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长征》节选教案

5、《长征》节选教案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造型艺术,它熔文学、表演、摄影、音乐、美术于一炉,以推、拉、摇、跟、移、空格等各种镜头为基本结构单位,通过镜头的组接创作出运动的、有连续性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画面,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视觉感知的需要。
2.背景简介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将电视文学剧本《长征》搬上荧幕。本文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截取了4个场景,再现了红军长征中可歌可泣的历史史实。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男、女两组,指名阅读。
2.快速默读课文,按照四个场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情节。
预设:第一部分(“泥泞的草地”)
由于断粮,许多战士饿死在过草地途中,尽管如此,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改;面临困难,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
眼见两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
二层26-32喜闻捷报欢呼胜利
四、合作探究
1.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
2.蔡畅:“主席,你有办法驱散大家的疲劳和饥寒吗?”
3.毛泽东:“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领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
学生讨论交流:
电视文学剧本《长征》反映的是从井冈山的第五次反围剿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这一段震惊中外的历史。塑造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和雄才伟略,表现了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展示了我党转危为安走向胜利的艰难过程,弘扬了“长征精神”。
注意个性化的语气、语调
课文是从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截取了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情节。
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1.完成《学程导航》及《自主检测》
2.根据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来赏析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的某一集。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长征》节选
共几课时
1


新授
第几课时
1




1.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他们对待困难不屈不饶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影视艺术重视视觉效果,本文作为电视文学剧本,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作者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善于运用多种拍摄镜头来开展剧情,塑造人物,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文的写作手法。
请学生找出剧中主要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并用简介的语句概括其思想性格。
什么样的人是英雄?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说一句总结的话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彭德怀爱兵如子,把自己的炒面分给伤病员吃,忍饥为革命操劳过度,突然晕倒,当在情理之中。
2、警卫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眼见首长饿晕而身无半点炒面,认为自己没有尽责,因此突然哭起来,这并不出乎意料。
3、此前曾欲杀马,现在眼见更多的指战员因饿极而牺牲,为挽救战士的生命,为走出草地,彭德怀在凝视“无声战友”良久后拔枪扣动扳机诀别爱马,亦在情理之中。
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官兵的优秀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以及革命理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长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五、品味语言
1.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猝然眼花,栽倒在草地上。
2.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4.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
难点:了解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




本课为第一单元“长征组歌”中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篇自读课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钢铁意志的诗歌,真实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过程的回忆录,刻画感人至深人物形象的小说。这是电视文学剧本,电视连续剧《长征》同学们可能有过不同程度的接触。所以本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1.观看电视连续剧《长征》第24集。
2.查找资料,了解影视艺术的一般特点。
3.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课程导航第一课时课前思考1、2、3、4、5.
重点:猝然愕然蓦地哽咽篝火万籁俱寂疲惫
4.快速默读课文,按照四个场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情节。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展示
1.影视艺术简介
3.特写镜头的恰当运用。作品根据表达的需要,成功地运用推、拉、摇、跟、移等运动拍摄的多种方式,为观众展现了近景、中景、远景和特写等景别。尤其是两个特写镜头,十分到位,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七、当堂检测
1.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为什么不勇往直前,却要爬进水赴死?
2.一副铮铮铁骨的彭得怀,既然下决心枪杀了自己的战马,为何又“溢出串串泪水”?
3.文中所体现的长征的困难有哪些?
八、拓展延展
英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有人说现今的时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人们崇拜的大都是传媒偶像。你赞同这句话吗?说说你的理解。
九、课堂总结
播放段电视连续剧《长征》第24集的录像,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同学们,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创举,长征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以影视剧本形式来歌颂长征的文章——《长征》。
3.细析全文思路
泥泞的草地一层1-2前仆后继挣扎北行
二层3-28面临困境同甘共苦
三层29-32为救同志欲杀战马
四层33-35收到急电寻找英雄
草地水塘旁边一层1-7推让炒面互相关爱
二层8-12顾全大局毅然赴死
泥泞的草地一层1-21烈士殉难存者衔哀
二层22-32情系战士痛杀战马
草地之夜一层1-25篝火晚会高歌欢舞
引导学生进一步仔细分析课文结构
课文节选了电视剧《长征》的四个场景。你感到这些场景中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读了剧中下面两段文字,你是否觉得心头一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课文节选的四个场景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由于各人的感受不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各言所感。
课文中多处用了“猝然”这个词,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列句中的“猝然”所含的情理。
4、被马蹄声惊醒的毛泽东眼见十多匹战马疾驰而来,预感到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有救了,因而兴奋激动得突然站起身来,这是十分自然的。
六、写法剖析
1.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作品中场景为内容服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剧情的展开提供相应的空间舞台。例如选择水塘来表现周团长赴死让生的优秀品质,看着水塘、爬向水塘、爬进水塘、塘中遗帽、对塘致哀……
二是以自然环境来表示某种寓意。例如第三部分结尾的景物描写“夕阳西下,如血的晚霞染红了无边无际的草地。”残阳如血,环境险恶,带给观众的是浓烈的悲壮和不尽的哀思。
2.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给观众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彭德怀:赤诚仁厚爱兵如子
刘少奇:急人之急虚怀若谷
周团长:顾全大局舍己让生
毛泽东:乐观睿智精神潇洒
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
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掉队的周团长,含着极大的悲痛向殉难的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死心爱的战马来挽救极度饥饿的战士们的生命。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
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危,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