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创造性思维
脑作用的模型,即活动型学习,反
复运作,熟能生巧。
大脑与小脑的协同:
形象地比喻小脑考虑如何适应环境, 用确定的思路去解释现象,重复过程, 让大脑更多地考虑改变应激适应的环 境,讨论思考新的难题和内容。 因此只有小脑运作得越多,大脑的创 造时空才越大,这也是符号性学习与 活动性观察学习结合的脑生理基础。
(六)七个“智力中心”和六个“学习通 道” 语言智力:即读、写和用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逻辑或数学智力:即推理和计算能力。人体的智 力尚有音乐、空间或视觉、运动或身体、人际或 社交、内在或内省智力等。
通向大脑的六个主要通道:看、听、尝、触、闻 和做。
(5)灵 感
821名发明家的调查,多种场所产生灵感比例:
-----------------------------------------------------在家中的场合 在户外场所 -----------------------------------------------------枕 上 52% 乘 车 45%
个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人身上常 有不同的表现,防治方法也要求因 时、因地、因人而异,非常强调数 理统计方法,定量观念越来越重要。
三、创新技法精选
(一)成熟标准判断 赋予名称是否准确。
基本原理是否明瞭。
操作程序是否可行。 实例说明是否典型。
(二)常用创造技法
1、观察发现法 法国科学家巴斯特发现细菌
益 友 : 争 论 ;
根 本 : 背 诵 ;
3、想象能力
4、观察能力
一教授讲糖尿病,用手指沾糖尿 病人尿液后用舌尖舔,要求学生 重复照做。实际教授伸出的食指, 舔的则是中指。 5、操作能力
三、开发人脑潜能
大脑皮层有新旧之分。 两栖类和鱼类只有嗅觉功能,爬行类的大脑 才发展了其他功能,称为新皮层。
意识水平 无控状态 有控状态
(6)直觉
直觉的非逻辑的心理反映以及猜测性, 决定了直觉非绝对正确。如第一印象。
(7)假设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天 体运动论》,提出“日心说”假设。
(8)系统思维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二)收敛思维
概念:
又称集中思维或辅辏型思维,是指 某一个问题仅有一种答案,为了获 得这个答案,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 将思维直指向这个答案,以达到解 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的条件与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人脑潜能
一、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因素
(一)客观条件
建立有利的环境 打破封闭形成开放系统
建立激励机制
(二)主观条件
心理基础
知识结构 思想方法
观察与实践
(三)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条件
和 想 象 操 作 。 想 象 极 和 现 实 极 。 智 力 双 极 活 动 动 机 原 理 易 接 受 性 和 冒 险 性 感 觉 的 提 示
书
浴
房
室
31%
18%
步行中
茶楼酒店
46%
31%
厕 所 11% --------------------------------------------------------
机 敏 几 率
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 紧张与 松弛之间,理性与非理性 共存的 形 象 思 维 临界状态,是有可能诱发 逻辑思维 灵感的。
德国科学家发明清除肾结石方法:
电力液压效应:水中两电极高压放电, 能够击碎宝石; 椭圆球面效应:一个焦点发出声波,经 反射后会在另一焦点汇集。
患者躺在水槽中,使结石处于椭圆 球面的一个焦点上。
5、逻辑推理型(类比法)
潜艇:
与自然界生物 — — 鱼的特性类比。
6、检核提示型(设问法)
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意味着问题解 决了一半。
(四)脑电波分析与诱导
δ波:振动频率较慢,大多在睡眠时产生 θ波:频率4-7次/秒,静坐或发呆时的静心波 α波:8-13/秒,游戏和思考时的学习脑波
β波:14-28/秒,应激状态下,分析判断最
佳,不易持久易疲劳,烦躁
(五)人脑加电脑:
一是优化大脑信息加工机制和程序, 改变脑内信息结构,适应信息化环境 中学习、生活、工作能力; 二是运用电脑多媒体,全媒体及网络 技术,可提高教学效率30%。
5WIH法 — — 美国陆军首创。 为什么(Why)、 做什么(What)、 何人做(Who)、 何时做(When)、 何地做(Where)、如何做(How)。
机场小卖部的设置:要解决Who、 Where、When三个问题。
7、群体激智型(奥氏激励法)
会前准备,明确问题。 自由畅想,延迟批判。 以量求质,评价筛选。
(3)比较和类比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光与声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直线传 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的现象,光象 声也可能有波动性质。
(4)归纳与演绎
归纳法 老农经验:东虹日出西虹雨。 有生命的地方都有水——月球上
