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了解其形态有何意义?
细菌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其基本形态只有三种:球菌(葡萄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和螺菌)。

根据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初步鉴定细菌,协助临床诊断,为了进一步了解细菌的致病性,指导临床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2、何谓革兰氏阴性细菌?何谓革兰氏阳性菌?
细菌涂片后经革兰染色镜检为紫蓝色细菌,即为革兰阳性(G+)细菌;镜检为红色细菌,即为革兰阴性(G-)细菌。

3何谓正常菌群?何谓菌群失调症?
寄居在正常人体的体表和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鼻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且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其中以细菌为主,故将正常微生物群通称为正常菌群。

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滥用抗生素,机体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正常比例关系发生变化,称为菌群失调。

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的患者,可使肠内正常的大肠杆菌数目大量减少,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假膜性肠炎,此类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

为防止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

4、何谓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
菌血症:病原菌有局部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少量繁殖,引起轻微的症状,细菌短暂地出现于循环中所引起的这种轻微症状称为菌血症。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等所引起的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粘膜淤血、肝脾肿大、肾衰竭等)称为败血症。

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并损害特定的靶器官和组织所出现毒性症状称为毒血症。

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

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而引起中毒症状称为脓毒血症。

5、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性物质是什么?主要症状及防治原则有哪些?
致病物质主要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

主要症状:骨骼肌痉挛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现象。

初期有轻度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的局部肌群抽搐、张口困难、咀嚼痉挛,患者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随后颈部、躯干及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颜面发绀,全身颤抖、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亡。

防治原则:
(1)人工自动免疫:用破伤风类毒素预防接种,刺激机体产生破伤风抗毒素以获得免疫力。

特别是对容易受外伤的人员及儿童、军人要有计划地施行类毒素预防接种。

(2)受伤后处理:对外伤严重特别是有泥土、污物的伤口应及时清创、扩创,用双氧水冲洗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作紧急预防,但必须作皮肤试验。

对已发病的患者,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但必须作皮试,皮试阳性者采用脱敏疗法(少量多次)。

抗毒素注射应早期足量,具体剂量、途径、次数因病情而定。

除特异性防治外,还需用青霉素抑制伤口局部破伤风杆菌的繁殖,并对其他混合感染的细菌也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6、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如何?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Ⅰ型超敏反应。

发生机制是:青霉素具有抗原表位,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唑醛酸或青霉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形成青霉唑蛋白或青霉烯酸蛋白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分子而触发过敏反应,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7、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特点。

(1)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

(2)参与Ab为结合在细胞膜上的IgE。

(3)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

(4)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5)没有补体参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