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ACS质量标准(船舶建造和修理质量标准)

IACS质量标准(船舶建造和修理质量标准)

船舶建造和修理质量标准Part A 新船建造及修理质量标准Part B 船舶修理质量标准Part A 新船的建造及修理质量标准1、适用范围2、总则3、焊工及工艺认可3.1 焊工资格3.2 焊接工艺认可3.3 无损检测操作人员资格4、材料4.1 构件材料4.2 厚度负公差4.3 表面质量5、切割5.1 气体切割5.2 等离子切割5.3 激光切割6、组装要求6.1 折边纵骨和折边肘板6.2 组装型材6.3 槽型舱壁6.4 支柱、肘板和扶强材6.5 表面最高线加热温度6.6 分段安装6.7 特殊次分段6.8 成型6.9 肋骨间板的安装精度6.10 板与肋骨的安装精度7、校准8、焊接8.1 对接焊缝坡口形式(手工焊)8.2 角焊缝坡口形式(手工焊)8.3 对接焊缝和角焊缝成型(手工焊)8.4 搭接焊、塞焊和长孔焊8.5 焊缝间距8.6 自动焊9、修理9.1 安装误差的修理9.2 对接焊缝坡口加工(手工焊)的修理9.3 角焊缝坡口加工(手工焊)的修理9.4 对接焊缝和角焊缝成型(手工焊)的修理9.5 焊缝间距的修理9.6 错误的开孔的修理9.7 镶板修理9.8 焊缝表面的修理10、参考1. 适用范围1.1 本标准对新造船的船体结构建造质量做出了规定,并且规定了不满足建造质量标准的修理标准。

但此标准一般应用于--常规的船型,--船级社规范船体部分是符合的,--船体结构是由普通和高强度船用钢材建造的,此标准的适用性应得到船级社的同意。

此标准一般不适用下列新船--特殊船型,例如液化气船--由不锈钢或其他特殊类型、等级钢材建造的船体1.2 此标准包含了典型的建造方法及其质量标准并阐明了这些建造方法的主要细节。

除非在本标准的其他地方进行特别说明,原则上本标准所反映的工艺水平适用于传统船体主要和次要的结构设计。

对于船体结构临界和高应力区可以采用更严格的标准,但均应经船级社同意。

在评估船体结构和构件危险性时,参考“目录10”中的1、2、3项。

1.3 对于本标准没有包括的结构或装配工艺,应有船级社根据资格认可程序和(或)认可的国家标准经认可。

1.4 本标准对在没有船舶建造标准或船级社认可的国家标准情况下,为船舶建造提供指南。

1.5 在使用本标准时,组装、公差等类似质量特性均为名义值。

当明显存在质量偏差时,船厂应采取措施改进工艺。

仅仅依靠采取补救措施来减少质量偏差的方法是不能接受的。

2. 新船的总的要求2.1 一般的,新船是根据船级社规范和在验船师的监督下进行的。

2.2 为便于操作,船厂应提供适当的通道、脚手架、照明和通风。

当下雨、下雪和刮风时,焊接工作应在遮蔽棚中进行。

2.3 船体结构焊接应由具有焊工资格的焊工来施焊,并且焊接工艺、焊接材料要经船级社认可。

见Section 3。

焊接工作应在船厂的监督下进行。

3. 人员资格和工艺鉴定3.1 焊工资格3.1.1 焊工资格应根据船级社的规程或被认可的国内或国际标准进行认可,例如EN287,ISO9606,ASME Section IX,ANSI/AWS D1.1。

其他标准应提交船级社的审定。

分包商应保存焊工资格认可记录,如要求应提供有效的批准的认可试验证书。

3.1.2 当焊工使用全机械化或全自动化的工艺时,只要其焊接质量达到要求,一般不需要提供合格质量的焊接试样来通过试验。

但是,焊工应接受充分的培训,培训中操作设备的记录和试样的试验结果应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以供船级社检查。

3.2 焊接工艺的鉴定工艺评定应根据船级社的规程或被认可的国内或国际标准进行认可,例如EN287,ISO9606,ASME Section IX,ANSI/AWS D1.1。

