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2

2018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2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通过对比分析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培养辩证的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1.结合教材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分析二者的区别。

2.结合“木桶效应”,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知道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结合教材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观点,分析三种不同观点的理论依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4.结合我国实际,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并区分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同。

5.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并分析不同国家要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所应采取的政策和对策。

课程导学建议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节课主要学习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1.本节的难点之一是区分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对于学习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

因此可以通过对“木桶效应”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资源决定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而最小的环境承载力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道理,同时该理论还揭示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揭示了人类发展与环境的深刻矛盾,说明了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应有限的人口。

对于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不同观点,可以采取辩论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2.对于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应该结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理想人口与极限人口这部分知识,让学生知道合理人口容量是一个最适宜值,同时应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十分突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国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对于不同地区出现的人口问题,应引导学生分析合理人口容量对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既可以保持好生态平衡,又可以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①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②。

二、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③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④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制约因素:⑤、⑥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三、人口合理容量1.条件:按照合理的⑦、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的⑧。

2.实质:⑨的人口数量。

3.措施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⑩之内;建立。

地区:尊重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域。

【答案】①持续供养②人口数量③智力④社会文化准则⑤资源⑥科技发展⑦生活方式⑧生活质量⑨最适宜⑩合理的规模公平秩序人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学习交流1.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很小吗?【提示】不一定。

虽然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还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有关。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本国的资源,还取决于对国外或其他地区的资源、智力和技术等的利用程度。

2.《中国人口与环境》一书中指出:“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

”如何评价、理解其中的7亿与16亿的区别?【提示】这里所说的最适宜人口指的是适度人口,即人口合理容量。

而最大人口数量指的是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适宜人口为7亿左右,而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左右。

适宜人口是理想的人口规模,与环境人口容量含义不同。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宜人口要小于该国或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思维探究创新环境人口容量1.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旨在从全球的角度研究人类目前和未来的困境。

该俱乐部于1972年推出了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下图出自这份报告,它从人口、资源、污染、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值等五个方面对世界未来趋势做出了预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画反映了什么问题?(2)结合教材,分析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性。

(3)结合教材图1.11,说明资源的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就我国西北地区而言,哪种资源可能是那块“最短的木板”?【答案】(1)图中反映的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增多、资源减少、污染加剧,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人类生活质量下降。

这说明地球的承载力是有极限的。

(2)见。

(3)一般地说,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我国西北地区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水资源缺乏,因此水资源成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即水资源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2.自20世纪30年代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现并提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瑷珲—腾冲线”(胡焕庸线)以来,我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不仅未发生变化,且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更加显著。

“瑷珲—腾冲线”即自我国东北的瑷珲至西南的腾冲划定的一条虚拟地理分界线,此线以东地狭人多,以西地广人稀,以此形象地描述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格局。

结合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自然环境、地域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等,分析中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缺少淡水;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开放程度低,环境人口容量小是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原因。

【点拨】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最大承载能力,受资源、科技、开放程度、消费水平因素影响,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小往往由某一关键条件决定,如我国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续表人口合理容量1.一块草地,有牧民在这里放牧生活。

当牧民人数为100人时,牧民能幸福地生活,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若牧民人数增加到200人,则牧民的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并出现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现象,但尚能生存。

若牧民人数再增加,则会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根据材料探讨,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有什么区别?【答案】环境承载力是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

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一个极限值,也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则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它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值,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2.科学家根据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提出我国生态的理想负荷能力应为7亿到10亿。

主要基于以下5点:按粮食产量,不宜超过12.6亿人;按能源的理想负荷,不宜超过11.5亿人,按土地资源,不宜超过10亿人;按淡水供应,不宜超过4.5亿人;按动物蛋白供应,不宜超过2.6亿人。

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教材“活动”,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答案】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资源相对数量有限。

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较低,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加重了我国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严重,因此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3.三峡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由于工程建设,库区的大量城镇、村庄将被淹没,移民成为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据统计,按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计算,水库淹没区将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多个县(市、区)。

至2009年工程全部建成时,移民总数超过100万人。

三峡地区地处亚热带丘陵山区,长期以来土地过度开垦,人地矛盾尖锐,库区人均耕地仅0.08公顷,而周边又多为贫瘠的坡耕地。

围绕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妥善安置好库区百万移民问题,形成了三种移民方案。

第一种方案:原库区居民全部就地后靠,大力发展山区农业生产。

第二种方案:原库区居民全部外迁。

第三种方案:原库区居民就地后靠与外迁相结合。

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比较科学、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案】三峡移民方案的选择涉及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

第一种方案,将导致当地人口压力增大,势必造成库区生态环境恶化。

第二种方案,移民工程量大、投资大、工作难度大,而且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第三种方案则既避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减少了移民工程量,缓解了移民迁入地的经济负担。

所以第三种方案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案。

【点拨】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最大差异在于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大容纳值,人口合理容量是建立在环境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最大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基础智能检测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回答1~2题。

1.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解析】根据汪士铎的惊呼,可以判断出清朝时期资源开发已近极限,如今消费水平提高了(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那么导致环境人口容量增大的重要因素只能是科技发展水平。

【答案】 C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解析】了解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目的是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以应对我国的人口问题。

【答案】 C3.读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我国人口垂直分布规律。

(2)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本题结合海拔及人口密度两项指标可得出答案。

第(2)题,结合西藏地理环境特点及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答案】(1)平原、丘陵密度大,随着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减小。

(2)不能。

西藏气候高寒,生态脆弱,环境承载能力小;交通闭塞,与外界联系困难,科技落后,资源开发程度低;社会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低下;等等。

【答案】①人口数量②资源③科技发展水平④最适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