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体系的若干问题一、美国的资本市场美国的金融体系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由于制度规范,投资环境良好并有发达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工具凭借美元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形成了发达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在金融领域的融资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纽约证交所是美国历史最长、最大且最有名气的证券市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上市股票超过数千种。
截至2007年末,纽约证券交易所约有2800多家总市值高达27万美元的大企业挂牌进行买卖,其中,非美国本土公司约421家,市值约11.4万亿美元。
美国纽约资本市场的特点是:(1)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纽约以其雄厚的资金来源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使纽约资本市场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也最有效的资本市场。
(2)纽约资本市场运作规范法制健全在企业上市条件信息公开披露以及打击欺诈舞弊等违规行为方面建立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法律制度。
(3)纽约资本市场是企业购并的良好平台并有助于实现管理层个人利益最大化。
二、美国的金融监管由于历史原因,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相当复杂。
银行以及储蓄性金融机构的监管由货币审理署、美联储和存款保险公司三大联邦级监管机构和各州监管机构共同负责。
证券经营机构主要由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监管。
保险机构由所在州保险监管厅负责。
根据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规定,当前,美国形成了以美联储作为综合监管的领导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其它监管机构按其业务分工进行功能性监管的所谓“伞状金融监管格局”。
美国的“伞状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政出多门、机构重叠、监管成本巨大的弊端。
三、美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根据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规定,美国的银行、证券和保险实行混业经营形成了美国特有的金融控股公司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
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最上层是一个不从事金融专业业务的集团,控制多个具体操作不同金融业务的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平等独立。
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是在美国长期实行分业经营的管制且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产生的;金融控股公司中各子公司的专业金融活动不能够共用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不能提供一站式多样化金融服务;美国限制金融控股公司对非金融企业的持股,禁止对非金融企业控股。
四、美国的货币制度和美元霸权历史上美国长期实行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美元是以黄金为发行依据的。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美元的发行量保证了美元价值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简言之就是“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即美元和黄金挂钩,其它各国的货币和美元挂钩逐步确定了美元霸权的地位。
美元霸权,就是美国通过美元独特的世界货币地位,引导、塑造的一系列有利于其领导和支配全球事务的制度安排。
美元霸权的具体表现是: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元霸权表现为美国凭借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取得了国际金融领域独具优势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元霸权表现为美国只需印制没有任何物质财富作为支撑的美元纸币,就可轻而易举地占有别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在国际投资领域,美元霸权表现为美国长期奉行双赤字政策,许多国家被迫以贸易盈余积累的外汇(美元)储备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的双赤字融资,美国借此对全球经济资源进行汲取和控制;在世界大宗商品的交易领域,美元霸权表现为美国利用美元充当国际计价标准和支付手段的优势,控制和操纵着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市场价格;在国际政治安全领域,美元霸权表现为美国以其遍及全球的政治军事优势造就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而美元的这种特殊地位又反过来推动了美国在全球政治军事优势的进一步加强。
五、美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暴露了市场机制的缺陷。
美国政府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政府资助、担保或管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或薄弱的产业部门,从而达到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
(1)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美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由联邦信贷署(联邦政府的独立机构)负责监督和协调的三个不同的银行系统组成的:负责农业长期信贷的12家联邦土地银行;负责农业中期信贷的12家联邦中期信贷银行;负责农业短期信贷的12家合作银行和1家中央合作银行。
(2)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根据《1932年住房贷款银行法》美国建立了由联邦住房贷款委员会、12家联邦住房贷款银行、成员机构(金融机构)组成的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
为了完善和健全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二级市场,增强从事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资产的流动性美国联邦政府又先后建立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地美)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等特殊金融机构。
(3)美国进出口银行美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于1934年2月,是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独立企业。