其他标准的认可应提交船级社的评定。

焊接工艺按照焊接工艺鉴定报告执行。

这个报告包括焊接步骤、焊条类型、焊缝成型、坡口形式、焊接方法和焊接位置。

3.3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3.3.1 凡从事评价本标准所包含的新造船舶焊缝质量的无损检测人员,应符合满足船级社的规范或认可的国际或国内标准的资格要求。

无损检测人员的档案和他们最近的证书应保存起来,以备验船师检查。

4. 材料4.1 构件材料所有用于结构部分的材料包括焊接消耗品,均应根据建造图纸要求和IACS相应的统一要求得到船级社的批准,附加建议包含在以下各条文中。

使用的材料应出自被船级社认可的工厂,所提供钢材的种类和等级应经船级社认可。

4.2 厚度负公差对于5mm及5mm以上的用于船体结构的普通和高强度钢板、宽扁钢的最大允许厚度负公差为-0.3mm。

测量时进行随机抽查,并且测量点应距离板的边缘至少10mm。

如果由于缺陷和消除缺陷而进行打磨造成表面局部减薄,只要符合Section 4.3“表面状态”的要求即可忽略不计。

4.3 表面状态4.3.1 定义轻微缺陷:凹坑、压入氧化皮、压痕、轧痕、划伤、沟槽等。

缺陷:裂纹、分层、夹砂、棱角及不超过表1规定值且缺陷面积不超过总面积5%的轻微缺陷。

缺陷的深度:缺陷的深度从钢材的表面进行测量。

4.3.2 不用修复的缺陷在表1的极限范围内的轻微缺陷可以不用修复。

4.3.3 修理缺陷缺陷不论大小和多少都必须经过打磨或补焊来修理。

对于深度不超过4.2条厚度负偏差规定的缺陷可对整个表面进行打磨修理。

对于采用焊接或打磨修理的缺陷,名义厚度减薄超过0.3mm时,其打磨修理面积不得超过总表面积的2%。

4.3.4 打磨修理对于深度比4.2节小的区域,其名义厚度减薄不能超过7%和3mm中的较小值。

并且单个打磨区域不能超过0.25m2。

缺陷经过打磨后用磁粉探伤或着色探伤进行检查,应完全修复。

并且打磨区域与周围应平滑过渡。

4.3.5 补焊修理一些不能直接用打磨进行修理时,可以采用打磨或气刨后补焊的方法进行修理,其焊接应采用船级社认可的工艺。

单个补焊的面积不能超过0.125m2。

修补时用单层焊。

修补的地方应光滑且与板的表面齐平。

并用超声波、磁粉或着色进行探伤检查时,缺陷应完全消除。

表1 轻微缺陷不用修理的极限N:标称板厚。

4.3.6 严重的缺陷4.3.6.1 分层调查一下钢材夹层的原因和程度。

严重的分层应进行局部挖补,挖补板的最小板宽为:*船壳、强力甲板的板交叉或“T”型连接处用板为1600mm,*旁板、强力甲板和其他主要构件为800mm,*其他构件为300mm。

局部狭窄分层可以采用铲除和(或)打磨后补焊进行修理,见图(a)。

如果局部狭窄夹层靠近板的表面,可以按草图(b)进行修理,见4.3.5节。

4.3.6.2 焊接飞溅以下地方的飞溅应打磨清理(见表9.13):*外板*暴露的甲板*化学品船的船舱*淡水和饮用水舱*润滑油、液压油舱,包括服务舱5. 切割5.1 气体切割切割边缘误差U(见下图a)、垂直误差和切割粗糙度R的标准如下:机械化气体切割手工气体切割(焊缝边缘)手工气体切割(自由边)切割板厚标准极限标准极限标准极限a≤20mmU=0.6mm U=1.2mm强力构件U=1.5mm U=1.5mm强力构件U=1.5mm U=1.5mm R=100μmR=150μmR=400μmR=400μmR=150μmR=300μm a>20mmU=0.75mm U=1.5mm其它U=1.5mm U=1.5mm其它U=1.5mm U=1.5mm R=100μm R=150μm R=800μm R=1500μm R=300μm R=500μm由于误割引起的单独非尖锐性割伤的深度不能超过3mm。

