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预习导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年周武王伐灭商,建立周朝,史称。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

内容:(1)核心和对象: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和,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权利和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和的义务。

分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的独立性。

同时,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实行再分封。

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作用:加强了,扩大了,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延绵数百年的强国。

西周的分封制的特点: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分封对象多样化,以周姓王室贵族为主;周天子享有至尊权威;土地、义务是天子、诸侯的纽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西周的宗法制度: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作用:宗法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2.宗法制特点:核心是制,称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统治。

【教材整合与合作探究】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夏朝(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启始创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商朝建立后,也采用世袭制,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两种世袭方式2.商代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3.夏商政治特点:(1)建制: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地方封伯、侯(2)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3)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二、西周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及灭亡(1)建立: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灭亡:前771年,犬戎灭周幽王,西周灭亡。

2.分封制(1)含义:“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史称“封藩建卫”。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3)概况:武王建周后,进行了大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周公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4)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

)子镇(5)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周天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诸侯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等权利。

(7)诸侯国:齐、鲁、燕、卫、晋等。

(8)评价:利: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弊: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9)分封制的破坏表现: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无法控制;战国末年,周王室大部分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10)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形态:①君臣关系、大宗小宗关系、等级从属关系。

②周天子对诸侯国实行间接统治,没有绝对支配权,诸侯国具有独立性。

③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松散的政治联盟。

(11)概念辨析:西周的“封建”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

①西周的“封建”:即“封国土,建诸侯”。

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封制,指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使他们在封定的区域内建立邦国。

秦废封建,置郡县。

封建制度: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是西周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2.目的: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宗法制的特点(1)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3)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行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7、情景创设:我们来做包青天——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4.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课堂练习】1、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是自己领地的收入,一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A.秦朝B.西周C.唐朝D.清朝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4.《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课后作业】一.单选题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②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③卿大夫——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④诸侯——诸侯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2.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3.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5.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6.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 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 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7.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连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8.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9.《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材料不能说明 ( )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C.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D.血缘是联结政治关系的纽带10.近日,江苏丹阳葛城的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证明春秋时期这一地区属吴国管辖。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可以佐证西周的 ( )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11.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二.非选择题12.(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

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