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操纵与摇荡期末总复习考试题目类型:1. 名词解释(5题)2. 填空(10题左右,空不限)3. 画图题(1~2题左右)4. 简答题(5~6题左右)5. 计算分析题(2题)考试内容(操纵性):第一章绪论1. 操纵性的定义?操纵性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所谓操纵性是指船舶按照驾驶者的意图保持或改变其运动状态的性能,即船舶能保持或改变航速、航向和位置的性能。
船舶操纵性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A、航向稳定性:它是指船舶在水平面内的运动受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当扰动完全消除后,保持原有航向运动的性能;B、回转性:它是指船舶应舵作圆弧运动的性能;C、转首性及跟从性:它是指船舶应舵转首及迅速进入新的稳定运动状态的性能。
前者称为转首性,后者称为跟从性;D、停船性能:它是指船舶对惯性停船和倒车停船的响应性能。
第2章船舶操纵1、描述船舶运动的坐标系?什么是首向角、漂角以及航速角(定义及正负号)?答:为了描述船舶的运动,我们常采用一下两种右手坐标系:a、固定坐标系Oxyz,它是固定在地球表面的右手坐标系,其原点O可以任意选择,通常与t=0时船舶重心G的位置相一致。
Xy平面位于静水面内,z轴垂直向下为正。
b、运动坐标系Gxyz,它是以船舶重心位置G为原点而固定于船体上的直角坐标系。
x、y和z轴分别是经过G的水线面、横剖面和中纵剖面的郊县,x轴向首为正,z轴向下为正。
首向角:船舶的重心位置和船舶中纵剖面与x轴交角,称为首向角。
由x轴转到中纵剖面顺时针为正。
漂角:船舶重心处的速度矢量V与x轴正方向的交角称为漂角,规定由速度矢量转到x 轴顺时针方向为正。
航速角:Xo轴到V的夹角,顺时针为正。
2、水动力导数(回答要全面)?水动力模型?水动力导数的物理意义(位置导数、旋转导数、角加速度导数以及舵导数,要求会分析其正负号)答:水动力导数:水动力模型:3. 船舶运动稳定性包含哪三部分?(直线、方向、位置,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答:直线稳定性:船舶受瞬时扰动后,最终能恢复直线航行状态,但航向发生变化;方向稳定性:船舶受扰后,新航线为与原航线平行的另一直线;位置稳定性:船舶受扰后,最终仍按原航线的延长线航行。
显然,具有位置稳定性必同时具有方向和直线稳定性,具有方向稳定性必同时具有直线稳定性。
反之,若不具有直线稳定性,也不可能具有方向和位置稳定性。
4. 稳定性横准数C(直线稳定性的判断条件)?(试从稳性衡准数C的表达式分析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并分析如何改善船舶的直线稳定性。
)答:直线稳定性的条件归结为:C=YvNr-Nv(Yr-mu1)>0,该式为稳定性横准式,系数C 称为稳定性横准数。
C>0表示船舶具有直线稳定性,C<0表示不具有直线稳定性。
如只要判断船舶是否具有直线稳定性,不必去求、,只要判断C的正负即可。
在深水中,Yrr小于mu1r(离心力),故原式可以改写成:Nv/Yv<Nr/(Yr-mu1)。
不等式两边都具有力臂的因次,左边项称为位置力臂,用lv表示,右边项称为阻尼力臂,用lr表示,因此,直线稳定性的条件也可表示为:lv<lr。
使船体水线以下侧投影面积(中纵剖面面积)向首、尾两端分布,可使|Nr|增大,即lr 增大,对稳定性有利。
但首部面积增大,使侧面积中心向前移动,|Nv|增啊,lv也增大,对稳定性不利。
