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制度范本(
第五章 结婚制度
本章重点
1.结婚的概念及其特征。 2.结婚的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3.结婚的程序。 4.我国对婚约的态度。 5.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原因及
其法律后果。
第一节 结婚制度概述
一、结婚的概念与特征 二、结婚的要件 三、结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结婚的概念与特征
(一)结婚的概念
结婚,又称婚姻的成立或婚姻的缔 结,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 立夫妻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
假如你是婚姻登记机 关的婚姻登记员,你会将 结婚证发给占小东(媳妇) 与丁全仁(公公)吗?
为什么?
思考
• (一)婚姻的效力和公序良俗这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 关系?
•
(二)如果某个婚姻因为违反公序良俗而无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该无效婚姻的当事人?
•
(三)作为一项私法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的
立法现状如何?有什么缺陷?应该怎样完善?
(3)强制婚。是指官府将罪人之妻女断配给 他人为妻妾而缔结的婚姻。
(二)中国古代的聘娶婚
典型代表是“六礼”:六礼的具体意义为:
(1)纳采,“纳其采择”之意,即男家求亲,须先委托 媒人通言。女家经过斟酌应允之后,男家才能备礼贽见。
(2)问名,即男家遣媒问明女子的名字及出生年、月、 日、时,以便“卜其吉凶”。
2.有偿婚。指以男方向 女方支付一定代价作为 与女方结婚的必要条件 的结婚方式。有三种形 式:
(1)买卖婚。
(2)互易婚。
(3)劳役婚。
3.无偿婚
指男方不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任何代价 而缔结的婚姻,包括:
(1)赠与婚,是指权力者或父母将其可以支 配的女子赠与他人为妻而缔结的婚姻。
(2)收继婚,是指女子在其丈夫死后有义务 在家庭内部转房而缔结的婚姻。如兄死后其 弟收继其嫂为逆缘婚;姐死妹继嫁姐夫为顺 缘婚。
第三,婚约不再具有人身约束力,双方因合意或法定 理由可以随时解除婚约。
• (三)古代婚约与近现代婚约的区别
• (1)性质不同。古代是必经程序。近代不是。
• (2)订婚的权利主体不同。古代是父母尊亲属。 近代是本人。
• (3)效力不同。古代有强大法律约束力。近代 则无。
• (4)解除的条件及后果不同。古代须有法定理 由,采过错原则、返财。近代无须说明理由。
• 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 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 三是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 解释中规定的第二和第三两项,应当以双方离 婚为条件。
第三节 结婚的条件
一、结婚的必备条件 二、结婚的禁止条件
2005年中国十大出轨人物:丁全仁
(媳)占小东
(
儿
丁
)
全
丁
仁
桂
宏
人
•
(四)从以上的分析探讨中,我们可得出什么结
论、会得到哪些启示?
• 丁占二人的婚姻却导致了现实的家庭伦理 秩序变得紊乱,从而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对 于《民法通则》第7条公序良俗原则的违反, 构成了违法,因而应认定为无效 .
(3)纳吉,吉即吉兆,通过迷信手段,卜得吉兆后,通 知女家。
(4)纳征,也称纳币,即男家送交聘礼,“婚姻之事于 是定”,产生人身上的约束力。
(5)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并在形式上商请女家同意。
(6)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新娘,履行一定的仪式 后,婚礼告成。
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征:
640x429 50k jpg
第二,订立婚约取决于长辈或父母的意志。 第三,婚约具有法律效力。
(二)晚期型婚约
其特征是:
第一,婚约不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有些国家在法律 上还取消了有关婚约的相关条文。规定有婚约的国家, 也不要求当事人在结婚前必须订立婚约,婚约已经成 为可以由当事人自己选择的一个程序。
第二,订立婚约的当事人由原来的监护人改为由男女 双方自行订立,未经当事人双方合意订立的婚约无效。
三、我国法律对婚约的态度
• 第一,订婚不是婚姻成立的必 要条件和手续。
• 第二,婚约没有法律效力。 • 第三,对因婚约解除而引起的
财物纠纷,应区别情况,妥善 解决。
• 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情况,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 问题的解释(二)》第10条中规定了可以要求 返还彩礼的几种情形:
二、结婚的要件
1、结婚的实质要件包括
•
结婚的必备条件。
•
结婚的禁止条件 。
2、结婚的形式要件。
• 婚姻成立的方式:
• 事实婚主义。形式婚主义 。
• 结婚方式:1)仪式制。 2)登记制。 3)登记与仪 式结合制。
结婚仪式
三、结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个体婚形成初 期的结婚方式 1.掠夺婚。 即抢婚,指男子以 暴力掠夺女子为妻的 婚姻。
(二)婚约的特征
1.婚约必须由将来结婚当事人亲自订立 并且意思表示真实 。
2.婚约当事人双方不得有法定的婚姻障 碍。
3.婚约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 4.婚约为非要式行为。
二、婚约的历史沿革
(一)早期型婚约 早期型的婚约总体上看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婚约是结婚的必经程序。没有经过 订婚的结婚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请期:
亲迎 :
第二节 婚约
一、婚约的概念与特征
二、我国法律对婚约的态度
一、婚约的概念和特征
(一)婚约的概念 婚约是指一男一女以将来缔结婚姻为目
的所订立的事先约定。 订立婚约的行为称为订婚。订婚后的男
女双方具有未婚夫妻的身份。 关于婚约的性质,有两种不同的主张:
一种是契约说,认为婚约是订婚的契约; 另一种是非契约说,认为订婚不是法律行 为,是事实行为。
媳
间
妇
悲
闹
剧
公 公
啼 笑 姻
缘
案
• 2005年5月份,江苏省高邮市59岁的丁 全仁先生和33岁的占小东女士,在高邮 市民政部门,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办 理此手续时,丁全仁先生已经丧偶,而 占小东女士则刚刚离婚。但是,占小东 女士在此之前曾是丁全仁先生长子丁桂 宏之妻,并和其前夫丁桂宏生有一子丁 小伟,而丁小伟目前随占女士与丁全仁 先生共同生活 .
结婚有狭义说和广义说,狭义说认为,结 婚仅指婚姻关系的成立,不包括订婚等其他程 序。
广义认为,结婚包括订婚和结婚两个方面。 近现代各国的亲属立法,大多将婚姻的成立作 狭义上的规定,订婚结婚行为的主体是男女两性。
2.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 3.结婚行为的后果是确立夫妻身份关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