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生物入侵者》教学案例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 2.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2)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3)反复朗读课文,给各段标上序号,并画出各自然段的要点。

4)收集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二、教学课题:《生物入侵者》三、教材分析:《生物入侵者》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是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出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是通过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再一次加强对说明文知识的巩固及运用。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生物入侵相关的生态知识;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3、体会文中说明方法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2、在掌握“生物入侵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说明顺序,讨论说明方法,品析说明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理清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生物入侵这种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从百度“图片”中搜索出生物入侵者的图片,同时在百度中搜出有关的课件,并对其进行筛选、整合,制作成PPT课件用于本课的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听录音和学生自读相结合,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演示法:本文有许多生物入侵者学生没见过,通过演示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危害。

3、合作交流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渲染气氛。

百度链接:/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 &fm=result&fr=&sf=1&fmq=1331599131765_R&pv=&ic=0&z=&se=1&showtab=0&f 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3%C0%B9%FA%B0%D7%B6%EA&s=0展示美国白蛾的图片。

/v/2011/4/content_474937.shtml观看美国白蛾的报道。

/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 &istype=2&fm=index&pv=&z=0&word=shuihulud+&s=0水葫芦的图片等。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幻灯展示)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繁衍()水域()藩篱()归咎()厄运()扼制()失衡()劫掠()栖息()2、解释下列词语。

束手无策:啸聚山林:在劫难逃:3、给各段标上序号,细读课题与文章内容。

师:这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大家提前作过预习,有谁知道这篇说明文介绍的对象是什么?(生物入侵者)。

师:好!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找出与“生物入侵者”这一说明对象相关的信息。

(三)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以下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百度链接:/v/b/67029516-1882536612.html朗读视频,课件展示文章思路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2、生物入侵者是怎样入侵的?3、生物入侵带来什么结果?4、如何面对这些入侵者呢?(四)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百度链接:说明文的有关知识/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 %B5%C3%F7%CE%C4%B5%C4%D6%AA%CA%B6&in=16517&cl=2&lm=-1&st=&pn=13&rn=1& di=63288169755&ln=1983&fr=&fm=hao123%20&fmq=1331601701968_R&ic=&s=&se =&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3&-1&di63288169755&o bjURLhttp%3A%2F%%2Fsoftimg%2F2005-3%2F20053287254637123 .jpg&fromURLhttp%3A%2F%%2Fdowninfo%2F50348.html&W516&H4 29&T8247&S30&TPjpg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2、探究说明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a.通过圈点勾画,在文中找出有关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b.可用文中“”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的特点的形式回答3、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a.文中哪些词、句子用得好?为什么?b.文中有些字词可否删去?为什么?师:本文读起来不显得枯燥无味,是因为作者注重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试以第三段为例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平实和生动相结合(五)思维拓展1、你知道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回答,教师展示百度链接:/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生物入侵者的照片&z=0明确:外来新物种的入侵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最近,美国政府正在着手制定一项战略,以协调三十多个联邦机构应付外来生物的入侵。

西欧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积极寻求应对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等相关国际条约,减少漏洞;切断外来生物的侵入通道;建立国际生物监控体系和数据库,克服侵害物种信息的零散;结束自然资源管理者对外来物种的引进,如牧区外来饲料植物、用作土壤保护的外来草种;提高人口整体生态意识,使人们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引起重视,那么保护本土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的号召将不再是空话。

六、归纳总结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

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七、展示小组合作成果,评选优胜小组八、布置作业:(屏幕展示:)小练笔:以《维护生态平衡拯救濒临生物》为话题写一份300字左右的倡议书用我们手中的笔向全人类发出倡议。

师:老师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课堂上大家共同学习的成果,向我们的亲朋好友发出维护生态平衡拯救濒临生物的倡导,相信大家能制订出一份理想的方案,谢谢大家!教学反思: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说明文。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思考题:1.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2.我们该怎么做?3、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就此拟写一篇倡议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合作学习的方式是班上同学组成10个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又可以吸取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这一环节,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授课中我合理运用了教学媒体,搜索网络,整合教学。

本课的说明对象是生物入侵者,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运用网络媒体把外来生物的入侵所造成的危害生动的展现出来,其中展示了文中提到的生物,请同学们认出来,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效果不错。

课堂上真正体现从“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理念。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发表见解。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让学生在书上标注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以及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说明文学习的精髓,即说明内容、方法和顺序。

总体来讲,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很明确,由导入到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再到拓展提升,最后总结。

着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到创新性学习,从而激发创新欲望。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的问题,今后还必须不断地去摸索、去改进教学方法,在失败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个人信息:姓名:孟磊萍单位:山东省昌邑市新村中学电子邮件:mydalianma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