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1稀缺性与经济学稀缺性:是这样一种经济事实——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可用的资源是有限的,由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足以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特点相对性:既定的资源vs.无穷的欲望绝对性:存在于所有社会所有历史阶段。
例外:苦行僧一箪食一瓢饮足矣结果:1.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付出代价;2.出现商品和价格;3.需要付费才能获得商品评论:欲望也推动了社会进步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也叫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在既定资源与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出来的两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性质:负斜率:此消彼长,体现了资源的稀缺性凹向原点:表明不断将资源从一种商品如电脑中转移出来去生产更多的另外一种产品如汽车时,每增加一单位汽车的生产,需要放弃的电脑的数量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资源生产不同产品适用性是不同的:一些资源适用于生产汽车,另外一些适用于生产电脑。
因此,当汽车的生产增加时,不得不把更适合生产电脑的资源转移过来。
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用来说明:稀缺性生产有无效率资源配置经济增长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一种选择或决策的代价——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必须放弃的其他最好用途的价值。
关键:1. 所有资源都要考虑,时间与金钱。
2.只与这些资源的现在价值有关3. 可以做到在既定历史开支下,收益最大4. 竞争条件下使用土地的机会成本就是其市场价值。
关于机会成本的总结:一些关键事实1它是有“前缀的”,是指做一个事情的成本,一个决策的成本,或者是做出选择的成本。
2做一个事情也就是做出选择或决策,都是要动用资源的,因此成本是指动用各种资源的价值。
例如养育孩子的成本包括孩子衣食玩育上的实物开支,更包括父母的时间成本。
3成本是因为使用资源而放弃了的最好用途的价值。
4在竞争条件下,机会成本就是所用资源的市场价值。
5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性有关。
呼吸就没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按照按机会成本理解的。
以汽车生产为例:汽车的生产成本是生产汽车时所用各种资源的其他最好用途能带来的价值。
例如,如果生产拖拉机可以获得的15亿元,而且是相对于生产卡车、火车、飞机而言的最大价值,那它就是生产汽车的成本。
竞争条件下机会成本就是市场价值。
在上述例子中,那些资源可以卖到15亿元。
市场的起源:比较优势导致分工与市场的形成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一个人生产产品的成本低于另外一个人;或者一个人投入同样的资源能生产出比别人更多的产品。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在多种产品的生产中,相对于其他生产单位而言,如果一个生产单位在其中一个产品上的劣势更少一些,或者优势更大一些,我们就称该生产单位在生产该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的机会成本创新专利研究报告Steve Jobs 5 天或0.5份报告10天或2项专利周小川15天或1分报告15 天或1项专利比较优势(用机会成本解释):如果一个生产单位在生产某种产品时的机会成本比另外一个单位要低,那么我们称它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关于比较优势的小结:1任何人都会有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人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它一定在某个产品上具有更大的绝对优势,这就是比较优势,而他在其他产品上就是比较劣势;如果一个人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他也一定在某个产品上劣势相对最小,这就是他的比较优势。
2比较优势可以用机会成本来说明。
如果一个人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小于其他人,这就构成比较优势。
在生产中,每个人都会在特定的产品中付出的机会成本比所有其他人低。
因此,每个人都会有比较优势。
3绝对优势是用实际耗费的资源来定义的,而比较优势是用机会成本来定义的。
4比较优势解释了市场存在的依据,当然更奠定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1分权决策2利益驱使3价格引导4互利交换市场经济起作用的机制:“看不见的手”引导——价格或个人利益人是理性的,利己的,趋利避害市场经济的优点:市场机制交换信息,信息传递快而准确个人利益驱使,反应非常迅速对市场机制的总结:亚当·斯密,《国富论》:“实际上,他一般并未想到要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促进了多少的公共利益……他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时,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引着他,实现了一个他并未打算实现的目的”。
“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他总是能实现社会的利益,而且比他有意实现社会利益更有效率。
”计划经济:中央计划机构作出集中决策又称命令经济基本要素:中央计划机构作出集中决策往往和公有制或国有制相联系可以有市场,也可以不利用市场利益机制:名义上的公共利益混合经济:现实中的经济体制混合经济: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的结合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的结合现实中的用法:市场经济指市场占主要成分;计划经济指计划占主要成分。
经济与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当前世界经济中的混合经济:更接近市场与资本主义:美国,香港更接近计划经济:中国,北欧,加拿大中国的混合经济中国在走资本主义,美国在走社会主义美国的开支结构中外福利政策打左灯朝右拐好的资本主义和坏的资本主义:福利政策经济学研究对象定义: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经济学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构成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以微观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经济决策人如居民户和厂商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变量如供给、需求和价格如何决定,以及单个市场如何运行的理论。
具体说,它研究市场中个体的决策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各种经济变量的。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总体经济行为和表现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研究总产量、就业和物价是如何决定和变化的。
