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角色多元化与自我心理调适深圳大学应用心理研究中心卢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而班主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班主任既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也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同时还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
•在教育日益普及,学校功能逐步扩大的今日,班主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担任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使之必然面临多重角色以及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而带来的压力。
•如何在应对来自多方压力的同时,履行好班主任教师职责,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并切实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有赖于班主任教师建立相应的角色意识,并合理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第一节班主任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伴随学校教育功能的发展,班主任教师在完成其职业任务中扮演着以下种种角色:•学生的楷模班级领导者•知识的传授者家长代理人•学生的朋友学生的心理辅导者•(一)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楷模•班主任教师是学生的成人榜样,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教师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代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向学生传递着社会文化价值观,在班级学习生活中体现着社会道德的准则。
•(二)严格的管理者•班级是学校中主要的基层组织。
班主任教师接受学校的委托,在班级内施加有权威性的影响,扮演着严格的管理者角色。
•班主任教师“严格的管理者”角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学生集体的领导者;•纪律的执行者。
•班主任教师作为学生班级的领导者,应有计划地去培养班集体,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进取的集体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使学生自觉地接受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作为纪律执行者,教师不但要传递社会的价值系统,而且还要依此评价学生的行为正确与否。
班主任教师必须督促每个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学生守则,帮助学生形成“律己”的习惯和控制能力。
•作为严格管理者的班主任教师拥有实施奖励与惩罚、维持教学秩序、安排班级活动的权力。
施行权力带有强制性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过程。
班主任教师在运用权力时应顾及学生心身发展上的差异,如权力使用得当,才能发挥正常的管理作用。
•(三)“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班主任教师在承担大量班级事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学科教学任务。
因而,班主任教师既是社会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
•班主任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和原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相关知识领域发展动态传授知识。
•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依靠教学活动和知识本身的吸引力诱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认知兴趣,激励学生自觉地学习,使知识的传授成为一种双向的、互相推动的、充满乐趣的过程。
•(四)“家长代理人”的角色•班主任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是指班主任教师应象学生的父亲和母亲一样,爱护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注学生出现的细小变化,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耐心周到地帮助学生,并对学生在学校的安全和保护上有监护人的作用和依靠的作用。
•班主任教师扮演“家长的代理人”这一角色时应力图避免出现家长制作风。
•(五)“学生的朋友”的角色•班主任教师要成功扮演“学生的朋友”这一角色,首先必须尊重学生,而尊重是相互信赖的基础。
班主任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其次,班主任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如果班主任抱着理解的态度与学生对话,认真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能认可学生的不同意见与分歧,真诚友善地与学生相处,就易于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朋友。
•班主任在扮演学生朋友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教师身份,避免师生关系出现庸俗化的倾向。
•(六)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保证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教师作为一个学生心理辅导者,重要的、日常的、大量的心理工作就是创造一个宽容民主的课堂气氛,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
•课堂气氛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种心理环境与保证。
•班主任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同学的个别心理困扰进行个别面谈,通过认真倾听了解其苦恼和困难所在,使其消极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通过角色互换,帮助其自我探索,调整认知,使学生重新以积极的心态、愉快地回到学习生活之中。
•对于大多数同学在成长期间遇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如“学习效率的提高”、“自我价值的体现”、“人际交往中的困惑”等,班主任就可以通过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来解决。
•班主任教师还应了解一些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的症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不过,要切忌给孩子乱戴“帽子”,乱贴“标签”。
•当然,心理医疗者并不是教师的主要角色,如果学生有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或严重的精神疾病,应及时让学生到专门的医疗机构求助专家进行治疗。
