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历史第一分册答案

上海历史第一分册答案

上海历史第一分册答案【篇一:上海历史第一分册练习与测评参考答案】>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练习与测评1.两河流域早期国家产生于什么时候?主要是哪些古代民族建立了这些国家?产生时间: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7世纪主要古代民族:建立早期国家的古代民族先后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等。

(说明:本题的“早期”界定为两河流域被波斯统治之前的历史。

)2.为什么说《汉穆拉比法典》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穆拉比法典》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第一手文献。

探索与争鸣通过阅读《汉穆拉比法典》片段,结合课文相关内容,你对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有了哪些了解?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阶级关系:当时的巴比伦王国已形成自由民与奴隶的阶级对立,自由民中又形成平民与贵族的等级区分。

古代巴比伦已确立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存在奴隶反抗逃亡等现象。

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阶级特征:巴比伦国家运用国家权力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及藏匿奴隶、盗卖奴隶的行为;对不同人量刑程度不一,明显保护贵族利益。

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处于文明早期的时代特征:法典对犯罪行为惩罚严酷;保留了诸如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带有“以牙还牙”报复原则的遗痕。

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程度:从法典本身来分析,法律条文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并否定血亲复仇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等特征,说明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

第2课古代埃及读图学史观察地图,你发现古代埃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对埃及早期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特征:①自然条件优越,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其北端为低平的尼罗河三角洲,是沙漠里的一块绿洲;②相对封闭,仅有东北方向的苏伊士地峡与西亚地区相连,是极其难得的对外交往通道。

影响: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的水量,使得地处亚非大干旱区的古代埃及成了适于发展农业生产和人类的居住。

尼罗河水泛滥后形成的沼泽,使大规模的排水灌溉工程成为埃及人生存的必须,在一定意义上促成国家的产生。

古代埃及的居民成份相对稳定,没有受到更多外来人口冲击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古代埃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又一发祥地。

(二)知识链接木乃伊是怎样制作的?制作木乃伊反映了埃及人的什么观念?历史学家又用了哪些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木乃伊(mummy)源于阿拉伯文mumiyah,意为“沥青”,即为干尸。

古代埃及人把尸体挖去内脏,浸过盐水,涂以防腐的香料、膏油,再用麻布裹紧,如此殓藏尸体,年久干瘪,即为木乃伊。

在埃及干燥的气候下,在不透风的墓穴内,可历久而不腐。

制作木乃伊反映了埃及人灵魂不灭、来世信仰的观念。

根据网上信息介绍,为了确认1903年发现的木乃伊的真实身份,历史学家根据历史常识(该木乃伊安放地是小型王室陵园,木乃伊的右手放置胸前是王室成员的标记),确定其为王室成员;又根据ct扫描(确定一枚装在一个写有哈特谢普苏特名字的盒子里的牙齿与木乃伊的牙臼完全吻合),dna对比等技术,最后验证其身份。

2007年6月,埃及考古学界最后宣布1903年发现的木乃伊是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

(三)练习与测评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希罗多德强调了以尼罗河为代表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

(分析过程参见本课《读图学史》。

还可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历史》中埃及的太阳历、书写工具——纸草等与尼罗河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补充。

)2、为什么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未能流传后世?其一,文字本身缺乏普及性。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只有祭司、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

其二,受到强势文化的冲击。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到公元3世纪时,埃及人只能用希腊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了。

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起,埃及被迅速“阿拉伯化”,象形文字逐渐被人们忘却。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联系汉字作适当比较。

)第3课古代印度(一)练习与测评1.比较印度国家与埃及国家、两河流域国家建立的异同点。

相同点: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化的加剧,部落首领将氏族公社管理机构转变为国家机构,用暴力手段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国家建立。

大河流域农业生产中,管理公共事务(比如,水利设施建设)的需要加速国家产生。

不同点:埃及国家和两河流域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因素比较突出,而印度国家运用国家机器实行阶级统治的因素比较突出。

2.为什么佛教能得到迅速传播?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

代表世俗统治者的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多有微辞。

佛教创立者即为刹帝利种姓。

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较为广泛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得到受婆罗门教排斥的首陀罗和贱民的拥护,传播迅速。

