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主题的教学案例与讨论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第10课《我与小动物》(第一课时)教学案例无锡市东亭中心小学马洁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动物明星卡”“动物知识卡”,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习性,增长动物知识,并激起了解动物、饲养动物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每人制作一张动物明星卡。
2.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动物知识的书籍。
3.让3位学生各带一种动物,并能向大家介绍。
4.准备5个玩具动物和一个大口袋。
活动的策略分析:
一、活动化教学
根据“品生”课程的特性、低年级孩子的特点,使整堂课呈现活动性的形态:有游戏活动、参观活动、探究活动、实践活动等等。
在饶有趣味的环环活动中,使学生不但有认知上的获得,更有心灵上的体验。
二、对话式教学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
因此,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要和谐相处,平等对话,要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友好伙伴,或做一个出色的主持。
同时,在大堂交流中,避免学生交流成为个体的单向汇报,而要引导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在交流中碰撞、启发、发展。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改变教师传递知识的方式虚拟专家与教师讨论眉批
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研究、合作发现的教与Array Array
学活动,尤其是学生对未知的探究、发现活动,让学
生体验探索的过程。
“培养乐于探究的儿童”正是《品生》课程的目标之一。
因此,课前组织学生搜集动物知识,并制作动物明星卡;活动中,又借助资料卡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并通过合作与交流,拓展知识面,激发探究动物及相关知识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设情境,揭课题
1.今天,来了5位特殊的朋友,(出示藏有动物玩具
的大口袋)正藏在这里呢!请5个小朋友把他们请
出来。
2.引说: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动物。
3.小朋友,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呢?指名充
分说。
4. 说到动物,大家一下子来兴趣了,今天我们就来
聊一个话题,就是——(课件)我与动物。
二.参观动物,交流卡片,培养喜爱之情
1.听说,有些小朋友家里还养着小动物呢!我们去
看看,听听小主人的介绍,好吗?
2.参观活动:预先做好准备的3位小朋友依次出示
饲养的小动物,并进行介绍。
附:《我与小动物》教学片段
(课前,安排三个学生带来了自家的小动物,有小兔、刺猬、乌龟,安置在课
桌下,并作好简短的介绍语。
)
师:听说,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家里还养着小动物呢!我们去看看,听听小
主人介绍,好吗?
(营造一个小型参观活动的情境,老师先后走到三个学生前,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动物。
)
生(饲养小兔):(从桌底下提出兔笼,大家一下子欢呼起来)我养了一只
小白兔。
它红红的眼睛象晶莹的宝
石。
一身雪白雪白的毛软软的。
摸
上去可舒服了……
一些学生手“馋”了:我也想摸摸!
生(饲养小兔):你们来摸摸。
生:真软呀!
生(饲养小兔):它特别爱吃干的莴苣叶。
今天,我带来了一些,请几个小朋
友来喂给它吃!
(大家争先恐后,几个学生有幸经历了一番“喂食”的生活体验,其他人
羡慕不已。
)
师:让我们再到另一个小朋友家去看看吧!
……
(小刺猬、小乌龟的先后出现磁铁般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他们专注地看着、听着、感受着,还思考着。
一个个小问题从一个个小脑袋了产生,听:小刺猬生出来就有刺吗?小乌龟怎么冬眠?在哪儿才能买到这些小动物呀?……)3.刚才,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说。
4.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小朋友,通过饲养动物,通过课前的知识调查,现在,你对哪种动物最了解呢?请拿出自己制作的动物明星卡跟小组里的组员说说。
5.大堂交流——要注意调控,使交流充分、鲜活。
调控:(1)同一类的进行补充——呈现出“分块”交
流。
(2)灵活、随机地与学生的生活互动,调动每
个学生的积极性,链接电视中看到的、书
本上、生活中了解的。
(3)为使内容鲜活、生动、充分,交流中可随
机穿插念儿歌、画简笔画、抱抱玩具小
动物等小活动。
6.巧妙地引入游戏:听声音,猜动物
(1)小朋友知道的真不少,小动物们(玩具)
都要表扬你们了!看,(配以玩具小动物
动作)长颈鹿直点头,企鹅直拍手,小
狗开心地叫。
小狗会怎么开心地叫呢?
谁来学学。
(2)你还会模仿哪种动物的叫声?学一学,
让大家猜猜。
(3)我也带来了几种动物的叫声,你再来猜
猜。
课件。
过渡:动物的种类成千上万,有好多种动物离我们很远,我们无法直接见到它、了解它。
不过。
我们可以通过看书、上网去查找资料认识它们。
小朋友,今天,这5位动物朋友也为大家带来了不少动物知识,想看吗?
三、阅读资料,增长动物知识,增强热爱之心
1.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组员认真读懂你的一张资料卡。
然后,组长组织大家交流获得的新知识,还可以说说与卡片上的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
(1)领取“动物”资料袋;阅读;小组交流。
(2)大堂交流——
有的小朋友本来就对动物知识充满兴趣,通过刚
才的交流,又多了一些知识。
哪一组先来展示你
们的收获——请两组。
○相机引导大伙扩充相应内容,使交流者与“听
众”互动起来。
○其中一旦某人说到“十二种濒临灭绝”的动物,相机插入课件加以形象、生动的补充。
课件:
呈现其余十一种动物名称、部分图片。
○当说到长颈鹿、企鹅,就借助玩具动物活化知
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2.小结:通过阅读资料、通过交流,我们增长了动物知识,其中了解到有些本应该和人类一样在地球上快快乐乐生活的动物正越来越少,甚至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它们被称为“珍稀动物”(课件)(1)交流学生的现有知识:对这,你了解吗?(2)补充内容,让学生获得新认识:我带来了一些其他珍稀动物的图片,让我们看看。
(课件:
伴着音乐出现一组珍稀动物的图片——最后
定格在组图上)
(3)看着这一张张图片,看着它们(手势指那5个动物玩具),回响着生活中见过的一个个可
爱的动物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
么,或者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小结: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保护它们。
四、布置走廊,宣传动物知识
1.我建议:我们把动物明星卡、知识资料卡贴在走廊的墙壁上,成立“动物知识天地”,向大家宣传动物知识,让每个人了解动物、珍爱动物,好吗?
2.伴着音乐,贴卡片。
3.总结:动物与我们人类一起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除了宣传他们的知识,还可以怎样保护他们呢?下堂课再来谈《我与小动物》。
(动物明星卡、知识资料卡含丰富的信息量,课堂上因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只能进行小范围宣传。
为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成立“动物知识天地”的活动形式展出卡片,延伸到课堂之外,宣传的对象由本班孩子扩展到其他孩子。
使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到课堂外的生活。
)
专家总评:
《我与动物》原为《我与小动物》,教者因课堂上涉及的动物范围指向整个动物世界而改名。
活动中,教者紧扣目标,根据“品生”课程的特性、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对现行教材进行“再创造”,致力体现两性:生活性和情趣性。
从孩子真实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将他们喜爱的动物玩具、饲养的小动物融入课堂;在两次大堂交流中有意识地不断与他们的生活发生互动,使课堂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密切融合。
在饶有兴趣的环环活动中,使教材“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孩子自身的心智结构,既培养了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增强了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又助长了对动物知识的求知欲。
从而,使教学真正以孩子的生活世界为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