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

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的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一、爱是水,激励是船
爱生是激励性评价的基石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和语言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的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也不愿意停留在家里了。

”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
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

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

才能创造和激励学生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

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难想象,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

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侮辱,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二、学生是主体,激励是手段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发挥激励性评价作用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得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着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

如: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

在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的更好,好在哪里。

还有那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评议,
最后教师作总结归纳补充。

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取长补短,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再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习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恶抒己见,彰显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已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在这里尤其要注重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评作用,事实证明,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美国一位名叫海伦的教师,在教育后进生效果不佳时,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再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集中起来,抄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分发给每一个学生。

学生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这张并不起眼的小卡片,让优秀学生的优点更加突出,使他们更加自信,同时也使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

海伦的学生中有位叫迈克的年轻军人—这个当年因上课捣蛋而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的学生,后来还把这张卡片带到了越南战场上。

他阵亡后,人们在他的衣袋里发现了那张因折叠,磨损而破旧的,有的地方还被粘贴过的卡片,那就是由同学们评述而由老师亲手抄写的迈克最好品行的卡片!由此可见,同伴间的激励,更能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强大的动力,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三、激励适时,评价有度。

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

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的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

在课堂上,在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在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宣扬,鼓励。

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全面的认识,会让他们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局面,反而不利于进一步的成长。

我们必须认识的激励并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

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的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即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改机性建议,这样才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

”所以教师想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要学会激励学
生,让激励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点金石,让我们的课堂因激励性评价由腐朽变为神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