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 PPT课件
超声与生物组织间的相互作用
热机制 机械机制 空化效应
LATER
(一)两个基本概念 ◆ 声特性阻抗
介质的密度(ρ)与声速(c)的乘积,不 同组织的声特性阻抗不一样。
◆ 界面
两种具有不同声阻抗的介质的接 触面。
大界面: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长 小界面:界面尺寸小于超声波长
反射与折射
◆
声束遇到大界面时,就会产生折射与反射
界面的反射信号是声像图的主要组成部 分
衍射和散射
超声遇到小界面时,发生衍射和散射 。 人体中的散射源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脏器内 部的细微结构。
衍射和散射示意图
4.吸收衰减特性
超声波在介质内的传播过程中,随 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声波的能量逐 渐减少,这一现象称为超声波衰减。 声波衰减与介质对声波的吸收、散 射以及声束扩散等原因有关,其中 吸收是衰减的主要因素。
头 ) —— 发 出 超 声 和接收超声回波。
超声诊断仪基本原理
超声的发生通过逆压电效应发生声能
示波屏 产生图像
由主机 处理放大 换能器
(探头)
人体 组织
利用正压电效应接收超声转为电能
超声的传播
1.传播速度 (c)
由传播介质决定,不同人体组织器官的声速不同, 平均声速为1540米/秒,其中空气最小(350米 /秒),骨骼最大(3850米/秒)。
2.超声频率 (f)
由探头中压电材料决定,在2.2~10兆赫兹范围。
3.超声波长 (λ)
超声波长与声速和频率满足关系式:c = f ·λ
超声声束的空间分布
1.声束 在一个有限的立体角内传播的超声 。
2.声轴
声束的中线。
3.近程区
靠近探头区域,声束等宽
4.远程区 远离探头区域,声束发散
生物组织对入射超声的作用
超声诊断 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超声诊断 (ultrasonic diagnosis)
是指运用超声波的原理对人体软 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功能状 态作出判断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一、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一)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优点):
(1) 检查实质性脏器的: 大小(径线值) 形态特征 边界、边缘的光滑、清晰程度 脏器内部回声 ①内部支持结构和管道 结构(如:血管等)。 ②内部光点密度、粗细、 亮度、分布等。
1.压电效应 是电能与声能相互转换的过程。
2.超声的产生 电场作用到特定的材料两端引起振动,
在周围介质中传播形成超声,是逆压电 效应过程。 3.超声的接收
声场作用到特定的材料两端产生电位差, 通过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是正压电效 应过程。
二. 超声诊断原理:
超声诊断仪组成: 1.主机 2. 换 能 器 ( 探
二、超声诊断的学习指导
基础学科的知识 必要的临床医学的知识 注重实践技能的操作
第二章 超声成像的原理基础
超声波——声波频率超出人耳听力范 围20KHz(千赫兹)的高频声波称为超声 波。
目前应用于医学诊断超声波频率在 0.5-60MHz(兆赫兹),其中又以2.5-10MHz 最为常用。
超声的产生与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