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态度(二)态度理论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态度(二)态度理论


通过认知重组,人们可以自行调整认知不协调的带来的焦 虑,支配着人们的态度在复杂社会情景中的复杂的变化和顽 固化的进程。
自我知觉理论(Bem) (self-perception theory)
通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态度到底是什么,
只是从我们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环境中来推 断自己的态度。 态度表达是偶然的言语陈述,而行为才是我 们判断自己态度的最坚实的标准 行为与态度的失调是否真的导致令人不愉快 的紧张,取决于是否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这 种紧张状态。
决策后的失调 (Jack Brehm,1956)
让女生评价自己对8种物品的喜爱程度。
一组女生可以在自己最喜爱的物品和次喜爱
的物品之间选一种。(高失调组) 另一组女生在自己最喜爱的物品与排名很后 的物品之间选一种。(低失调组) 之后重新评价他们对每中物品的喜爱程度, 发现:高失调组女生明显拔高了自己选择的 物品的分值。

Heider的平衡理论:P-O-X模型
P + O + P + O + X + O + X + O
平衡状态 P -
P +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 P O X X
- X O - X 不平衡状态 P P + + X O + X
认知失调理论(Festinger)
失调是当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出现的
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动机状态,它导致心理紧 张,要求达到一致的状态。 如果行为已经无法改变,人们会通过改变态 度来解决不一致问题
自我觉知理论(self-awareness theory)
个体会根据对自己的内在标准的觉察来判断
自己的态度倾向. (侯玉波译,社会心理学,P116)
其他的一致性原则

选择(Linder,Cooper & Jones,1967)
可以选择是否写与自己原 必须写与自己原有观点相 有观点相反的文章 反的文章
高报酬 低报酬 高报酬 低报酬
出现失调, 态度改变小
出现失调, 无失调,态 态度改变大 度改变
无失调,态 度不变
不能变更的承诺
(Dicherson,Thibodeau ,Aroson & Miller,1992)
被提醒淋浴时可能浪费了 很多水
公开承诺节 约用水 态度改变, 节约用水 无公开承诺 节约用水 态度不变
没有被提醒淋浴时浪费水
公开承诺节 约用水 态度不变
无公开承诺 节约用水 态度不变
可预见的后果 (Goethals, Cooper & Naficy)
事先告知被试所 做的扩招新生的 演讲会提交招生 委员会,并影响 其决策。 态度改变 事先告知被试所 做的扩招新生的 演讲会提交某团 体,但不告知有 何影响力。 态度改变 事先没有任何告 知
关于态度的理论
学习理论(Carl Hovland)
态度的获得与其他行为习 惯的获得没有差别,都可 以经由条件反射的方式进 行。 联结的方式、强化和惩罚 的方式对于态度的学习都 是适用的。


你是否赞成把右边的小东 东做成“黑豆闷O肉”?
信息与情感对态度学习的影响
态度学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完成:一是信息
态度无改变
对后果的责任和努力的程度
人们越是相信自己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和事后
的结果负责,越是会使态度向着与后果一致 的方向改变。
努力程度越高的行为,越能够迫使我们对其
作出内归因,进而降低失调,强化和维护对 该行为的积极的态度。
消除认知不协调的途径


改变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
改变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增加一个新的认知因素。 减少选择感。
的学习,二是情感的迁移
研究表明:信息的学习对态度形成的影响不
如理论上认为地那么重要;情感迁移带来的 影响对不熟悉的态度对象比对熟悉的态度对 象的影响要明显。
认知一致性(平衡)理论(Heider)
在一个平衡的系统中,我们喜欢和自己喜欢的人在 态度上保持一致,而和我们不喜欢的人在态度上不 要一致。 不平衡的结构会受到向平衡结构转化的压力,直到 系统平衡 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选择的原则 是“最小努力原则” 我们不喜欢另一个人时的平衡压力要比我们喜欢一 个人时的平衡压力小,因此面对不喜欢的人的不平 衡,我们可以简单地通过结束关系而不是改变态度 来达到新的平衡。
20美元组: 1美元组: 1、这项工作很无聊,我 1、这项工作很无聊,我 不喜欢。 不喜欢。 2、我对别人说这项工作 2、我对别人说这项工作 很有趣。 很有趣。 3、我获得了1美元的奖赏。3、我获得了20美元的奖 赏。
反态度行为与辩护不足:
为人莫做官,做官都一般!
常在岸边走,哪能不湿鞋? 既来之,则安之! 一不做,二不休!
失调的类型
决策后的认知失调:一旦作出决定,我们就坚守决定 反态度行为与“辩护不足”:没有充足辩护理由的行为导致更 大的态度改变 威胁:受到威胁的行为更不容易导致态度的改变 选择:只有在个体认为自己是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与态度不 一致的行为才能导致失调 不能变更的承诺: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对某个行为有不能变更的 承诺,失调就会促使态度发生改变 可预见的后果:人们必须相信自己能够预见自己的决定会造成 不良后果,失调才会发生 对后果的责任:只要人们认为自己应该对行为的后果负责的时 候,无论后果是否可以预见,失调都会产生。 努力:一个人花了越多的精力去做一件有负面后果的事情,就 会产生越多的失调。
决策后的失调
《当预言成空》:一个不同寻常的团体预言
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当在这天世界末日并没 有如期到来的时候,他们是放弃了自己的预 言,还是坚持世界末日仍然会马上到来,只 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而“推迟了几 天”?
反态度行为与辩护不足的经典实验 (Festinger & Carlsmith,1959)
威胁(Aronson & Calsmith,1963)
禁止孩子们玩某个他们最想玩的玩具,之后 让孩子们自行玩所有的玩具。之后再评价他 们对玩具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受到严重 威胁的孩子对最喜欢的玩具的评价没有什么 变化,而受到轻微威胁的孩子则降低了对该 玩具的评价。 受到的威胁越大,产生的不协调和态度改变 越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