只有增大尾部面积,如采用增加尾倾,增大呆木或尾鳍面积,既可使|Nr|增大,也可使|Nv|,减小,可改善稳定性。
反之,若为了改善其他性能,必须损失一些稳定性时,可采用削小呆木,呆木开孔,增加首踵等措施。
5. 船舶回转运动的基本概念(回转圈、回转运动的三个阶段、定常回转直径、反横距、回转枢心)?答:直线航行的船舶,将舵转至某一舵角,并保持此舵角,船将做曲线运动,称为回转运动。
船舶重心的运动轨迹称为回转圈。
回转运动的三个阶段:(1)转舵阶段:船舶从开始执行转舵命令起到实现命令舵角止的阶段(大约8—15秒时间),称为转舵阶段;(2)过渡阶段:从转舵终止到船舶进入定常回转的中间阶段,称为过渡阶段;(3)定常阶段:在回转运动中,过渡阶段终了,船舶运动参数开始稳定,达到新的平衡阶段,称为定常阶段。
定常回转直径:在回转运动中,船舶进入定常阶段后的回转圈的直径称为定常回转直径。
满舵条件下的定常回转直径称为最小回转直径。
定常回转直径与船长的比值称为相对回转直径。
反横距K:船舶离开初始直线航线向回转中心的反侧横移的最大距离称为反横距。
通常K=(0-0.1)D。
回转枢心:船舶做回转运动时,在某一瞬时,船舶中纵剖面上各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中纵剖面上漂角为零的点,即在该点上速度的方向与中纵剖面相一致,横向速度为零,称为回转枢心。
6. 回转时产生速降的原因?(阻力和推进两方面)答:船舶在小舵角回转时,漂角很小,航速变化也不大。
但在满舵回转时,漂角增大,因而使船舶前进阻力增大,离心力的前进方向分量也大大消耗了桨的推力,另一方面桨的工作条件改变,转速略有下降,效率也会降低,造成船舶前进速度显著减小,其减小量可达回转初速的40%左右,称为回转速降。
7. 回转过程中横倾角的变化?(内倾—外倾,要求会分析:舵力,流体惯性力以及离心力)答:在转舵阶段,回转轨迹的曲率中心在回转圈外侧,作用于船体的主要是多里和横向惯性力以及它们对重心的力矩,结果使船发生向回转圈一侧的内倾。
由于舵力较小,一般来说,传的内倾角是不大的;在过渡阶段,漂角和角速度不断增加,作用于船体上的水动力亦不断增大,逐渐由次要作用变为主要作用,船舶由内倾变为外倾,到定常阶段形成稳定的横倾角。
实际上,水动力的增加是很快的,在使船由内倾转为外倾的倾侧力矩的迅速作用下,船舶所能达到的最大横倾角要大于定常阶段的稳定横倾角,并在1-2次摇摆之后最终稳定于值。
的大小与转舵时间有关,转舵时间越短,越大。
8. 一阶K-T方程?(操纵性良好的船应该具有怎样的K、T指数;为什么直线稳定性好的船回转性差;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可以在保证直线稳定性的前提下改善船舶的回转性?)答:操纵性良好的船应具有:大的正K值,小的正T值,大的P值。
措施:增加舵面积(即增加和的绝对值)或将舵远离船舶重心(即增加的数值),能够使K增大,回转性变好,而又不损害直线稳定性。
9. 回转性、转首性以及跟从性的区别?(半径大小;航向改变容易困难;进入新状态快慢)10. 船舶操纵性试验有哪些?(回转试验、Z形操纵试验、螺线试验、逆螺线试验以及回舵试验)答:操纵性试验分为模型试验和实船试验两种,模型试验又可分为自由自航模操纵性试验和约束模操纵性试验两种。
P29711. 换舵首向角、转首滞后的定义?答:换舵首向角:转首滞后:12. 如何由试验结果判断船舶的操纵性?(实验结果图)第3章舵的设计1. 舵的几何要素?(舵面积、舵高、舵宽、展弦比、平衡比、厚度比以及舵剖面)答:舵面积:用表示,指未转动的舵叶轮廓在中纵剖面上的投影面积;舵高:用h 表示,为沿舵杆轴线方向,舵叶上缘至下缘的垂直距离;舵宽:用b表示,为舵叶前、后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展弦比:用表示,指舵高与舵宽之比值;平衡比:又称平衡系数,用e表示,指舵杆轴线前的舵面积与整个舵面积的比值;厚度比:用表示,舵剖面的最大厚度与舵宽的比值;面积比:用表示,舵面积与船体垂线间长和设计吃水d的乘积之比值;舵剖面:指与舵杆轴线垂直的舵叶剖面。
