:阴虚内热。
2.症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3.治则:润养心肺,凉血清热。
4.方剂:百合地黄汤。
2、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
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5)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提要]本条论述虚寒肺痿证治。
1.病机:肺气虚寒。
2.主症:多唾涎沫,头目眩晕遗尿,小便频数。
3.治则:温肺复气。
4.方剂:甘草干姜汤。
证治 证治 虚劳 血痹3、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10)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提要]本条论述虚热咳喘证治。
1.病机:阴虚内热,虚火灼肺,肺气上逆。
2.症状:咳嗽,咽干不利,舌红少津,脉细数。
3.治则:养饮清肺,化痰降逆。
4.方剂:麦门冬汤。
4、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5)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一枚(捣)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胸痹虚、实证的不同治法。
1.病机:实证为胸阳不振,气逆饮阻;虚证为中焦阳虚,虚寒上逆,痹阻胸阳。
2.主症: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心中痞,胸满,胁下之气上逆冲心。
此外,枳实薤白桂枝汤证兼有腹部胀满,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紧;人参汤证兼有四肢不温,倦怠乏力,胃脘冷痛,语声低微,大便溏薄,舌淡,脉迟无力。
3.治则:实证治宜通阳散结,泄满降逆;虚证治宜温中散寒,益气健脾。
4.方剂:实证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虚证用人参汤。
5、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18)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取七合,日三服。
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提要] 本条论述血虚内寒的寒疝证治。
1.病机:血虚里寒。
2.主症:胁腹拘挛疼痛,其痛绵绵,喜温喜按。
3.治则:养血补虚,散寒止痛。
4.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
6、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5)当归芍药散方: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芎穹半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提要] 本调论述肝脾不和的妊娠腹痛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