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任务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新课标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任务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新课标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小
学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任务型单元作业
设计与实施
摘要: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越来越为教学工作者所重视,而作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科学设计作业不容忽视。

本文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任务型单元作业设计作为研究出发点,作为生本教育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旨在全面尊重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引导学生学习能力成长,是学生进行尝试性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作业形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任务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引言:作业是巩固与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

“双减”政策对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数量都提出了新要求,不是简单地减少作业量,而是在科学减少作业量的同时,实现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教师要改变当下作业效率低下的现状,对作业进行科学、有效、多元、合理设计,让作业直接指向课程目标,从而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促进学生语文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单元作业的内涵
单元作业是指打破单元内单篇课文之间的界限,在对单元内容进行系统的结构化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能够有效考查学生对单元核心知识的整体性、概念化理解的作业。

单元作业不是一种固化的作业形态,设计单元作业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单元的内容逻辑进行灵活处理。

设计单元作业,一是要整合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文本内容、助读系统等,规划作业类型,建立知识关联,结构化地融入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二是
在准确定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其在本册教材、本学段教学中的地位的基础上,整合单元内外资源,构建知识的前后关联,发挥作业促进学生迁移运用能力形成
的作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生成高质量学习成果,实现对单元核心知
识的深度理解。

二、建构项目式作业的情境框架
情境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

在大单元项目
式作业设计中,教师不妨根据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创设相应的
作业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
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作业设计上,教师可围绕“追寻成长足迹”
这一项目主题,以“古代→抗日战争时期→现代→当代”为时间轴,结合教材课
文内容设计四个具体的项目式任务情境,依次为“追寻古人成长足迹”“追寻小
英雄成长足迹”“追寻优秀儿童成长足迹”“追寻好少年成长足迹”,并结合情
境任务配以引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踏上这一单元的学习闯关之路,
正确完成习题,将获得相应数量的成长章。

难度越大,获得的成长章就越多。


准备好了吗?出发!加油!”“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还乡河,让我们一起追
寻小英雄雨来的足迹,勇敢闯关,继续争章,一起成长。

你准备好了吗?”“亲
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终极大挑战,预祝顺利通关!”被串联成游戏闯关模式的
大单元项目式作业趣味性十足,可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在情境中寻着人物深深
浅浅、写满故事的脚印,感受其“成长”过程和传递的优秀品质,并以其为榜样,将其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三、凸显文本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文章
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的表达形式,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品质,从而提高
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每篇文章、每个单元背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存在。

从小学语文教材价值层面来看,语文教学对学生有着多重价值“文本内容价值”“表达形式价值”。

在单元作业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内容,还应注意引导学
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布局谋篇。

以《秦陵兵马俑》为例。

小学阶段主要以写人记事类的文章为主,在单元作
业设计中,这一类课文也应有相应的作业设计内容。

三年级上册、下册,四年级
上册、下册四册教材中都出现了介绍名胜古迹类的文章,这几篇课文在写法上有
一个共同点,都在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介绍了地理位置等概况,都以一句过渡句贯
穿全文。

因此,学完《秦陵兵马俑》一文后,对这一类课文的作业设计,进行了
宏观的设计:再去读一读《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赵州桥》,针对课文
内容或文章的写法提出1、2个问题,并尝试回答。

挖掘出不同年段中同一题材
的文本价值,这是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时必须要进行考虑的。

四、深入解读教材,确定目标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载体,感受人物品质,学习作者表达,运用知识
与技能是最终目的。

单元作业设计时,应把握各单元目标间的联系,做到不同单
元目标的递进性。

以第八册第四单元质疑单元年为例:《晏子使楚》学习后,引
导学生针对三处描写楚王的词语进行质疑,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颐和园》课后引导学生针对句子进行质疑。

《秦陵兵马俑》课后引导学生针对《赵州桥》《埃及金字塔》等课文进行质疑。

从文章的结构进行质疑,抓住线索理解课文主
要内容。

通过单元的滚动式训练,技能训练目标更加清晰,学生能扎实掌握本领,这样的训练更加有效。

每个单元都有其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每篇课文都有其需要掌握的词语和语段,无论是单课作业还是一单元后的作业设计都不可能将所有的词句段囊括其中。


此在单元作业设计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进行有效取舍,合理安排。

在对
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取舍后,关注同一单元中五篇课文间的作业设计的练习,提高
教师的课后作业设计能力。

通过“单元作业目标”和“单元知识点”撰写,引导
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中,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重视单元目标在单元作业设计中
的比重。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单元项目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切实需求。

这种作业设计方式不仅能促进师生双方相互
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还能促使教
师为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这样,教师可从传统教学角色中跳脱出来,完成“华丽转身”,发挥教育的应有之义,
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猷莉,张晓岚,任明满.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J].语文建
设,2022(16):37-40.
[2]邴业宇.双减背景下以任务驱动助力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研究——以部
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J].考试周刊,2022(39):47-50.
[3]罗雅文,任强."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基于语文
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4):15-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