更深的割伤应经过打磨来修理。

*除非焊接工艺需要更小的误差。

5.2 等离子切割切割边缘误差U(见上图a)、垂直误差和切割粗糙度R的标准如下:机械化等离子切割切割厚度标准极限a≤0mmU=1.0mm U=1.5mmR=100μmm R=150μmma>0mmU=0.75mm U=1.5mmR=100μmm R=150μmm手工等离子切割误差应根据船级社的要求。

5.3 激光切割切割角度及坡口的偏差和切割的粗糙度的标准范围和公差极限根据船级社的要求。

6. 装配及平直度6.1 折边纵梁和折边衬板(见表6.1)6.2 组合型材(见表6.2)6.3 槽型舱壁(见表6.3)6.4 支柱、肘板和扶强材(见表6.4)6.5 表面最大线加热温度(见表6.5)6.6 分段安装(见表6.6)6.7 特殊安装(见表6.7)6.8 外形(见表6.8和6.9)6.9 肋骨间板材的平直度(见表6.10)6.10 带有肋骨的板的平直度(见表6.11)7.校准新造船的船体构件安装质量标准见表7.1、表7.2及表7.3。

船级社在以下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可以要求更精确的建造公差要求:*受高压力较集中的暴露的区域*易于疲劳的区域*分段装配的大接缝*高强度钢区域8. 焊接8.1 对接焊缝坡口加工(手工焊),见表8.1和表8.28.2 角焊缝坡口加工(手工焊),见表8.3和表8.48.3 对接焊缝和角焊缝坡口型式(手工焊),见表8.58.4 打接焊、塞焊及长孔焊,见表8.68.5 焊缝间距,见表8.78.6 自动焊,见表8.89. 修理9.1 安装误差的修理,见表9.1、表9.2和表9.39.2 对接焊缝坡口(手工焊)的修理,见表9.4和表9.59.3 角焊缝坡口(手工焊)的修理,见表9.6、表9.7和表9.8 9.4 对接焊缝和角焊缝成型(手工焊)的修理,见表9.99.5 焊缝间距的修理,见表9.109.6 错误的开孔的修理,见表9.119.7 镶板修理,见表9.129.8 焊缝表面的修理,见表9.13表6.1 折边纵梁和折边衬板示图标准极限备注折边宽度±3mm±5mm与正确尺寸比较折边与腹板的角度±3mm±5mm a /100mm与样板比较折边和腹板的平直度±10mm±25mm每10m表6.2 构件装配示图标准极限备注肋板和纵向构件b≤1.5mm b=3mm a/100mm 面板变形d≤3+a/100mm d≤5+a/100mm纵桁、横向构件上面板、折边板的变形±5mm±8mm 每个主要构件之间表6.3 槽型舱壁示图标准极限备注机械折边R≥3t mm 应使用适合圆角冷弯和焊接的材料。

槽深±3mm±6mm 槽腹板宽±3mm±6mm槽形宽度±3mm±6mm槽型舱壁压模间距和深度与正确值的比较H:±2.5mmP:±6mm(未与其它舱壁校准)P:±2mm(与其它舱壁校准)H:±5mmP:±6mm(未与其它舱壁校准)P:±3mm(与其它舱壁校准)表6.4 支柱、衬板及加强筋示图标准极限备注支柱(甲板间)4mm 6mm柱体直径(支柱、桅杆、桩等)±D/200mm最大值为5mm ±D/150mm最大值为7mm小扶强材和防倾衬板在自由边的变形a≤t/2mm最大值为8mm 非主要构件面板、扶强材的斜削端θ=30°H=15mm D=25mm F=15mm 10mm≤H≤20mm 20mm≤D≤35mm 10mm≤F≤20mm表6.5 板材热加工成型的最大加热温度项目标准极备表6.6 分段装配表6.7主机座面板的不平度5mm 10mm主机座面板的宽度和长度±4mm6mm表6.8 船体变形示图标准极限备注全长变形±50mm每100m(相对于龙骨线进行观测)相邻舱壁的间距偏差±15mm艏部翘起±30mm艉部翘起±20mm船舯底部升高±15mm 表6.9 主尺度项目标准极限备注两柱间长±50mm/100m 适用于船长100m及以上的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