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24)《土地信息系统》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0724)《土地信息系统》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1 (0724)《土地信息系统》复习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信息系统与土地信息系统

#第三节 土地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数据与信息、地图与地理信息、土地信息等相关概念。

2、了解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发展与应用。

重点与难点:

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关系、地图的定义及分类、地理信息的概念及特征、土地信息与土地数据的关系、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土地信息与土地数据的关系、土地信息构成及特征和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

第二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及数据结构

#第一节 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

第二节 数据输入、输出与表达

☆第三节 数据结构与数据管理

基本要求:

1、主要介绍土地信息系统功能与数据间的关系及其信息来源。

2、数据的输入、输出和表达方式。

3、栅格空间数据模型和矢量空间数据模型。

本章重点与难点:

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源、空间数据类型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栅格空间数据模型和矢量空间数据模型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输入。

第三章 空间数据获取及空间数据质量

#☆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特征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类型与表示方法

#☆第三节 空间数据的获取

第四节 空间数据的转换

第五节 空间数据的质量

基本要求:

1、主要介绍各种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2、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数据的测量尺度。 2 3、空间数据质量的相关概念、误差来源和控制.

4、空间数据获取的获取来源和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

本章重点与难点:

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数据的测量尺度、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地图数字化;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编辑及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第四章 数据库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地信息的概念数据模型

☆ #第三节 空间数据库设计

第四节 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五节 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基本要求:

1、数据库的特征及其相关概念,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2、几种土地信息概念数据模型的介绍。

3、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过程。

4、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维护。

学习重点与难点:

数据库的特征等基本概念、空间数据库的功能和组成;土地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模型。

第五章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第一节 空间数据查询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 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

基本要求:

1、空间数据查询的含义、查询方法和结果显示。

2、空间变换、再分类、缓冲区分析等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3、地统计分析与克里格插值。

4、网络分析与拓扑叠加分析。

本章重点与难点:

空间查询方法、缓冲区分析、地统计分析、克里格插值、网络分析与拓扑叠加分析;利用ArcView和ArcGis进行空间分析

第六章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 土地信息技术

第二节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

3 基本要求:

1、土地信息分类及编码。

2、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办法(MapGis)。

本章重点与难点:

土地信息分类及编码、利用MapGis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技术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办法;利用利用MapGis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技术操作。

4 (00724)《土地信息系统》样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数据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材料,它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 、 、 、和 的组合。

2、地理信息是指与所研究的地理实体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包括 、 、 、空间分布 、 和 。

3、遥感影像处理一般包括 、 、 、和 等内容。

4、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可以分成 和 两大类。

5、拓扑关系是土地信息中描述土地要素空间位置和空间方向不可缺少的基本信息,空间数据常见的拓扑关系有 、 和 。

6、利用MapGis6.6进行矢量化时, 键可以利用它进行捕捉线头线尾、靠近线等操作。

7、通过对土地空间数据的分析,归纳起来,其误差类型主要有4大类,即 、 、

和 。

8、土地信息中的属性数据主要是用来描述 的,它们描述地块的 、 、

和 。

9、在我国,除1∶1000000地形图采用 投影外,其余基本比例尺地图(1∶500000、1∶250000、1∶100000、1∶50000、1∶25000、1∶10000、1∶5000)均采用 投影。

二、简答题(25分,每小题5分)

1、简述土地信息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2、简述土地信息系统具备哪些方面的特征?

3、建立空间数据质量标准要素及其内容是什么?