没有水——所以月球上没有生命。
(4)归纳与演绎
演绎法 — — 三段论:
大前提——断定一般性原则;
一、创造性思维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
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思维成
果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的高级
形式。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科 学 性
实 践 性
探 索 性
独 创 性
(一)独创性
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及对事物本质特性 的把握程度。 表现在解决问题。 包涵着首创性。
(二)探索性
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一破旧立新的过程。
三、创造性思维的来源
科 研 成 果 利 用 善 于 抓 住 机 遇
学 科 交 叉 的 孕 育
跳 跃 和 转 移Fra bibliotek触 角 的 延 伸
观 察 与 实 践
善 于 抓 疑 点
前 辈 的 足 迹
当 务 之 急
第二节 基本形式与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精选技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发散思维 概念:又名辐射型思维,从一点 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学习
目的:
促进新思想、新理论、新经验、 新发现、新技术的思维。
重点:
创造意识:动机与信念创思能力: 吸收、记忆、想象、观察、操作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特征和来源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来源
一、概念
创造
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思想(理论)和事物, 相对仿造和再造而言。 广义:产生的成果仅仅对于本人来讲是一 种新的产物,而对全人类说不一定是新的。 狭义:产生的成果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 是新的,有价值的。
2、 记 忆 记 记 记 记 记 记 记 记 记 能 忆 忆 忆 忆 忆 忆 忆 忆 忆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力
仓 库 : 卡 片 。
助 手 : 简 化 ;
动 力 : 应 用 ;
捷 径 : 联 想 ;
媒 介 : 趣 味 ;
窍 门 : 重 复 ;
基 础 : 理 解 ;
(六)问题探索法
要养成思索的习惯,善于发现问 题和提出问题。在过去没有疑问 的地方,现在发生了疑问,是学 问长进的表现。
(七)多学科交叉法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差不多每一门学科的最新发现都 会迅速运用于医学领域,都有可 能转为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
(八)数学方法
医学思维对象是个体差异很强的
系 统 思 维
假 设
直 觉
灵 感
想 象
侧 向 思 维
2、 形 逆 式 向 : 思 维
(1)逆向思维
春秋战国,齐威王与田忌赛马,
军师孙膑出招:上对中,中对
下而取胜。
(2)侧向思维 理发推子→剃须刀(微电机)。
(3)想象 牛顿:从苹果落地→月亮坠落→万有引力定律。 (4)联想 费莱明:培养葡萄球菌→青霉→青霉素。
(三)模型论方法
用模型表达出对象系统的状 态,本质及内部诸因素相互 联系和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揭示未知的活动方式或规律。
(四)信息分析法
把研究对象抽象为信息及其变换 过程,通过信息的获取、输送、 加工、处理,揭示对象性质及
其活动方式。
(五)因果分析法
因果联系是一种复杂的网络关系, 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受外界多种 复动因素的影响。不仅要注意主要 原因和次要原因,还要分析不同条 件下的不同作用。
酸酒之谜
酵母孢子
镜下+球
酒精生成
微生物
加热消毒
产酸杆菌
酒酸形成
制作酸奶
2、 希 望 点 列 举 法
缺 点 列 举 法 特 性 列 举 法
列 举 型
3、组合型(信息交合法)
(1)定中心也就是零坐标。
如研究“笔”。
(2)划标线 即以矢量标串起信息序列。 划出时间(过去、现在、未来), 空间(结构、种类、功能等)坐标 线若干条。
(3)注标点 在信息标上注明有关信息点:如在“种 类”标线上注明,钢、毛、圆珠、 铝……意即钢笔、毛笔…… (4)相结合 以一标线上的信息为母本,以另一标线 上的信息为父本,相结合后可产生新信 息。(如以“钢笔”为母本,以“音乐” 为父本,交合后可产生“钢笔定音器”。
4、系统分析型(物场分析法)
第三章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特征 和来源。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和 方法。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的条件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