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孔灌注桩技术交底

钻孔灌注桩技术交底

钻孔灌注桩一、施工平台与护筒1、施工平台场地为浅水时,宜采用筑岛法施工。

筑岛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有关规定。

筑岛面积应按钻孔方法、机具大小等要求决定;高度应高与最高施工水位0.5—1.0m。

(1)钢管桩施工平台施工质量要求:①钢管桩倾斜率在1%以内;②位置偏差在300mm以内③平台必须平整,各联接处要牢固,钢管桩周围需要抛砂包,并定期测量钢管桩周围河床面标高,冲刷是否超过允许程度;④严禁船只碰撞,夜间开启平台首尾示警灯,设置救生圈以保证人身安全。

2、护筒设置1)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0—400mm。

2)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干处可实测定位,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

3)旱地、筑岛处护筒可采用挖坑埋设法,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质土必须分层夯实。

4)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m—2.0m。

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m以上。

若承压水位不稳定或稳定后承压水位高出地下水位很多,应先做试桩,鉴定在此类地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的可行性。

5)护筒埋置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2-4m。

7)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压,不漏水。

二、泥浆的调制和使用技术要求直径大于2.5m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对泥浆的要求较高,泥浆的选择应根据钻孔的工程地质情况、孔位、钻机性能、泥浆材料条件等确定。

三、钻孔施工1、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2、钻孔时,应按设计资料绘制的地质剖面图,选用适当的钻机和泥浆。

3、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平稳,在钻进中不产生位移或沉陷。

4、钻孔作业分班连续进行,填写的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

应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测和试验。

5、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钻孔,开孔的孔位必须准确。

开钻时均应慢速钻进,待岛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

6、采用正、反循环钻孔(含潜水钻)均应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的主吊钩始终要承受部分钻具的重力,而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具重力之和的80%。

7、用全护筒法钻进时,为使钻机安装平正,压进的首节护筒必须竖直。

钻孔开始后应随时检测护筒水平位置和竖直线,如发现偏移,应将护筒拔出,调整后重新压入钻进。

8、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

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四、清孔1、清孔要求: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符合钻孔质量标准的要求后方可清孔。

2、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五、灌注水下混凝土1、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吊装就位的技术要求1)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应确保不变形,接头应错开。

2)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其间距竖向为2m,横向圆周不得少于4处。

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

3)骨架入孔一般用吊机,无吊机时,可采用钻机钻架、灌注塔架。

起吊应按骨架长度的编号入孔。

2、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及备用设备1)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搅拌机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

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

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泵送机具宜采用混凝土泵,距离稍远的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3)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200—350mm,视桩径大小而定。

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压气试压。

3、水下混凝土配制1)可采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 2.5h,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2)粗集料宜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适当增加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

3)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4)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宜采用0.4—0.5,水灰比宜采用0.5—0.6。

5)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

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宜为180—220mm。

6)每立方米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kg,当掺有适宜数量的减水缓凝剂或粉煤灰时,可不少于300kg。

4、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技术要求1)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2)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3)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

4)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

5)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的调整导管卖深。

6)为防止钢筋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

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7)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

8)使用全护筒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当混凝土面进入护筒后,护筒底部始终应在混凝土面以下,随导管的提升,逐步上拔护筒,护筒内的混凝土灌注高度,不仅要考虑导管及护筒将提升的高度,还要考虑因上拔护筒引起的混凝土面的降低,以保证导管的埋置深度和护筒底面低于混凝土面,要边灌注、边排水,保持护筒内水位稳定,不至过高,造成反穿孔。

9)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5、灌注中发生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合理确定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6、承台1)用套箱法围堰施工水中桩基承台时,宜先填塞桩和预留孔之间的缝隙,然后在套箱内灌注水下混凝土封底,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抽干水,施工承台。

抽水时应限制抽水速度,以确保安全。

2)边桩外侧与承台边缘的净距不得小于设计规定的最小值。

3)承台的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承台的质量检验标准六、模板、支架和拱架1、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原则1)宜优先使用胶合板和钢模板。

2)在计算荷载作用下,对模板、支架及拱架结构按受力程序分别验算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3)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可设倒角。

4)结构简单,制作、拆装方便。

2、模板、支架和拱架可采用钢材、胶合板、塑料和其他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制作。

3、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应涂刷脱模剂,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处。

4、重复使用的模板、支架和拱架应经常检查、维修。

5、质量检验模板、支架和拱架制作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模板的型式及精度要求,在设计无规定时,可按下表执行。

(一)、模板、支架及拱架制作时的允许偏差(二)、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装的允许偏差七、钢筋的加工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3、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HRB400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

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5、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规定。

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应采取防止腐蚀、受潮变质的措施。

6、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7、电弧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

8、焊接时,对施焊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雨、雪、严寒设施。

9、钢筋的机械连接1)钢筋连接件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宜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15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2)对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要求,可依照焊接接头要求办理。

八、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及安装1、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焊接变形和预留拱度。

2)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检查每根接头是否符合焊接要求。

3)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为此,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焊接时,下面宜垫以厚度适当的钢板。

4)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的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

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2、在现场绑扎钢筋网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亦可用点焊焊牢。

2)墩、台身,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转角处的钢筋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在浇筑过程中不得松动。

3)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沿梁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在柱中应沿柱高方向交错布置,若是方柱则必须位于箍筋与柱角竖向钢筋交接点上。

但有交叉式箍筋的大截面柱,其接头可位于箍筋与任何一根中间纵向钢筋的交接点上。

圆柱或圆管涵螺旋形箍筋的起点和终点应分别绑扎在纵向钢筋上。

4)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非焊接钢筋骨架的多层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垫,保证位置准确。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钢板、锚固钢筋等)进行检查。

钻孔灌注桩技术交底马饮河桥及引道工程项目部2006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