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社会心理学)
21
态度的特性
• 态度的具体性
–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 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所组成的心理 倾向。所谓特定的,即具体的态度对象。
22
态度的特性
• 态度的协调性
–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意 向三种心理成分组成的。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这三 种心理成分是相互协调一 致的
23
态度决定于价值
• 喜欢和他人交往; • 发展的倾向性; • 对压力的积极反应; • 信任; • 快乐; • 敢于冒险; • 现实性。
25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 早期态度与行为关系 的研究
• 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分 析
– 积极的情感会趋向于接 近该态度的对象,而消 极的情感则趋向于逃避 该态度的对象。
– 各个层次对行为的调节 作用不同。
33
96 ①② 51 45 47 41
43
接待
10
00
00
01
13
态度的类型
• 按个体认知评价划分,分为肯定的态 度和否定的态度
• 按个体的情感体验划分,分为积极的 态度和消极的态度
• 按个体行为倾向划分,分为外显的态 度和内隐的态度
/view/2901878.htm
14
态度的本质
• 态度的功能 • 态度的特性 • 态度决定于价值
15
态度的功能
• 顺应功能
• 指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 后起着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作用。我们是社会 性的生物,一些人和群体对我们都是很重要 的,适当的态度将使我们从重要的人物(双 亲、老师、雇主及朋友等)或群体那里获得 认同、赞同、奖赏或与其打成一片。对不同 的人应学会有不同的态度
给我们的思考…
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分析
• 第一,同一对象总具有多种属性与特征,当个体 对某对象的某种属性持肯定态度而对其另一种属 性持否定态度时,就会导致不同的行为
• 第二,个体行为除了受态度的影响之外,还受其 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当时情境的影响。
• 第三,个体的态度不应以口头表示为标准,由于 心理结构的复杂性,个体行为往往受多种态度所 制约,口头表示往往是不甚可靠的态度。
27
• 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 一致性: 如有爱慕某人的态度,就会产生追求 某人的行为;有热爱父母的态度,就 会有孝顺父母的行为。 不一致性:理查德 拉皮尔实验
28
真实的案例:1923年,山 东,一个女人被强盗强抢上 山 `并拜堂成亲(行动), 一起生活6年后(行为), 家人带官兵解救了她,但她 不愿离开那个强盗,理由是 一起生活这么久,她爱上了 他(态度)。
价值是态度的核心
价值就价是值态,度是的指对态度象的对对人象的对意人义的意义。人 • 经济的们价对值于。某认个为事物生所活具的有主的要态目度,的取是决财于产
的得失该。事物对人们的意义大小,亦即是事物
• 理论的所价具值有。的力价求值大在小知。识社系会统心内理学发提现到新态东 西。 度,就离不开态度对象的价值。
– 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从中受到贬抑 时用来保护他们自己。
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态度的功能
• 调节功能
• 态度能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 并作为个性的一部分而存在,调节自己的行 为。
19
• 兰伯特(W.E.Lambert,1960)等曾作过一个“会员群体 对耐痛力增长特色的效应”实验。他们以基督徒与犹太教徒大 学生为被试,使用一种类似血压计的改装耐压器(在充气皮绑 带上置一尖突起,绑在被试手臂上,充气后会使人产生痛感。 当被试无法忍受时会说“受不了”,这时松开绑带并测定充气 量,作为耐痛力的指标)来测定耐痛力的水平。实验前告诉被 试,测试目的是为了确定正常人耐痛的程度。初测时,仅仅是 记录两教派群体各人的耐痛水平。休息时,对基督教徒的一半 学生被试说:“据某一报告认为,基督徒的耐痛力不如犹太教 徒”;而对犹太教徒的一半学生被试说:“据某一报告认为, 犹太教徒的耐痛力不如基督教徒”。结果,再测时发现,那些 被告知上述话语的两组被试,其耐痛水平都显著提高,而其余 未被告知上述话语的两组被试,其耐痛水平与初测结果无显著 差别。研究者认为,这种戏剧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休息时实
ABCD E F GH I J K LMNOPQR S T U VWX Y Z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S K I L L S 技能 19 11 9 12 12 19
=
82
K N O W L E D G E 知识 11 14 15 23 12 5 4 7 5
态度是中介因 素,有三个成 分:情感、认 知、行为倾向
反应
反应是可以观察 到的、可以 测量到的从 属变量
1. 神经及内分 泌腺的反应 ,情感的语 言反应。
2. 认知反应以 及观点的言 语反应
3. 外显行为, 包括行为的 9
态度的结构
• 迈尔斯的态度ABC结构 – 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要素构成。认 知因素规定了态度的对象,包括个人对某个对象 的认识与理解、赞成与反对;情感因素是个人对 某个对象持有的好恶情感,即个人对态度对象的 一种内心体验;行为倾向因素,是个人对对象的 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 态度的三个要 素是相互协调一致的。
32
第三节 社会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33
学习理论
• 克劳雷和斯台茨首先把学习理论应用于态度 研究中,认为:
– 多次环境刺激引起情绪反应。 – 由奖励、赞赏或社会承认所促进的心理倾向多
=
96
= H A R D W O R K 努力工作
8 1 12 4 23 15 18 11
98
A T T I T U D E 态度 1 20 20 9 20 21 4 5
=
100
4
本节结构:
一、态度概念 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三、态度的转变
5
态度
• 英文中的attitude源于拉丁语aptus, 这一语词具有这样两种基本的含义:
3
WHAT MAKES YOUR LIFE 100% ?