第二节班主任教师的角色冲突•班主任教师角色冲突的主要表现:•一、楷模角色与普通人的角色冲突;•二、教师角色与其他社会角色间的冲突;•三、严格管理者与心理辅导者之间的角色冲突;•四、严格管理者与学生知心朋友之间的角色冲突;•五、教师角色内部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一、楷模角色与普通人的角色冲突•班主任教师具有的真实个性与其角色要求之间往往程度不同地存在冲突。
•如果社会用与其他专门职业者不同的标准去过分苛求班主任教师,必然会使之产生程度不同的压抑感。
•二、教师角色与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传统文化观念把教师看成了文化中的人,期望中的人,教育中的人,而容易忽略他们也是现实中的人。
•在应对教师角色与其他社会角色,尤其是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过程中,教师易于在时间、精力分配上产生矛盾和冲突,导致其顾此失彼、心身疲惫。
•三、严格管理者与心理辅导者之间的角色冲突•班主任教师作为学生班级组织者,既要严格督促学生遵纪守法,对违纪学生要进行严肃批评;另一方面又需要以心理辅导员的心态耐心细致地倾听学生倾诉苦衷,不得轻率粗暴行事,否则有可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这在处理突发事件、违纪事件中很难两全。
•班主任教师在实施批评时注意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至关重要。
•四、严格的管理者与学生的知心朋友之间的角色冲突•一方面,班主任教师在严格管理班级的工作中,需要体现原则性、权威性、果断性,促使每个学生都能遵守学校的纪律条例,规范每一个学生的言行;另一方面,作为班主任教师又应培植与学生的亲近感,以平等的心态,倾听和理解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教师在如何把握“严格的管理者”与“学生的知心朋友”这两个角色的度上,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五、教师角色内部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社会舆论对教师职业劳动价值给予较高评价。
大多班主任教师对此产生认同,并由此增强了自尊。
这种心理状态与整个社会并没有真正呈现与之相应的尊师重教的现实,产生较大抵触。
•高的职业评价与低的职业劳动报酬的矛盾引起的角色冲突,使教师一方面有强烈的自尊感、成就感、事业心与历史责任感,另一方面又会产生自卑感、失落感、不公平感。
第三节自我心理调适缓解角色冲突班主任教师因其多重角色而承受着多方压力,加之班主任教师职业劳动特点具有持久性与示范性、艰巨性与复杂性以及创造性与情感性,因而班主任教师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所付出的情感和体力的消耗相当大,因而,班主任教师有必要时常缓解角色冲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维护心理健康,得以顺利完成教书育人的职业重任。
•关于班主任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缓解角色冲突的几点建议:•一、把握不同时空的角色主次,不失时机地进行角色转换;•二、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加强角色学习;•三、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有利于角色冲突的缓解;•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缓解角色冲突;•五、善于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六、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把握不同时空的角色主次,不失时机地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在同一时空中共容多重角色,必然面临多重压力,如能恰当把握不同时空的角色主次,不失时机地进行角色转换,就可能缓解或减少多重角色冲突带来的压力。
•二、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加强角色学习•班主任教师是多重角色的有机统一体,为了避免多重角色而带来的心理冲突,班主任教师必须加强角色学习,增强角色意识,对自己扮演的各个角色有清晰的认识,适宜而积极地投身于各个角色的扮演之中。
•角色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伴随着现实处境中角色间的互动。
班主任教师的角色伴侣是学生,因此,班主任教师应该有意识接受学生对教师扮演各个角色的信息反馈,要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以及对教师的期望,正确认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不断完善班主任教师角色功能。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有利于角色冲突的缓解•心理气氛,是指潜存于群体中的某种占优势的、较稳定的整体心理状态。
•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往往使班级呈现出积极而活跃、协调而融洽的特征,这样的氛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教育情境,其有助于提高和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方式,有助于形成活泼健康的学习风气。
不良的班级氛围易于使置身其中的学生们产生持久的压抑感,易于呈现刻板、拘谨、冷漠、紧张的特征,长此以往,势必降低学生的活动效率,助长班级中的冲突和消极行为。
•班主任只有真正选择民主的领导方式,才有利于良性班级心理氛围的形成。
良性班级心理氛围是一种影响深刻、力量强大的内化的无形的教育力量,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内在动力,同时,对班主任教师缓解多种角色冲突有强大的助益。
•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有利于缓解角色冲突•班主任教师应积极关注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实现心身的健康发展,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社会主动适应的积极状态去应对多种角色之间的冲突。
•关于班主任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几点建议:•(一)善于悦纳自我;•(二)自觉保持愉悦的心境;•(三)积极自我反思有利于缓解角色冲突;•(四)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善于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班主任教师自身应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善于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来缓解角色冲突,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对心身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六、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具有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者帮助求助者逐渐学会消除与周围环境不适应的认知和行为,代之以与之相适应的认知和行为,帮助求助者不断进行自我探索,使求助者走向自强、自立、自我健康成长之路。
•心理咨询,不仅仅为存在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障碍的人提供帮助,其更主要地在于为健康人提供助益。
班主任教师为了求得更好的发展,拓展生活视野,挖掘自身更大潜能,可向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在工作及家庭生活中引起的心理冲突也可求助于心理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