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用写作第一章
(请某同学发言,谈个人对于学科知识与写作的认识)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就某一交际问题为话题,在QQ、微信等进行人际沟通,写 完抽查。如周末A同学邀请你去嗨,但是,你想去图书馆查资料写文章,怎么 沟通才能够双方共赢。(提示:从传播角度考虑语言使用,从汉语词语角度选 择词语使用,从社会学角度考虑双方人际沟通等。)
2.互动修改 (1)请小组或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练习本,进行快速互相批阅。 (2)请同学据批阅意见完善表达,在交流中发现表达较好的语句并抄写。
“读书无用论”是对农民工的羞辱《中国青年报》(小组讨论发言)
现在学毕业生工资往往3000附近,而民工则挣到7000多。因此,有人认为 读书无用。其实,真正贬值的是“文凭”,而不是能力。显然,一些人之所 以还要嚷出所谓“读书无用论”,真意并非想否定“读书”,还在于自身奋 斗感的消退和身份上的一种无理傲慢:就凭我这张大学文凭,啥也不干,也 不能给我这么点钱吧?在我看来,“读书无用论”更像是对农民工的一种羞 辱。
三、课程交流总结
1.写作思维:培养语言表达的目的性,要认识到即使是朋友之间的语言交流, 也是信息沟通,都需要在信息写作、表达效果与方式等方面养成审慎的习 惯。
2.学科理论:传播学、社会学与民俗学不是应用写作的核心,但是,如果在 写作时能够从这些学科知识视角是思考与分析问题,会得到启发的。
3.汉语词语知识:大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汉语知识,语言过去、现在一直是 写作的基础。
跨越两千五百多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前549)鲁国 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两人的聊天成为今天的不朽。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章 人际沟通概论的“人际沟通”实际上也与上述聊天相 近,但是,人际沟通的写作与“不朽”是有距离的。今天,能够不朽的“立 言”写作往往属于那些名流大腕、政客明星、以及命运宠儿,我们不少同学 天天发说说、聊天,命运几句是不朽的。
唐代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立德、立功、立言三 者分别做了明确的阐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 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 其要,理足可传”。
也就是说,“立德”指道德操守, “立功”乃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 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
“立德”、“立功”与“立言”,指向的都是身后之名的流传不绝,因此而谓之 “不朽”。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而追 求永生、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
电子科大保安获硕士学位: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 仍继续做保安
/news/2016/0722/2936163.shtml
电子科大保安获硕士学位: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 仍继续做保安
(二)课程写作
1.信息写作
信息型写作主要是指通过新媒体平台写作与发布的各种应用性文体。
在大学学习写作,特别是《大学应用写作》课程,你们算赶上了好时代,一门写 作课,拿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民俗学、心理学、逻辑学、哲 学、写作学等学科理论参照,是不是很划算?
(团队视频)
二、课程学习
(一)讨论互动:人际沟通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借助一定手段与符号进
行的有意义交流。从写作角度说,人际沟通即是指人际之间通过语言文字, 借助传播渠道进行信息获取与传递,实现信息交往的一种主体性社会活动。
大 学 应 主用 讲写 作
XXX
第一部分 信息型写作——人际沟通的客观实现
第一章 人际沟通概论(1课时)
一、前言
德国卡西尔《人论》说“人是符号动物”;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就何为“死而不朽”这一问题各自发表过见解。范 宣子认为,他的祖先自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 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则以为不然,他认为这只能叫做“世禄”,而 并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