什么使你的生活变得非常满意?
Let each letter of the alphabetic has a value equals to it sequence of the alphabetical order:
(我们让字母表中的每个字母等于它在字母表中的顺序)
7
态度的定义
态度仅是一种心理倾向,并非行为本身。 态度具有对象性 态度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态度具有组织性和结构性
8
态度的结构
刺激
态度
/b/31571635-1681853792.html
外界刺激是可以观 察到的、可以测量 到的独立变项, 如他人、情境、社 会问题、社会团体 以及其他对象
– 具有“适合”或“适应”的意思,指对行为 的主观的或心理的准备状态;
– 在艺术领域中,这一概念指雕塑或绘画作品 中人物外在的和可见的姿态。如果说第一种 含义的“态度”是心理学的,那么,第二种 含义的“态度”则称得上是解剖学的。
6
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境或事件
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中蕴 含这个体的主观评价(赞成或否定),以及由此而 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 审美的价值。把美作为人生的根本意义。
• 权力的价值。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支配他 人。
• 社会的价值。认为最有意义的工作是增进 社会福利。
• 宗教的价值。把精力放在追求神秘的东西
上。
24
高成就者的态度典范
• 自我尊重; • 责任心; • 乐观主义; • 目标定向; • 富有想象力; • 警觉性; • 创造性;
第六章 态度及其改变
1
2
有一个秀才去赶考,做一怪梦,梦到他在墙上种 白菜、下雨天他戴着斗笠还打着伞、他和他心爱的女 孩躺在床上,赤裸着身体但是背对着背。秀才于是请 人解梦,先生说你在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么,带着 斗笠还打伞那是多此一举啊,你和那女孩背对着背, 那不是没戏么。秀才一听于是回去收拾东西要回家, 店主说大考在即,怎么要走啊,秀才于是把此梦说给 店主。店主说,我也懂点此道,我给你解解看,你在 墙上种白菜那不是高中么,有斗笠还打伞那是有备无 患啊,你和那女孩光着身子背对着背,那不是暗示你 翻身了么。秀才一听,信心大增,于是安心付考,后 得中探花。
验者的指导语激起各半组被试对自己宗教群体的效忠态度所致
• 这个实验表明,一个人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有认同感、荣辱感、
责任感,并时时能被激起效忠态度,就会表现出巨大能量与挫
折耐力。事实上也是如此,历史上许多爱国者与革命者之所以
能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与不怕牺牲的精神,都是和他们具有崇高
信念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效忠态度分不开的。
福州大学社会心理学精品课程网课件
多年来,政府力劝人们系汽车安
全带(态度),效果不好,后来
制定法律,不系安全带视为违
法,并让交警加大了监察力度,
人们虽然发发牢骚,但还是系上
了安全带(被迫行动)。过了一
段时间,交警不再监察,但人们
却觉得这项规章制度很好,能确
实保证人的生命安全(态度),
都自觉寄上安全带。
思维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过程,过程决定结果
26
早期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
• 态度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态度和行为 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态度是人们的一种心 理倾向,是一种行为的准备状态,而行为是态 度的一种外在表现,或者是在态度影响下表 现出来的外部反应,所以通常状态下,态度和 行为是一致的
• 该项研究可以得出了人们的态度 与行为并不是一 致的。
12
对“愿否接待中国顾客”问卷的回 答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