﹡佛教教义“四谛”中所包含的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饱受艰难的民众具有心灵慰籍的作用。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政府大力推崇佛教。

所以佛教得到迅速传播。

(带有星号的答案为拓展性答案)(二)探索与争鸣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从《摩诃婆罗多》片段中,你对印度种姓制度和社会生活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你认为这一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1)种姓制度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种姓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2)更深入的了解:(本题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必须从材料中找出依据)《摩诃婆罗多》带有神话色彩,用神的旨意维护种姓制度。

(毗湿摩是福身王和恒河女神之子)。

四大种姓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不同。

(从娶妻人数看)种姓制度强调种姓内通婚,但是,并不绝对。

各种姓男子可以娶与自己种姓相同或低于本种姓的女子为妻,而女子不能嫁给比自己种姓低的男子(从“在刹帝利家庭中,出身于刹帝利种姓的妻子是最高的”中可获得此信息)。

首陀罗受明显歧视,各种姓不能娶出身首陀罗的女子为妻。

(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本题开放,言之有据即可。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问题,注意用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影响、同一历史时期时正面与负面双重影响等多角度考虑。

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提示“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

以下分析谨供参考。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一方面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创造性,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另一方面,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印度的文学作品,如《摩诃婆罗多》,也反映了种姓制度对文化的影响。

﹡印度最盛行的宗教印度教反映了种姓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在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缓慢的,因此,种姓制度的消极作用影响比较小,相对安定的印度依然是世界上具有优秀文化成就的农业大国。

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进步迅速,种姓制度的负面作用使印度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大潮,19世纪中期,终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一)读图学史1、观察美洲的地理位置。

这种地理位置的特征对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

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状况。

﹡美洲三大文明中心大多处于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的高原地带,三大文明之间也没有交流。

因此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2、玛雅人的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的功能相同吗?请查阅资料后说明。

(提示:网络搜索关键词“玛雅文明”,即可获得相关知识。

)不一样。

玛雅人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塔呈阶梯形,塔顶有庙宇。

美洲现存最大的太阳金字塔边长210米,高约64米,始建于公元1世纪。

(二)练习与测评填写下表,梳理知识。

美洲印第安文明一览表(三)探索与争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农作物是印第安人首先培植的?印第安文明的成果对现代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都是印第安人从野生植物中首先培育的。

玉米是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西红柿是常用蔬菜,可可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烟草目前还拥有广泛的消费人群。

奎宁、毛第黄等药物为各国医药界普遍使用。

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人类物质生活,今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物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此外,印第安人修筑的神庙、道路、城墙、城市等建筑物遗址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第5课古代非洲(一)读图学史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黑非洲”可以通过哪些地方与外界交往?这种地理环境对其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仅在东北角上,通过尼罗河、或通过红海与外界有所联系。

这种闭塞的环境使黑非洲文明大部分处于封闭状态下独立发展,因此文明发展进程缓慢。

位于红海边的阿克苏姆文明相对发展快一些。

(二)文献选读铭文中的“他们”指什么国家?指库施王国。

(三)练习与测评1.列举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1)位于东北非前后相继的麦罗埃与阿克苏姆文化。

麦罗埃的冶铁业发达,采金、制作陶器、种植棉花等都是重要文明成果。

有象形文字,已失传。

阿克苏姆文化兼收并蓄各国、各地区文化,拥有广泛的贸易往来,自己铸金币,巨石建筑等。

(2)位于南非的大津巴布韦文化,石头城。

2.阿克苏姆文明的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特征:是一种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与阿克苏姆王国的兴衰相始终。

原因:阿克苏姆王国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

阿克苏姆文明正是在各种文明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四)探索与争鸣(本题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明之间的交流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这段言论符合历史史实。

从黑非洲与其他大洲对比考察,封闭的环境使其文明发展缓慢(参见“读图学史”)。

从黑非洲内部考察,地处东北红海沿岸,与外界有广泛联系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对后世影响也是积极的。

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

即使是曾经发展到比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