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两者之间相互作用
摘要:简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不仅学习动机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一些中介变量如意志,情感和情绪等也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关系;效果;影响
学习的过程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且可能长期坚持不能放弃的一个过程,而其中我们最为看重的则可能就是学习的效果,也是最终的结果。
所以我们想尽办法去使我们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也极为重要。
正是因为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意义是很大的,以致于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学家都给予它特别的青睐。
那么,什么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它们两者之间关系又是如何的?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指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因此,只要了解动机的涵义,就可以把握学习动机的性质。
什么是动机呢?台湾张春兴教授认为,所谓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历程。
此所谓的活动,指的是行为,所以动机一词乃是心理学家们对个体行为原因及其表现方式的一种推理性的解释。
动机本身是一种中间变项,不能直接观察,只能按个体当时所处情景及其行为表现去推理解释。
上述动机性质,完全适用于解释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乃是唤起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对此种学习活动加以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一种内在历程或内部心里状态。
而学习效果则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活动的效果,既是最终得到的结果,也就是学习者最终掌握的程度与效果。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学唱一首完全不会的歌曲,学习了一天后,我们可能已经会唱了,也可能只是记住了歌词,那么会唱或记住歌词都是我们在用一天的时间学习这首歌曲之后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首先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是会起作用的,可能是正面的作用,也可能是反面的作用。
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哪个方向努力。
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
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
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则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
耶克斯与多德森的研究表明,达到最高作业水平的动机强度为动机的最佳水平。
其次,学习效果也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学习动机,所以学习效果的好坏也往往可以加强与巩固或是改造与削弱原有学习动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其原有的学习动机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反之,则可能使其原有动机得到削弱。
在特定的情况下,否定的情绪体验能大大地增强其原有的动机。
由此可见,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的反作用,其大小和性质要看学生原有动机正确性和强度,也要看学生本身其他心理品质的情况而定。
所以我们要善于掌握这些规律,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尽管学习效果的好与差受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人格特点、健康状况,以及学习环境和课
外指导等,然而学习动机始终是取得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同一性,也存在着矛盾性。
同一性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必然性。
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也不好。
而矛盾性则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偶然性。
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好。
如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把别的同学都压下去,唯我独尊,这种学习动机显然是不正确的,但也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取得好的成绩。
由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和偶然性,因而在错误动机的支配下取得的好成绩是不会长久的。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变量的。
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上,历来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存在着分歧和争论。
有的完全忽视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作用;有的认为学习动机可能直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而大多数的心理学家则肯定,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不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作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总要制约于一系列客观的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
因此,应当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得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重要,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三,其它中介力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意志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我们追求任何事物的成功,必然跟随着意志力的参与。
所谓意志力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整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就拿远程教育来说,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意志力的参与。
进行远程学习是学生的自觉行为,但在其后来的学习之中所遇到的困难,不是所有人都能估计得充分。
与传统教学相比,没有教师按课程章节讲解,遇到的难题不能及时得到辅导,继续学习就遇到了障碍。
不能有效的使用多种媒体,合理选择教学资源,加之成人在职学习所固有的工学矛盾,若没有好的意志品质,远程教育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远程教育的学生多数是成人,他们能够较理智地处理一些事情,但在远程教育教学环境下,由于经常受到内在情绪和外在环境的影响,经常是想做的事情做不成,学习计划也不能坚持进行,当然也很难收到学习效果。
意志力不坚强还表现为毅力不足,在形成学习动机时,雄心勃勃,有着较强的勇敢精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的出现,就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学习就坚持不下去了,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情感和情绪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学习活动是否能够达到目的,不可低估情感、情绪所起的作用。
积极、健康、乐观的情感、情绪状态,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条件。
反之,不良的情感、情绪状态,会降低学习的效果,甚至会消磨人的意志,影响学习的热情。
由于远程教育的学生多数是二次学习,除了学习上的压力,还有工作和家庭负担的压力。
如不能处理好这些矛盾,就会产生心理焦虑,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目前学生在学习中情感、情绪方面的表现为:情绪的起伏波动较大。
学习行为经常受到社会及其他事物的干扰,如人际关系,工作压力,考试成绩等等都会使学习行为产生波动。
随之而来的就是心理焦虑的产生,心理焦虑是担心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不能克服学习障碍的威胁,使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状态。
尤其是性格较敏感、性情急噪的学生更容易陷入这种状态。
其表现为学习的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烦躁,易怒,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
特别是当考试成绩不理想,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学习计划不能顺利进行时,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
持续长久的焦虑情绪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使学业终止。
为了使我们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可以:(1)激发积极向上的内部动机,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这其中包括对社会对个人的积极意义。
要尽量引导学生的学习
动机有一个最佳的水平的控制。
其次还要激发和培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再次,要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
使学生明确经过努力学习获得知识,将会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
树立远大高尚的理想目标,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
(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勉励自己,针对自己的意志弱点,选择多种方式进行自我教育。
要培养学习坚韧性。
要使学生在各种困难面前仍然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念,在克服困难中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要做到遇到挫折不气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满怀信心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3)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情绪。
积极健康的情感、情绪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强大动力。
反之,不良的情感、情绪则会阻碍活动的顺利进行。
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认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勇敢地向自己预定的目标努力。
要宽容别人,悦纳自己。
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欣赏别人的长处,热情地帮助别人。
对自己也要采取肯定的态度,不论是外在的自我,还是内涵的自我,都应给自己一个公正的评价。
从而满怀信心的学习和工作。
参考文献:
李宏翰编:《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小融编:《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朱维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2004年10月
成新娟-《浅谈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年第12期
百度文库-《心理学报告-谈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