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案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她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
古时候女人不识字,现在,我们的母亲也一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母亲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父亲是一家之主,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父亲的责任。
我们来看看,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义方”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
家教谈话导入1.当当当当当(听到这个开场白,我就想笑,想到了唐僧对待悟空,老师仿佛在说:“悟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时忍住了,但是事后想想,挺有意思的。
)2.舞台和我们的教室是一样的一样的啊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文章《望月》,齐读课题2.这样读是不是让月光太亮了,看看这幅图,想想月亮停留自爱空中的那种感觉,看看,月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谁先来读一读呢?(1)指名读(2)老师还在不断地交流二、新授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这是谁眼中的月亮,那作者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1)屏幕出示,学生读声音这么嘈杂怎么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如果有让你心动的词语,让我们划下来,细细地品味,可能让你知道更多藏在文字的情思。
(这个问题设计得非常好,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问题要整的精神,一个问题就带动了学生全文的朗读,很用心的设计。
)(2)师生交流(3)指名读(配乐)美文、美读、有没有同学自己推荐自己来读读这首诗篇的呢?学生自己推荐读教师点评:如果让我们沐浴在这宁静的月下,那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感觉,难怪作者晚上不睡觉,到甲板上欣赏美丽的夜色,其实谁不着的不断有作者,还有我的小外甥,这都是月亮惹的祸2.谁愿意读,我和小外甥对诗的那一段话指名读出示:诗文这些诗都镶嵌着一轮明月,在诗人的诗文中都有哪些内容,你看到了什么?师生交流3.月亮还是那一轮月亮,月在诗人的眼里是非常善于变化的。
(1)有……作用,有……作用等等(2)齐读文中带有月的诗句(3)有月的诗歌多如繁星,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月亮的诗歌呢(4)师生交流“秦时明月汉时关,……”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5)教师范背:《春江花月夜》配乐,让我们在这样动情的音乐声中好好地颂颂有月的古诗(6)学生吟诵3.让我们在回到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怎么样的呢?(1)学生说:……(2)表情要是在动人一些就更加绘声绘色了第二次层次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身份证号码的含义、编码规律,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识别身份证号码、设计身份证号码引导学生掌握数字编排的规律与方法,还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编码,学生列举了很多,如身份证、门牌号、汽车牌照等等,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些图片做了补充,使这些广泛存在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与编码”这一看似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这里学生表现的较为积极,但在老师问出还有什么疑问时,学生反映不大,我感到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除收集一些身份证号码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先去预习一下这个知识,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然后在上课时一起研究。
(3)小外甥眼中的月亮令人惊讶(4)老师不改一个字,同样是一首诗。
(把小外甥的文字改成了诗的排列方式)出示:(这里又是老师的一大创新,合理地使用教材,不管是否恰当,但是我觉得处理得很好,诗一样的语言,加上诗一样的课文,美,真的很美!)我们都和小外甥一样,一样地对生活充满情趣,月亮在你的心目中像什么呢?(1)像少女、魔术师、摇篮、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颗怎样的月。
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老师讲了一段让人听不懂的话,让学生难以明白。
)用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刘智春老师的话说,听一位语文和口语功底非常深厚的教师上课,听课的老师是一种享受不谈,对于学生来说,所受到的熏陶也是非常令人难以忘怀的。
试想,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具备这样的素质,用诗一样的语言,带领的学生读书、感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即使有的学生感到疑惑,时间一长,熏陶的作用肯定要在其中显现。
语文教师的魅力就在这里了。
老师的评语和点拨似乎都没有离开过“月”字,一“月”何美,一“师”何能?都体现在浓浓的月色中了。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斑、絮、呵欠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说课稿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希望大家喜欢!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月下江景美丽如画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二)学习第二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
(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
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1、过渡: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首先,盲目求全。
由于追求课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环节落到实处。
这篇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分二至三课时完成,但为了显现课堂的整体性,设计了一课时学完,确实密度很大,不够科学。
导致有些地方该拓展的不能拓展,该多读的不能多读。
如让学生谈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这部分是本课的主要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在读中感悟、理解、领会,领会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拓展练习,但由于时间所限,匆匆结束。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