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枝茯苓丸(郑惠芳经验集)

桂枝茯苓丸(郑惠芳经验集)

桂枝茯苓丸(郑惠芳经验方)关键字:桂枝茯苓丸郑惠芳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血瘀证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痛经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9克、桃仁9克、丹皮9克、赤芍9克、茯苓9克。

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

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瘕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

证由瘀阻胞宫所致。

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

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瘕,用之为臣;丹皮、赤芍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症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气,均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之功,使瘀化癥消,诸症皆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既用桂枝以温通血脉,又佐丹皮、赤芍以凉血散瘀,寒温并用,则无耗伤阴血之弊。

二为出血之症,采用行血之法,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俾瘕块得消,血行常道,则出血得止。

(1)瘀血所致的崩漏、产后恶露不尽(包括自然流产及人工流产后的阴道流血)、经期淋雨、感寒、涉水而致的经水不断、痛经等症。

(2)慢性附件炎、盆腔慢性炎块、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属于血瘀而又兼月经后期者。

临床观察本方用于青壮年妇女瘀血寒凝所致的腹痛、癥块、崩漏下血诸患,有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之效。

有些患者虽流血较多,甚至出现严重的贫血现象,但只要腹痛拒按,块下痛减有瘀血征象即可应用。

有些流血时间较长的患者,经用补药、涩药、炭类药止血仍血不止或血量反多者,而用此方活血止血,往往收到药到血止之效。

育龄期崩漏者,服此方血止后继之调补冲任,则易受孕。

(1)崩漏血瘀型证见月经按时,或闭经二、三个月后阴道流血淋漓不止,时多、时少,或血块下后腹痛减,或久漏不止,脉涩或弦滑者。

如年轻体壮者可将本方药物(桂枝除外)各加3克,再加酒大黄9克;体弱者加益母草15~30克;贫血重者加黄芪、党参以固气摄血;肾阳虚者加覆盆子18~30克,炒川断12~15克;若药后大便稀日行数次者,加白术9~12克;药后下血块甚多,或下烂肉样皮膜状物后流血不减者,此为瘀祛正虚,可更服补益固涩之剂,药后血未减,亦未下血块者,原方去桂枝、赤芍,加白芍、益母草炭;如药后血少色变淡,可将原方各药量减半,服至血止。

(2)产后恶露不尽属血瘀者,加酒大黄、益母草、金银花,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气虚体弱者加党参。

(3)痛经加当归、怀牛膝、香附、元胡、生蒲黄、酒灵脂、甘草,兼呕吐者加吴茱萸、生姜,腹泻者加白扁豆,有热者去桂枝。

月经来潮前三、四天用药,日一剂,经至第二天停药,连用三个月。

(4)输卵管积水加柴胡、白术、当归、车前子、怀牛膝、王不留行、香附,以增加舒肝理气、利水活络之效。

(5)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慢性盆腔炎块证见月经后期,或经行淋漓不断,或白带多,小腹痛,脉弦涩或有滑象者,加当归、香附、元胡、金银花、连翘、薏苡仁、瓜蒌仁、野菊花等,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

(6)子宫肌瘤加海藻、郁金、鸡内金、生牡蛎、鳖甲、没药、冬瓜仁,以祛瘀软坚消癥。

若月经先期可去桂枝,加玄参、黄芩。

818760 井某,女,24岁,1978年8月1日初诊。

近三年来,月经四十至五十天一行,量多,色紫有块,腹痛,每次行经持续二十或三十天方净,有时需服中药止血。

现已来经三天,心烦易怒,倦怠乏力,嗜睡,纳可,二便正常。

十八岁月经初潮,周期三十余天,结婚年余,夫妻同居未孕。

以往妇科检查无异常。

脉细滑,尺无力,舌淡红,苔薄白。

证属肾阳虚,血寒凝瘀之崩漏。

治当温经行瘀止血,处以桂枝茯苓丸加益母草24克,酒大黄6克。

水煎服,三剂。

九月二十九日复诊,服药二剂血即止,现停经五十余天,自觉乳房胀,食欲、睡眠、二便均正常,脉细滑,舌淡红,苔薄白。

双合诊检查外阴、阴道(一),宫颈光滑着色,宫体如五十天妊娠大小,软,双侧附件(一),妊娠反应(+)。

诊为早孕。

(郑惠芳.桂枝茯苓丸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山东中医杂志,1984,(3):15-16)李某,女,31岁。

