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压强变化练习例题分析:1、如图3所示,把质量为m 甲、m 乙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甲=2ρ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为P 0。
若在乙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四分之一高度,并将甲块叠放在乙块上面,此时乙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 乙,则m 甲、m 乙及P 乙、P 0的大小关系为()A .m 甲=4m 乙 P 乙=1/4P 0B .m 甲=2m 乙 P 乙=1/2P 0C .m 甲=1/2m 乙 P 乙=P 0D .m 甲=1/4m 乙 P 乙=P 02、如图6所示,边长分别为a 、b 的实心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p ,则甲物体的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体的质量。
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V 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Δp 甲:Δp 乙为。
3、甲、乙两块砖体积相同,长、宽、高之比是4∶2∶1,已知ρ甲<ρ乙,现将它们按图3所示方法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上面砖块对下面砖块的压强与下面砖块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的是()4、如图1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边长为0.2米,B 的边长为0.3米,A 的密度为3000千克/米3,B 的密度为2000千克/米3.①求正方体A 的质量;②求正方体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③若正方体A 、B 在底部中间挖去厚度为0.1米,底面积为S 的相同柱形后,如图16乙所示,A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A P '和B P '.则A P '、B P '(选填“能”或“不能”)相等,请通过计算说明. 综合练习:1.如图(a )(b )所示,若分别沿虚线方向切去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实心正方体的左侧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A 、只有(a )图发生变化B 、只有(b )图发生变化C 、图(a )(b )均会发生变化D 、图(a )(b )两种情况均不会发生变化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三块物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若把它们都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三个正方体剩下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A 、p 甲=p 乙=p 丙B 、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以上都有可能3.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 的大小关系为()A 、p 甲<p 乙;m 甲<m 乙。
B 、p 甲<p 乙;m 甲>m 乙。
图6甲乙A .B .C .D .图3甲乙甲乙甲乙乙 甲图12A BA B (甲) (乙)图4 甲 乙C 、p 甲>p 乙;m 甲>m 乙。
D 、p 甲>p 乙;m 甲=m 乙。
4.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 甲=p乙。
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后,使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 '甲>p '乙,则()A 可能是截去相同的质量。
B 一定是截去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C 可能是截去相同的体积。
D 一定是截去相同高度。
5.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以下做法中,有可能使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做法是 ( )A 如果它们的密度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B 如果它们的密度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C 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D 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6.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V 甲>V 乙>V 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相等的力F (力F 小于物体重力),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A .P 甲<P 乙<P 丙 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P 甲=P 乙>P 丙7.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他们的大小如图2所示。
下列方法中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是……………………………() A .都沿水平方向截去了相同的高度 B .都沿竖直方向截去了相同的厚度C .将乙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并放到甲的上表面D .将甲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并放到乙的上表面8.图4所示的圆柱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m 甲=m 乙,ρ甲>ρ乙。
现准备分别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部分物体后,再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
以下截法中,有可能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 .水平截去相同的高度。
B .水平截去相同的体积。
C .水平截去相同的质量。
D .按原来高度的比例,水平截去相等比例的部分高度。
9.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高度分别为h 甲和h 乙。
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图2甲乙甲乙图4甲乙乙乙甲乙10.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ρ甲<ρ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一部分,且使甲、乙两个立方体剩余部分的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 A p 甲>p 乙B p 甲=p 乙C p 甲<p 乙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1.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沿水平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则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和切去的厚度Δh 甲、Δh 乙的关系是()A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B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C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D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12.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长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做法中有可能使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是()A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体积B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C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力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体积D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力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正确的推理是()A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
B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
C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
D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
14.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
它们对水平地面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
分别在这两个正方体放上物体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分别放上等质量的两铁块后,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还是相等B 、分别放上等质量的铁块和木块后,甲正方体对地面增加的压强大C 、分别放上等体积的两铁块后,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D 、分别放上等体积的铁块和木块后,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15.如图2所示,形状、体积相同的甲、乙长方体以不同方式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此时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力F 甲′和F 乙′、压强p 甲′和p 乙′的关系为()A .F 甲'>F 乙', p 甲'>p 乙'B .F 甲'>F 乙',p 甲'=p 乙'C .F 甲'=F 乙', p 甲'>p 乙'D .F 甲'<F 乙',p 甲'<p 乙'16.如图4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柱形物体甲、乙体积甲乙图2甲乙 甲乙图2甲乙相等,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力。
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则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 甲、F 乙关系是 ( )A .F 甲一定小于F 乙B .F 甲可能等于F 乙C .F 甲一定大于F 乙D .F 甲可能大于F 乙压强综合计算1、一个边长为0.1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的均匀正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
求:(1)正方体的质量m 。
(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3)为了改变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小明和小华同学设想沿竖直方向切去任意厚度A ,如图11(a)所示,并将其分别置于剩余部分的下面或上面,如图11(b)、(c)所示。
小明认为图11(b)的放法可使压强减小,小华认为图11(c)的放法可使压强增大。
请判断,小明的设想是______的,小华的设想是______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2.如图10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均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边长为0.1米,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
求:①甲的密度。
②甲对地面的压强。
③若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下表中有两种推理,请判断这两种推理内容判断(选填“正确”或“错误”)推理一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
(1) 推理二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
(2)3.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 0.2×l03 千克/米 3, ρB 为 0.3×l03 千克/米 3。
求: (1)物体A 的质量m A 。
(2)物体B 对地面的压强p B 。
(3)为使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小芳与小李讨论后认为将正方体A 沿水平方向切下体积V 1一块后叠放到正方体B 上方,或将正方体A 沿竖直方向切下体积V 2一块后叠放到正方体B 上方都可以达到目的,请求出V 1与V 2的之比。
4.如图12所示,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京’”是用我国新疆著名的“和田玉”雕刻(阴刻)而成的。
印章总质量3.24千克,印章底面长与宽都为112毫米。
已知“和田玉”的密度为3.0×103千克/米3。
求⑴印章的体积。
⑵小丽同学利用以上数据算出中国印平放时对水平纸面的压强。
其解答过程如下:F =G =mg =3.24千克×9.8牛/千克=31.752牛 S =L 2=0.112米×0.112米=1.2544×10-2米2图10 甲乙图12A B图11图11P =F /S =31.752牛/(1.2544×10-2米2)=2531.25帕小丽同学的解答过程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若把印章放回质量为1.76千克,底面积为200厘米2的金属锦盒后放在展台上(底面完全接触),求金属锦盒对展台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