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务英语函电及写作.doc

商务英语函电及写作.doc

《商务英语函电与写作》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701206 适用专业:应用英语专业
课时:64学时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商务英语函电与写作》是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授对外贸易函电常用词汇、短语、术语、习语和习惯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处理进出口业务往来书信、传真、电子邮件、合同、协议、单据;同时还要为培养学生参加相关职业上岗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开展外经贸业务,将来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既能熟练掌握外语又能从事对外经贸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依据应用英语专业岗位的需要,设计岗位学习任务
根据岗位需求,应用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应用能力,熟悉国际商务知识,掌握商务活动的操作程序及规范,能够胜任咸宁区域及武汉城市圈内的涉外企事业单位的销售、跟单、文秘、翻译、报关等岗位的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由此确定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三大核心工作岗位:一是外贸业务员,二是报关员、报检员,三是涉外翻译。

(2)以贸易工作过程为出发点,进行总体目标设计,围绕商务英语函电写作技能的培养,
进行相关能力分析,设置课程内容。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发课程体系
(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企业专家一起设计学习任务
根据行业专家对国际贸易岗位群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和案例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

(5)以工作任务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
以商务英语写作为基础,将贸易理论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与真实商务案例结合,在商务英语函电写作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融合贸易知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商务单证等必备知识进行讲解,把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培养可持续能力的部分作为拓展知识,在实践实训环节,设计了软件模拟、阿里密籍、商务平台、贸易术语、单证缮制、电子商务、流程图示、单证样本等众多实用拓展知识。

(6)以真实的贸易岗位案例为依托,进行实践技能训练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依托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网络实训教室、模拟软件、互联网案例及校外实训基地,结合国际贸易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核标准,整合理论与实践,设计实训教学方案。

(7)以考核方式改革为手段,加强过程考核
考核主体多元化:由学校、教师、实训小组和行业专家等对学生综合评价。

考核形式多样化:将平时成绩、实践设计、顶岗实绩等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考核地点灵活化:考核地点在教室、网络教室、校外基地、校外相关企业、交易会等场所。

考核注重过程化:将过程考核嵌入终结性考核中。

考核标准:学生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50%)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小组合作成绩、技能测试等加以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主要通过闭卷考试技能综合测试形式进行评定。

兼职实训教师测评成绩(30%) 行业教师测评成绩根据实习表现、技能测试、出勤情况、团队合作表现和成绩等加以评定。

三、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能够处理进出口业务中的一般商务往来函电:电报、传真、写信、电子邮件。

(2)能够签订合同。

(3)填写有关的单证。

3.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知识
(2)熟练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的中英文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达方式。

(3)熟练掌握函电的格式与写作技巧。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五、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选取原则
(1)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建议教材
《商务英语函电与写作》,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
3.主要参考书:
[1]《进出口贸易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4、师资配备建议
(1)具有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熟悉外贸操作流程
(2)具备实际操作贸易实务和商务信函写作的能力
(3)课内实践部分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外贸职业能力资格证书
(4)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5、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6、实践教学建议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规范学生操作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2)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3)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7、教学组织建议
2 设计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4 设计
学习情境5 设计
学习情境6 设计
学习情境7设计
学习情境8 设计
学习情境9 设计
学习情境10设计
学习情境11 设计
学习情境12设计
六、考核评价
表1考核方式与标准
表2 任务考核评价标准
表3 笔试或口试评价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