1974年6月4日初诊。

自同年一月三十日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至今不止。

血量时多时少,色紫红,小腹阵痛,腰痛,下肢浮肿,曾服中药血未止。

诊得脉沉涩,舌淡红,苔薄白。

证属瘀血凝滞,血不循经。

治宜活血祛瘀,佐以益气止血。

处以桂枝茯苓丸改汤加川续断15克,党参15克,酒大黄9克。

水煎服,三剂。

六月十二日复诊,服药后血已净,现白带较多、无味,腰痛,头晕,下肢浮肿。

双合诊检查:外阴(一),阴道(一),子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好。

附件双侧(一)。

脉沉细,舌淡苔薄白。

此为虽瘀祛血止,但因病久肾虚气弱,故用补肾佐以健脾益气之剂以善其后。

继诊二次诸症告痊。

(郑惠芳.桂枝茯苓丸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山东中医杂志,1984,(3):15-16)四十五岁以上的体弱者应与参芪并用。

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此方。

10、参考资料:与本方有关的论文论著:(1)郑惠芳.桂枝茯苓丸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山东中医杂志,1984,(3):15-16(2)叶青.郑惠芳治疗崩漏的经验特色.北京中医, 1993,增刊,49-50(3)叶青.齐鲁名医—郑惠芳学术思想及特点.山海出版社,1995(4)李凤兰.郑惠芳妇科临床拾琐.中医杂志,1993,34(4):221~222(5)李凤兰,公秀珍.郑惠芳治疗妇科出血性疾病经验.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891 (6)李凤兰.实用中医中药与妇科临床.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过期饮郑惠芳养血化瘀理气调经血虚气滞证月经后期过期饮《证治准绳?女科》卷一熟地9克,炒白芍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红花3克,桃仁6克,莪术3克,木通3克,炙甘草3克,肉桂3克。

水煎,温服。

养血化瘀、理气调经本方以四物汤养血调经为基础。

熟地、当归为君药,滋阴养血补血,白芍、川芎、桃仁、红花为臣药,以补血敛阴、活血行滞。

君臣合用,以补为主,补中有散,补而不滞。

四物汤长期以来应用于以血虚和血瘀为基本病机的各种病症,然“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张秉成《成方便读》),血瘀可致气滞,气滞也可久而成瘀,血瘀气滞,导致月经后期、痛经等症的发生,故而以香附、莪术、木通、肉桂为佐药,以行气解郁、温通经脉,气通血和,经血自调。

甘草为使,以调和诸药,并能缓急止痛。

诸药合用,使血虚能补,血滞能行,达到养血化瘀、理气调经之功。

适用于治血虚气滞所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等。

症见月经过期不至,或月经过少,色暗有块、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其痛稍减,舌边紫暗,脉涩等。

本方四物养血和营,桃红化瘀,香附、莪桂温通行滞,甘草和中,有养血、活血、行气、温通之功,故对于血虚、血瘀、气滞、血寒所致的月经病有良效。

临床常用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不孕等病。

临床加减化裁:若面色黄,月经量少、色淡,即去桃红、莪术,加强熟地、当归之力,并加参、芪等甘温补脾生血之品及首乌、枸杞、杜仲等滋肝肾、养阴血之品;若有经行小腹冷痛较甚,伴形寒肢冷,脉细,苔白等寒象明显者,加炮姜、艾叶、元胡等温经通脉止痛;若有经行小腹胀痛较甚,伴经前乳胀,脉弦等气滞明显者,加乌药、木香、元胡以行气止痛;若有月经量过少,色紫暗,有血块,腹痛,块下痛减,舌苔暗,脉涩等症状,加川牛膝、丹参等加强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之功。

