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成和结构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C2H4+3O22CO2+2H2O。
CH2==CH2+Br2―→CH2BrCH2Br(乙烯可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 CH3CH2Cl;
CH2==CH2+H2O CH3CH2OH。
(3)加聚反应
n CH2==CH2 (聚乙烯)。
【特别提醒】制取氯乙烷时若用乙烷和Cl进行取代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副产物太多,生成物不纯,若
1.乙醇结构特点、断键与性质的关系
2.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
作
32322① 乙醇与钠反应说明乙醇的结构是,而不是。
(1)燃烧
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3O22CO2+3H2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1)弱酸性
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2)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羧酸脱去羧基上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
3.酯化反应实验注意事项
有O。
1.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2.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
3.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典型例题
例1 (2020·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硫酸和浓硝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CO2和SO2,将其通入NaOH溶液中洗气
答案CD
解析 A、反应生成的I2溶于溴苯,且汽油和溴苯混溶,应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故A错误;
B、氢气和乙烷都是气体,不易分离,且无法控制H2的量,故B错误;
C、浓硝酸和浓硫酸可与氢氧化钠反应,而硝基苯不反应,且不溶于水,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故C正确;
D、乙烯与氢氧化钠不反应,CO2和SO2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用于除杂,故D正确。
故选:CD。
例2 (2020·北京八十中高一期中)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A.乙醇容易挥发 B.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D.0.1 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 0.05 mol H2
答案D
解析A.乙醇容易挥发是乙醇的物理性质,与是否含有羟基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乙醇能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是由于乙醇和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不能说明乙醇中含几个羟基,故B不符合题意;
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说明其含碳元素和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即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羟基,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醇与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0.05=2:1,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活泼的氢原子可被金属钠取代(置换),即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例3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
【实验步骤】
(1)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2)将试管①固定在铁架台上(3)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 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
(4)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a.用序号写出该实验的步骤:____________;
b.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
c.写出试管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d.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装置设计】乙能防止倒吸
【实验步骤】a.(3)(2)(4)(1)(5)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d.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其分层
【解析】【装置设计】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球形干燥管导气的同时也起到防倒吸作用,则较合理的是装置是乙、丙。
【实验步骤】a.实验步骤:(3)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并加入碎瓷;(2)将试管①固定在铁架台上;(4)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并滴加几滴酚酞溶液;(1)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b.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d.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有: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其分层。