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五年制局部解剖学课件胸部PPT
临床医学五年制局部解剖学课件胸部PPT
(五)胸内筋膜 Endothoracic fascia
衬托于胸廓内面的深筋膜。覆盖胸膜顶-胸膜上膜,覆盖 膈-膈上筋膜。
胸内筋膜
•行胸膜腔穿刺术在何部位进行?
•施行胸膜腔穿刺术需经过哪些层次?
①皮肤 ②浅筋膜 ③深筋膜 ④胸壁肌
⑤肋间肌 ⑥胸内筋膜 ⑦壁胸膜
临床行胸膜腔穿刺术(抽液)常选在肩胛线或腋后线、 第7或8肋间隙中部或肋上缘稍上方进针。
胸骨角
①向后平对第4 胸椎下缘;
②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的水平,即气管杈水平;
③平左主支气管与 食管交叉处,即食 管的第2狭窄处;
④平主动脉弓的起、 止处;
⑤动脉韧带连与左肺动脉 与主动脉弓之处;
⑥奇静脉汇入上 腔静脉处;
⑦ 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二)标志线 (1) 前正中线 (2) 胸骨线 (3) 锁骨中线 (4) 胸骨旁线 (5) 腋前线 (6) 腋中线 (7) 腋后线 (8) 肩胛线 (9) 后正中线
(一)血管 膈的动脉来自: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膈上、下动脉、 下位肋间后动脉的分支。 伴行静脉注入胸廓内静脉、肋间后静脉和下腔静脉等 (二)淋巴 膈上淋巴结引流膈、壁胸膜、心包和肝上面的淋巴,其输 出管入胸骨旁和纵隔前后淋巴结。膈下淋巴结引流膈下面后 部的淋巴入腰淋巴结。 (三)神经 膈神经支配膈的中央部。副膈神经出现率48%
女性胸廓内动脉的 2-6穿支 和第3-7肋间后动脉的穿支 还分布于乳房。
(2)静脉: 胸廓内静脉 肋间后静脉
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2.皮神经 Cutaneous n. 锁骨上神经:约3~4支,分布于胸前外侧壁和 肩部皮肤。 肋间神经皮支
(三)乳房 The breast(mammary gland) 1.位 置:位于第2(3)~第6(7)肋高度的 浅筋膜内。
膈三个孔通过的结构
腔静脉孔:平第8胸椎,通过 下腔静脉、右膈神经的分支 食管裂孔:平第10胸椎,食 管、迷走神经、胃左血管的食管支 和淋巴管通过。裂孔与食管间有韧 带,孔周围有肌环,可固定食管。 主动脉裂孔:平第12胸椎, 胸导管、主动脉和胸壁的淋巴管通 过,有时奇静脉、半奇静脉也通过。
膈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b. 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c. 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并与对 侧乳房淋巴管相吻合
d. 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并与腹前 外侧壁上部及膈下淋巴管相吻合,从而与肝上面的 淋巴管间接相连 e. 乳房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二、深层结构 Deep Structures
2.结构
乳房由乳腺、脂肪和皮肤等构成。被结缔组织隔分成15~ 20个小叶,每叶有1条输乳管,呈放射状排列。 乳房悬韧带又称Cooper韧带,为连于乳房皮肤与乳腺深面 的胸筋膜之间的许多纤维组织小束,对乳房起固定作用。
乳房后隙:为浅筋膜深层与胸肌筋膜间的间隙, 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
3.淋巴回流Lymph drainage a. 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汇入胸肌淋巴 结,是乳房淋巴回流主要途径
1. 深筋膜 Deep fascia • 浅层Superficial layer: 覆盖胸大肌,与腹部和背部深筋膜相延续 • 深层Deep layer: 包绕锁骨下肌和胸小肌,并形成锁胸筋膜
2. 肌层 第一层为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为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
胸肌间隙:胸大、小肌的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和 2-3个胸肌间淋巴结
食管下三角 Infraesophagus triangle
由胸主动脉、心包和膈围成, 其内有食管下部
2.纵隔右面观
中部为右肺根 肺根前方为右膈神经、右心包 膈血管,前下方为心包 肺根上方有奇静脉弓、右头臂 静脉、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
肺根后方为奇静脉、右迷走神 经、右交感干、内脏大神经和 食管
二、上纵隔
织包裹构成肺根。
主要结构为肺动脉、 肺静脉、支气管 。
肺根结构的排列:
由前向后: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和下肺静脉 由上向下:左肺根为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脉和下肺静脉 右肺根为主支气管、肺动脉、上肺静脉和下肺静脉
(三)支气管肺段 肺段支气管:为气管的第三级分支。每个肺有
10条肺段支气管。
支气管肺段 (肺段):
气管杈内面有气管隆嵴作 为辨认标志。
2.毗邻 (1)前方:胸骨柄、胸腺、左头臂 静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总 动脉、心深丛、淋巴结。 (2)右侧:奇静脉弓、右迷走神经, 右前方有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3)左侧:左锁骨下动脉和迷走神经。 (4)后方:食管,左后方有左喉返神经。
左主支气管前方有心包、肺 动脉;后方有胸主动脉、中 段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
两侧:为膈神经、心包膈血管、纵隔胸膜、肺 上方:有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 下壁:与膈中心腱愈着
(2)心包腔 心包横窦: 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 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 之间。 心包斜窦: 左心房后壁、下腔静脉、 左、右肺静脉与心包后 壁之间的间隙。 心包前下窦: 心包前壁与下壁的移行 处,是心包腔的最低处, 穿刺的安全部位。
