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标志出现了()A.政治B.文明C.文化D.历史【答案】B【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本题为较易题,考查的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文明产生的标志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城市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B选项符合题意;政治、文化和历史与材料无关,ACD选项排除;2. 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维护这种等级关系的纽带是()A.权力B.财产C.血缘D.信仰【答案】C【考点】宗法制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相关知识。

需要掌握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纽带。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的等级制度,故C项正确。

权力、财产和信仰都不符合题意,故ABD项排除。

故选C。

3.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序列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D.“周王——士——卿大夫——诸侯”的等级序列【答案】C【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功臣或先代贵族,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故C正确,排除BCD项。

故选C。

4. 《公羊传•隐公元年》记载:“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予以贵不以长。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答案】C【考点】宗法制【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立嫡以长不以贤。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主要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继承依据“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予以贵不以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

A项涉及的君主专制,排除。

分封制是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排除B。

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D。

5.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文字、车轨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答案】D【考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故选D。

A、B项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的措施,C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均排除。

故选D。

6. 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三公九卿制B.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C.权力的高度集中D.法律细密严苛【答案】C【考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即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正确。

ABD三项是秦朝政治制度的内容,不是特征,排除。

故选C。

7.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

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答案】D【考点】郡县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郡县制。

【解答】材料中“封建转帝制”是指从分封制到君主专制的转变,分封制之下是贵族政治,而秦朝设立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D项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8.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答案】A【考点】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要求学生结合秦汉时期宰相制度的设立和发展情况来分析材料。

【解答】A.材料中强调丞相是百官之长,说明其主要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代表百官向皇帝负责。

故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重大军政事务的决定不光是由宰相做出,更主要是由皇帝来决定。

故排除C.朝廷中的日常事务应该是三公以下的九卿来具体负责。

故排除。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故排除。

故选A。

9.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答案】D【考点】隋唐三省六部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侧重于考查的是其特点。

【解答】“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这是因为唐代的宰相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多,相权分散。

10. 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

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B.府兵制、科学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科举制、均田制【答案】C【考点】科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的政治制度。

【解答】均田制、府兵制分别为北魏、西魏创制,由此排除A、B、D三项。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皆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因此C项正确。

故选C。

11.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扩大【答案】B【考点】科举制察举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察举制和科举制。

【解答】A.科举制主要考查儒家经典,因此并非科技素养。

B.依据“品德、才干”可以看出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C.察举制根据品德和才能选拔人才,这样实际上是打破了贵族的政治垄断。

D.科举制通过考试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

故选B。

12.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B.隋朝C.宋朝D.清朝【答案】C【考点】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宋朝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

【解答】A.西汉时期并未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排除;B.隋朝并未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排除;C.唐末的藩镇割据严重威胁国家统一;五代时武将专权,朝代更替频繁。

赵匡胤通过兵变夺取政权,对武将格外提防。

北宋规定京城内外禁军都必须经常变换和调动屯驻地点。

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戍守,而外地驻军也须到京城屯戍,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成为“更戍法”。

“更戍法”的目的是兵将分离,防止武将拥兵自重。

此外,北宋大兴科举,抬高文官地位,知州由文官担任,这些都有力地限制了武将的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正确;D.清朝时期并未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排除。

13. 下列王朝没有设置丞相的是()A.秦朝B.汉朝C.元朝D.清朝【答案】D【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清朝没有设立丞相。

【解答】A.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设有丞相,不符合题意,排除;B.汉朝承袭三公九卿制度,设有丞相,不符合题意,排除;C.元朝设有丞相,不符合题意,排除;D.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清朝沿袭明朝制度,不设丞相,正确。

14. 可以体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政治制是()A.三公九卿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B【考点】隋唐三省六部制【解析】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结合三省六部制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不符题干的要求,排除;15.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D【考点】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

【解答】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故A错误;察举制盛行于两汉,故B错误;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故C错误;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故D正确。

16.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察职能的是()A.太尉B.御史大夫C.内阁大臣D.军机大臣【答案】B【考点】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解析】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结合御史大夫的职能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的职能是监察百官,B选项符合题意;太尉负责的是军事,A选项排除;内阁大臣和军机大臣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CD选项排除;17. 某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D.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答案】B【考点】古希腊文明【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演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知“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希腊城邦制度是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题干中①④是关于地理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的关系,②是关于城邦制度与古希腊文明的关系,③是关于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的关系,因此是从不同角度研究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故B正确;ACD理解均片面化,故排除。

故选B。

18. 下列对古希腊城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是()A.指希腊的一种民族意识B.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C.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组织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答案】A【考点】古希腊城邦【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城邦。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并不是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所以,A说法不正确,为本题答案。

B、C、D均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A。

19.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是()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商鞅变法【答案】B【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故B正确。

A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C是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D与雅典无关,均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