18936克某某,女,24岁,2008年12月3日初诊。

月经后拖半年,停经39天。

既往月经28-30天一行,近半年月经45-60天一行,量色可,5-6天净。

现停经39天。

感乳房胀痛,偶有小腹隐隐不适,心烦易怒,近几日面部痤疮较明显。

自测尿HCG:阴性。

纳眠可,二便调,乳房胀。

舌质红,舌苔白,脉沉。

患者平素情志抑郁则易伤肝,疏泄不及,气机不畅,血为气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则月经后期;证属肝郁血瘀。

肝气郁滞,经脉壅滞,不通则痛,故乳房胀。

小腹疼。

肝郁化火,热扰心神,则心烦易怒,热邪循经上壅胸面部,日久气滞血瘀痰凝而成痤疮。

治以养血活血,理气调经。

自拟方:川芎6克,当归12克,香附10克,熟地15克,茺蔚子10克丹参12克,甘草6克,川贝9克,蝉蜕9克,白芷9克,桑皮12克,6剂,1日1剂。

水煎三遍,前两遍口服,第三遍洗脸。

二诊(2008年12月10日):服上药6剂平妥,现停经46天,今晨自测尿HC克示:阴性,现小腹不适,乳胀,痤疮较前缓解,昨晚见少许血性分泌物,点滴即净,纳眠可,二便调。

脉滑数。

上方继服,3 剂,1日1剂三诊(2008年12月17日):服药平妥。

LMP:12月10日,量中色红,有血块,6天净,现手足不温,怕冷,纳眠可,二便调。

舌质暗红,舌苔薄,脉沉。

行气活血,温经调经。

方选过期饮加减。

处方:川芎10克,当归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香附12克,莪术9克,桂心6克,甘草6克,广木香9克,川牛膝16克,鸡血藤20克,赤白芍各9克,熟地15克,茺蔚子15克,连壳15克。

8剂,1日1剂。

四诊(2008年12月24日):服上药平妥,诉服药后仍感腹胀、腰酸怕冷,手脚不温。

纳眠可,小便调,大便质可,面部痤疮明显。

脉细滑缓。

上方加川贝9克,橘叶15克,6剂,日一剂。

五诊(2008年12月31日):现月经周期第21天,诉服中药后仍感腹胀,手脚发凉,纳眠可,小便调,大便稀,1-2次1日。

脉象细数。

上方加泽兰12克, 10剂,日一剂。

六诊(2009年2月11日):服上药4剂后停药。

间隔半月服上药2剂。

PMP:09年1月7日(周期27天),Lmp:09年2月5日(周期30天),量不多,色暗红,有少量血块,6天净。

纳可,多梦,二便调。

脉沉左稍滑。

上方去泽兰,加锁阳10克。

8剂。

18933 王某某,女,28岁,2009年2月14日初诊。

月经后拖及经行腹痛10余年。

月经16岁初潮,周期2 - 3+月,经期7天,量中,色淡,有血块,经行腹痛,用止痛片止痛。

偶尔不用黄体酮则月经不来潮。

2007年月经规律1年。

近2个月月经量少(3-4片卫生巾/次)。

Lmp:2009-01-30(周期2+月),量少。

平素同房左侧小腹疼痛。

纳眠可,二便调。

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稍弦。

B超监测示:子宫偏小,无优势卵泡。

患者子宫体积偏小,月经初潮起即有月经后拖,乃先天禀赋不足,久之可致闭经。

病程日久,经亏血少,血运不畅,故而月经量少,经行腹痛有块。

诊断:月经后期、痛经,肾虚血瘀证,治以补肾祛瘀,养血行血。

方选过期饮加减。

川芎9克,当归10克,赤芍9克,熟地16克,桃仁9克,红花9克,香附15克,莪术9克,桂心6克,广木香9克,川牛膝15克,锁阳12克,紫河车粉3克。

10剂。

二诊(2009年2月25日):近几日小腹隐痛,白带稍多,舌暗红,苔薄白,脉略数。

符合排卵期征兆,此乃肾之阴阳转化之期,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上方加山楂肉15克调胃。

10剂,经前服,经至不服,经后不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