2.舵的分类?特种操纵装置?答:舵可以概括的分为普通舵与特种舵,普通舵都是被动舵,即在相对来流速度作用下才产生舵力和转船力矩,没有相对来流速度也就没有舵效。
普通舵可以根据不同特点分成下述一些类型:根据舵的支承情况,分为多支承舵、双支承舵、半悬挂舵和悬挂舵四种;根据舵的剖面形状,可分为平板舵和流线型舵;根据舵杆轴线的舵宽度上的位置可分为不平衡舵、平衡舵和半平衡舵(即半悬挂式半平衡舵)。
考试内容(耐波性):第1章耐波性概述1、耐波性的定义?答:船舶耐波性是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特性的统称,它包括船舶在波浪中所产生的各种摇荡运动以及由这些运动引起的砰击、飞溅、上浪、失速、螺旋桨飞车和波浪弯矩变化等性能,直接影响船舶在风浪作用下维持其正常功能的能力。
2、船舶在波浪中有几种运动形式?其中对船舶航行影响最大的是?答:当遭遇浪向在左、右舷0°—15°之间时称为顺浪。
遭遇浪向在左、右舷165°—180°之间时称为顶浪。
顺浪和顶浪统称纵向对浪,纵向对浪主要产生纵向运动,它包括纵摇、纵荡和垂荡,其中主要是纵摇和垂荡。
遭遇浪向在左、右舷75°—105°时称为横浪。
横浪主要产生横向运动,它包括横摇、首摇和横荡,其中主要是横摇。
遭遇浪向在左、右舷15°—75°时称为尾斜浪。
遭遇浪向在左、右舷105°—165°时称为首斜浪。
尾斜浪和首斜浪既产生纵向运动,也产生横向运动。
其中对船舶航行影响最大的是横摇、纵摇和垂荡。
3. 耐波性基本概念?(砰击、上浪、失速、螺旋桨飞车)答:砰击:由于严重的纵摇和垂荡,船体与风浪之间产生猛烈的局部冲击现象称为砰击。
砰击多发生在船首部。
砰击发生时首柱底端或船底露出水面,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以较大的速度落入水中和发生猛烈的撞击。
上浪:船舶在风浪中剧烈摇荡时风浪涌上甲板的现象称为上浪。
上浪时船首常常埋入风浪中,海水淹没首部甲板边缘,甲板上水。
上浪主要是由严重的纵摇和垂荡引起的。
失速:它包括风浪失速和主动减速。
风浪失速是指推进动力装置功率调定后,由于剧烈的摇荡,船舶在风浪中较静水中航行时航速的降低值。
主动减速是指船舶在风浪中航行,为了减小风浪对船舶的不利影响,主动调低主机功率,使航速比静水中速度下降的数值。
螺旋桨飞车:船舶在风浪中航行时,部分螺旋桨叶露出水面,转速剧增,并伴有剧烈振动的现象称为螺旋桨飞车。
第2章海浪与统计分析1.海浪的分类?影响风浪大小的三要素?答:海浪大致分为三类:(1)风浪:它是在风直接作用下产生的,表面看来极不规则的海浪,也叫不规则波,是船舶航行中最经常遇到的一种海浪。
(2)涌浪:它是由其他风区传来的波,或由于当地的风力急剧下降,风向改变或风平息之后形成的海浪。
涌的形态和排列比较规则,波及的区域也比较大。
在一个海区内常见风暴未到而涌先到,或者风暴已过仍存在涌。
(3)近岸浪:当水深小于波长的1/2时,在海岸与浅滩附近所形成的波浪。
由于涌的形状比较规则,它可以近似的用规则波来表示,例如余弦波。
影响风浪大小的三要素:(1)风速,即在水面规定高度上风的前进速度;(2)风时,即稳定状态的风在水面上吹过的持续时间;(3)风区长度,即风接近于不变的方向和速度在开敞水面上吹过的距离。
风速越大,风时越久,风区长度越长,海水从风那里获得的能量越多,风浪要素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