(3)血管、神经和淋巴
心包的动脉来自:心包 膈动脉、肌膈动脉和食管动脉 等。 静脉与动脉伴行 ,注入 胸廓内动脉、奇和半奇静脉。
心包的淋巴管注入纵隔前、 后淋巴结和膈上淋巴结。 心包的神经来自膈神经、 肋间神经、左喉返神经、心丛 肺丛和食管丛等。
经左剑肋角的心包穿刺术
第五节
肺 Lung
一、位置:胸腔内,纵隔两侧。
二、结构 (一)肺叶
右肺较宽短,左肺水平裂分为上、 中、下三叶。
(二)肺门和肺根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的长椭圆形区域。
肺根 Root of Lung
出入肺门的血管、神经、淋巴管、支气管等结构被结缔组
右主支气管:前方有升主动 脉、右肺动脉和上腔静脉; 上方有奇静脉弓。
3.血管、淋巴和神经
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动脉来自甲 状腺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肋 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
静脉注入甲状腺下静脉、头臂 静脉和奇静脉。 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 巴结、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三、下纵隔 Inferior Mediastinum (一)前纵隔: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胸骨心包韧 带及疏松结缔组织 (二) 中纵隔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为一个肺段。 右肺有10个肺段,左肺有8个肺段。 每个肺段略呈圆锥形,尖向肺门。
三、血管、淋巴和神经 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动、静脉、肺的淋巴 管、淋巴结和神经
第六节
一、概述
(一)境界和位置
纵 隔 Mediastinum
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分隔左、右胸
膜囊和肺 前界为胸骨和肋软骨内侧部分 后方为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
(二)分区:以胸骨角至第4、5胸椎间的平面为界
上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三)纵隔侧面观
1.左侧面观
中部为左肺根 肺根的上方为主动脉弓、左颈总动 脉、左锁骨下动脉
后方为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内脏
大神经、左迷走神经 前方有左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
前下方有心包
食管上三角 Supraesophagus triangle 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与 脊柱围成的三角,其内有食 管和胸导管
心包、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 根部、奇静脉弓、心包膈血 管、心神经丛、淋巴结
1.心包 (1)心包的毗邻 前方邻:胸骨、第2-6肋软骨
心包裸区:无胸膜的心包区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左侧第4-6肋软 骨相邻。临床上常在左剑肋角作心包穿刺,以免伤胸膜。
心包后方邻:主支气管、食管、奇静脉、半奇 静脉、胸导管、胸主动脉
第三节 膈 diaphragm
外形:穹窿状 位置:封闭胸廓下口
分部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 软骨的内面
腰部:以左、右膈脚起自
上2-3个腰椎
止点:中心腱
胸肋三角: 位于胸骨部和肋部之间 ,有 腹壁上血管和淋巴管通过; 腰肋三角: 位于腰部和肋部之间 ,此三 角前方与肾相邻,后方有肋膈隐 窝,肾手术时应注意,以免撕破 引起气胸。
第三层为肋间肌 第四层为胸横肌
胸横肌
3. 肋间隙 Intercostal Space 肋间隙内有: 肋间外肌(肋间外膜) 肋间内肌(肋间内膜)
肋间最内肌
肋间后动、静脉 肋间神经
肋间血管神经在肋沟处的 排列从上到下为: 肋间后静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主干在肋角处发出小支沿 肋沟和下位肋上缘前行。
第三章 胸 部 Thorax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 节、锁骨上缘、肩峰和第7颈椎 棘突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肋 前端、第12肋下缘和第12胸椎 棘突的连线与腹部分界。
(二)分区(Regions)
胸壁
胸前区 胸外侧区 胸背区
胸部
胸腔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剑突 肋弓 胸骨下角 锁骨 肩胛骨下角 乳头
(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1.位置
平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
度起,至第4胸椎体下缘。 小儿主动脉弓的位置
较高,向上可达胸骨柄上
缘或其上方。 主动脉弓凹侧发出支 气管动脉,凸侧发出3大 分支。
2.毗邻
(1)左前方:胸膜、肺、 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 迷走神经等。 (2)右后方:气管、食管、 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心 深丛。 (3)上方:3大分支、左 头臂静脉和胸腺。 (4)下方:肺动脉、动脉 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 支气管、心浅丛。
3.动脉韧带 连接于主动脉弓凹侧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为胚胎时 期导管闭锁后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