主要是为美国和外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商品交换提供便利和资金,对购买美国工业品提供贷款,并向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内出口商提供担保,以促进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增强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此外,该行还执行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计划。
英国金融体系的若干问题一、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世界上公认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作用的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
该行在成立之初,就在接受政府存款,向政府发放贷款,以及发行银行券等方面就和英国政府有着特殊关系,其实力的声誉就高于其它银行。
1833年,英国国会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有效地扩大了英格兰银行银行券的发行规模和流通范围。
184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银行特许法》(即《皮尔条例》,要求英格兰银行分设发行部和银行部,将其银行券发行业务和其它业务相分离,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英格兰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的地位,使英格兰银行初步具备了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其后,随着英格兰银行地位的提高,许多商业银行便把自己的一部分准备金存入英格兰银行,并以其来结清同其它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这样英格兰银行便逐渐取得了清算银行的地位,并于1854年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中心;1872年,英格兰银行又开始担当英国银行业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英格兰银行进一步具备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和特征。
1946年《英格兰银行法》颁布后,英格兰银行被收归国有,由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央银行。
二、英国的商业银行英国商业的前身是三百多年前的伦敦“金匠业”。
当时伦敦金匠不仅从事金银首饰的加工业务,还常代他人保管金银并出具“金匠券”作为收据,金匠业出具的“金匠券”逐渐变成钞票并进而成为借贷工具。
后来,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伦敦金匠放弃其正业蜕变成职业银行家,其开设的黄金店铺演变成为从事高利贷业务并吸收存款,发行银行券的私人银行。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私人银行经营的高利贷业务侵吞了新兴资本家的大部分利润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兴资产阶段迫切要求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商业银行。
和此适应,历经漫长的过程,一些私人银行改变经营方式,转变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商业银行。
19世纪后期至今,英国商业银行历经一轮又一轮的合并和集中的浪潮,形成了包括巴克莱银行,劳埃德银行、国民西敏士银行、米德兰银行在内的著名的“四大行”。
英国在长期的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银行制度方面的“英国模式”。
其主要内容是:第一、总分行制。
英国商业银行一般规模很大,它们在总行之下,分支机构遍布国内各地。
总分行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英国早期合股银行取代私人银行,增强了商业银行的实力;二是英国商业银行之间持续不断的合并和集中,在减少商业银行数量的同时,显著地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
第二、专业化银行制。
英国的银行业历史上曾有着严格而精细的分工,这种专业化分工又推广到其它金融中介,首先,传统上英国的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有着严格的分工。
商业银行只能向企业提供短期融资(主要是所谓自动清偿贷款)而不提供长期融资服务;家庭小储蓄者的融资服务需求主要由储蓄银行加以满足;大企业发展的巨额长期资金需求则主要由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加以满足。
银行间的这种专业化分工正是英国的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形成的历史原因。
其次,专业化分工推广到其它金融中介,推动英国形成了复杂而分工精细的金融机构体系。
其中有专门经营消费信贷的金融行;专门承兑贸易票据的承兑行或商人银行;有专门提供住房抵押贷款的住房协会;有专门从事人寿保险的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有从事投资基金业务的投资信托和单位信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的商业银行向全能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英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母子公司模式。
比如银行(母公司)——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子公司),保险公司(母公司)——银行(子公司)等等,若客户需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这种模式下,需要协调母子公司共同完成。
三、英国的海外银行英国金融体系中的海外银行,是指和国际上有联系的批发性银行,包括英国海外银行、外国银行、国际财团银行三种类型。
英国海外银行,是指英国人所有的银行,总行设在伦敦,在英国从事国际银行业务。
这些银行主要是在英帝国殖民统治鼎盛时期发展起来的。
外国银行,是指外国商业银行在英国设立的分支机构。
国际财团银行,是指由几个国家的若干家银行合股组成的独立企业,主要从事离岸金融业务。
四、英国的资本市场由于历史上英国的商业银行尽管实行总分行制,经营规模大,但他们很长时期对企业只提供短期融资,而不提供长期贷款。
企业发展对巨额长期资金的需求只得通过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加以满足,因此,英国建立了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伦敦资本市场。
有300多年历史的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挂牌上市公司最多的资本市场。
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大型企业云集在这个巨大的资本市场进行长期资金的融资活动;伦敦资本市场作为国际性的资本市场,在时间上可以和纽约和东京两个国际资本市场实现对接,实现全球24小时不间断的证券交易;伦敦资本市场人才济济。
世界各大银行均将其全球股票战略部门设在伦敦。
从市场分析法律咨询以及其它专业人才的服务来看,伦敦金融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达100万。
其中分析师约4500人,远超过纽约的3000人和东京的1200人;全球83%的顶级律师事务所也将总部设在伦敦。
伦敦资本市场的特点是:(1)聚焦了以英格兰银行为中心的众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市场规模堪称世界第一;(2)拥有完备的金融组织结构及完善的资本市场管理体系,服务性设施发达齐备;(3)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全球创新层出不穷,全球服务周到完善,业务范围遍及全球;(4)通讯发达,设备先进,交易手段现代化,拥有高水准的金融管理及从业人员,资本市场的实力名列世界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