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 简答题

公共政策 简答题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

5.2简述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段公共政策分析的共性与区别。

5.3简述边界分析法。

5.4简述政府议程和系统议程的差异。

5.5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5.6简述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意的原则。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

6.3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的含义。

6.4简述政策方案的评估应遵循的标准。

6.5简述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6.6简述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6.7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7.1简述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

7.2简述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

7.3政策执行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贯彻准确原则。

7.4简述互适模型包含的四个逻辑认定。

7.5系统模型理论认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须重视的五个重要变量是什么.7.6简述政策执行的组织准备工作。

7.7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包含的规定性。

7.8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7.9简述政策执行资源包括的具体内容。

7.10简述对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

7.11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7.12简述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7.13简述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7.14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

8.1简述学术界关于政策评估的四种观点。

8.2简述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8.3简述外部评估的具体类型。

8.4简述事前评估的内容。

8.5简述公共政策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8.6简述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

8.7简述价值分析法的内涵。

8.8简述我国目前的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

8.9简述政策监督的步骤。

8.10简述政策控制的基本功能。

8.11简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

9.1简述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

9.2简述政策的持续带来的积极效果。

9.3简述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

9.4简述政策调整的原因。

9.5简述政策周期的研究意义9.6简述政策合并的方式。

9.7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9.8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10.1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10.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0.3政策研究组织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强调哪几个方面?10.4简述政策分析的原则。

10.5邓恩认为政策分析至少包括几个方面?10.6选择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10.7简述政策分析的系统分析方法的特征。

10.8简述系统分析方法的积极作用。

10.9简述政策分析中系统分析的消极作用10.10简述对现代定性方法的基本评价。

10.11简述价值分析的方法。

10.12简述“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13简述脚本写作不同于其他政策分析方法的特征。

10.14简述模糊分析方法的主要思想。

10.1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内容10.16简述政策信息咨询的程序。

10.17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

10.18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含义。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答: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如管仲提出的“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如孟轲提出的“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如李悝主张的“尽地力”、“善平”。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如商鞅认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

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如唐甄认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如“老”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答: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作文化科学。

2.韦伯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因素:动机和目标。

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4.韦伯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主要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答:1.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正面作用。

2.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地超出他们的知识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与,二是实行政策咨询。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答: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公共政策学是与个人选择相关联的学问,归根结底,它须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前提。

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公共政策学追求政策的“合乎理性”,使用数学公式和实证性“数据”,以科学的方法作为研究、分析的工具。

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当选择某一,模型进行政策分析时,这个模型须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确的记录。

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它融会了其他社会科学,具有新的学科体系。

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答: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性性质和实践性。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答:改革开放后,决策科学化合民主化成为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1.提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2.党和政府各级领导部门及国务院各部委局都建立了从事政策研究的专门机构。

3.到90年代,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率先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公共政策学单科或系列课程。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多角度分析是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2.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研究内容包括国家、政府、政党每一项职能活动的行为规则、行动路线和行动方案 4.研究活动具有鲜明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队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答:“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思想具有以下五点:1.经验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也就是说,感觉经验是认识的真正源泉。

2.经验主义强调人的认识须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出发。

3.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经验主义强调归纳逻辑作为认识工具而具有的根本作用,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一贯性。

5.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培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1.经验证实原则2.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3.科学主义的科学观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1对从伽利略开始、支配西方思想三百多年的机械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与科学观进行了激烈的批评。

2后现代主义主张自然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3后现代主义对人文精神的呼唤。

4后现代主义重视非理性的、反理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4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5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史观察的功能。

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1当面对各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2他会一句其历史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

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4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5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其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

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

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