4、空间数据库与一般数据库相比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5、空间分析的定义及其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15分)

简要分析利用GIS软件相关空间分析功能确定村镇规划中心村的位置。

四、应用题(15分)

简要说明利用MapGis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库中光栅校正的步骤。

5 样题答案

一、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数据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材料,它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 文字、 符号、图像和 声音的组合。

2、地理信息是指与所研究的地理实体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包括 数量、质量、 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

3、遥感影像处理一般包括几何纠正、信息增强、信息提取、和信息复合和分类等内容。

4、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可以分成 抽象数据结构和 数据存储结构 两大类。

5、拓扑关系是土地信息中描述土地要素空间位置和空间方向不可缺少的基本信息,空间数据常见的拓扑关系有 拓扑邻接 、 拓扑关联 和 拓扑包含 。

6、利用MapGis6.6进行矢量时, F12

键可以利用它进行捕捉线头线尾、靠近线等操作。

7、通过对土地空间数据的分析,归纳起来,其误差类型主要有4大类,即几何误差、 属性误差 、 时间误差

逻辑误差

8、土地利用信息分类是土地分类中最常用的一种。它一般以

土地利用的类型 、土地利用的性质 和 土地经营的特点 为依据。

9、在我国,除1∶1000000地形图采用Lambert(正轴等角割圆锥) 投影外,其余基本比例尺地图(1∶500000、1∶250000、1∶100000、1∶50000、1∶25000、1∶10000、1∶5000)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二、简答题(25分,每小题5分)

1、答案要点:

(1)区域分布性;(2)数据量大;(3)信息载体的多样性;(4)土地信息的动态性

2、答案要点:

(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土地空间信息的能力;

(2)以土地研究和土地决策为目的,以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土地信息;

(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土地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土地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LIS的重要特征,使LIS得到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

3、答案要点:

1)数据情况说明。要求对地理数据的来源、数据内容及其处理过程等做出准确、全面和详尽的说明。

(2)位置精度或称定位精度。为空间实体的坐标数据及实体真实位置的接近程度,常表现为空间三维坐标数据精度。它包括数学基础精度、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接边精度、形状再现精度(形状保真度)、像元定位精度(图像分辨率)等。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又可分为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

(3)属性精度。指空间实体的属性值与其真值相符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地理数据的类型,且常常与位置精度有关,包括要素分类与代码的正确性、要素属性值的准确性及其名称的正确性等。 6 (4)时间精度。指数据的现势性,可以通过数据更新的时间和频率来表现。

(5)逻辑一致性。指地理数据关系上的可靠性,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内容(包括空间特征、专题特征和时间特征),以及拓扑性质上的内在一致性。

(6)数据完整性。指地理数据在范围、内容及结构等方面满足所有要求的完整程度,包括数据范围、空间实体类型、空间关系分类、属性特征分类等方面的完整性。

(7)表达形式的合理性。主要指数据抽象、数据表达与真实地理世界的吻合性,包括空间特征、专题特征和时间特征表达的合理性等。

4、答案要点:

(1)数据量特别大。

(2)不仅有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还有大量的空间数据。

(3)数据应用广泛。例如地理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与规划、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市政管理、道路建设等。

5、答案要点:

空间分析是基于土地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理分析技术,是指接近、毗邻、符合、交叉和其他模式的拓扑关系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广义的空间分析,应当包括下述5个基本内容,即空间位置分析、空间分布分析、空间形态分析、空间关系分析和空间相关分析。

三、论述题(15分)

答案要点:

(1)选址的依据;(2)利用GIS功能如何确定中心村的数量;(3)利用GIS功能如何确定中心村位置;(4)利用GIS功能如何确定中心村的大小。

四、应用题(15分)

答案要点:

在MAPGIS系统下“镶嵌配准”模块功能中进行。

(1)、将扫描后的光栅*.TIF转换为*.MSI格式

质量控制:校正后中误差小于1,校正后的光栅格式为RBM格式。

(2)、打开*.MSI 格式影像——镶嵌融合——图幅生成控制点——输入图幅信息和四个图廓角经纬度,生成GCP——镶嵌融合——校正参数(多项式次数为:二次多项式;重采样方式为:双线形)——顺序修改控制点——保存控制点数据——生成质量评估为文件——输入图幅信息——生成质量报告(中误差小于1)——校正预览——逐格网校正——输出文件(*.RBM格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