经济学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是指研究经济问题的一种视角,客观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本来联系,将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客观呈现出来。
是研究“(实际上)是什么”的问题,是否正确一般情况下可以验证。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也是指研究经济问题的一种视角,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标准对经济学现象进行评判,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正确与否无法客观验证。
经济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理性与均衡具体的技术:局部均衡,一般均衡,边际分析Chap2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需求: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构成需求的条件:购买愿望与支付能力需求=销售,if供给充足个人需求:个别消费者对某一个商品的需求。
厂商需求:市场所有消费者对某一个厂商所产商品的需求。
市场需求:所有消费者对所有厂商生产的某种商品的需求。
∑厂商需求=∑个人需求=市场需求价格(自身):一般而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需求与其自身价格成反比,经济学称之为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
如水价对用水的影响。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与互补品替代品substitutes:苹果和梨,绿茶与红茶互补品complements:手机与充电器,汽车与汽油收入: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正常商品(normal goods):出版物,音乐等。
低劣商品(inferior goods):大排档食物,三无产品,火车慢车硬座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偏好:例如人们对五谷杂粮偏好增强。
预期:收入预期,价格预期。
其他因素:广告与营销(自己与对手);天气因素需求曲线:表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负斜率,不必然是直线)需求量的变化changes of quantity demanded: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变化。
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化changes of demand:自身价格以外其他因素改变如收入或预期变化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变化。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供给supply:对某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条件:出售愿望+供给能力厂商供给:某一个厂商对某种产品的供给,如中石油对汽油的供给市场供给:所有厂商对某种产品的供给。
影响供给的因素1自身价格:价格上升会增加企业利润,鼓励企业更多生产。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供给往往和其自身价格同方向变化,随价格上升而增加,随价格下降而减少。
经济学把这个规律叫供给规律(law of supply)。
2投入生产要素价格(成本):要素价格低会鼓励企业更多地生产和供给。
在十多年以前,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吸引大量外资来中国办厂,造就中国世界工厂(加工厂)的地位。
3相关商品价格:例如棉花价格会对粮食供给产生影响4技术(生产效率):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导致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数量不断增加。
5预期:当企业预期到未来价格会上涨时,会增加生产,但是减少见天的供给。
供给曲线:表示商品供给量与影响其的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
供给量的变化changes of quantity supplied: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化。
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的变化changes of supply:商品自身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引起的商品供给数量变化。
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
区分目的:理论分析便利——将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分为两类:价格与非价格价格变化导致需求量变化(价格以外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化导致价格变化市场均衡:供求相等时的市场状态相对静止:影响市场的各方因素不再有单方面改变的动机(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实现最好结果。
因此,可以说均衡是最优选择的结果)如果没有处于均衡状态,市场力量会引导各方走向均衡。
均衡价格:供求相等时的价格均衡的形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
供求不一致时,价格会发生变化S>D, P down S<D, P up第一,既然供给与需求相等,价格就没有上升或下降的动力。
第二,如果价格未能保证供求相等,市场机会的作用就会导致价格发生变化。
供给、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价格影响供给量和需求量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导致的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化,直到供求相等。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如果S>D,那么供过于求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如果S<D,那么供不应求导致产品价格上升。
均衡的变动:均衡是相对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成立的。
一旦其他条件发生变化,均衡价格也会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其他条件是指影响供给,或影响需求,或同时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各种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政府政策,企业生产技术,天气变化与自然灾害等等。
以钢铁生产为例当冶炼技术进步,或者铁矿石价格下降时,钢铁的供给大幅增加,这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原有价格下的供给大于需求,形成过剩,这就促成价格下降。
(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情况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